【重难点突破】浙教版9年级上册科学 第8讲 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顺序和金属的防护)(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难点突破】浙教版9年级上册科学 第8讲 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顺序和金属的防护)(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11 22: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难点突破】浙教版9年级上册科学 第8讲 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顺序和金属的防护)
一、金属化学性质与金属活动顺序
1.(2018九上·温岭期中)金属Ni、Z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盐X、Y、Z的溶液中,置换反应的结果,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
X盐 Y盐 Z盐
Ni 无 无 有
Zn 无 有 有
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递减的顺序是( )
A. X、Zn、Ni、Y、Z B. X、Y、Ni、Zn、Z C. Z、Zn、Y、Ni、X D. X、Zn、Y、Ni、Z
2.(2020·桐乡模拟)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准备利用一些物质开展实验,下列四组物质中,不可行的是( )
A. 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B. Fe,Ag、CuSO4溶液
C.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 Cu,Ag、FeSO4溶液
3.(2021·江干模拟)为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它们置换酸中的氢的能力,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A. B. C. D.
4.(2020九上·嘉兴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们总结出来的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A. 常温下,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腐蚀
B.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置换出来
C. 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D. 铜器时代早于铁器时代,这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有一定关系
5.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的是(  )
A. 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
B. 甲能与盐酸反应而乙不能
C. 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 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6.小明同学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锌、铜分别加入硫酸锌溶液中;②将锌、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③将锌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④将铁分别放入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
A. ①或② B. ①或④ C. ②或④ D. ③或④
7.(2020九上·秀洲月考)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8.(2017·宁波模拟)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A.Al>Cr>Cu B.Cr>Al>Cu C.________
(2)【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现象 缓慢产生气泡金属逐渐溶解 快速产生气泡金属迅速溶解 无明显现象
【控制实验条件】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
(3)【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9.(2020九上·余杭期中)下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I 实验II
(1)实验I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写出实验II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II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0.(2018·浙江模拟)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找到一瓶含有铜和铁的均匀混合物。为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分别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与稀硫酸进行反应,实验分四组,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表中的W=________(填数值)。
(3)第1组实验中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计算第4组实验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二、金属盐溶液的竞争反应
11.(2020·萧山模拟)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 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 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12.(2021·绍兴)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3.(2018九上·天台期中)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 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 一定不含AgNO3 , 可能含有Al(NO3)3。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14.(2021·余杭模拟)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100g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的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B. 反应后均得到无色溶液
C. 由图可知,锌比铁的化学活动性强 D. 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反应后试管②中的固体是铜 B. 乙图中,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可能含有铁
C. 乙图中,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氯化亚铁溶液 D. 乙图中,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质量大于2 g
16.(2019九上·杭州期末)锌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锌逐渐加入稀硫酸中 B. a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个数相同
C. b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锌离子个数不相同 D. 溶液的溶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也符合该曲线的变化趋势
17.(2020九上·吴兴期中)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金属镁是制作烟花的主要成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实验现象为________;
(2)向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
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8.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 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 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19.(2020九上·吴兴期中)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
B. 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生锈
C. 铝的抗锈蚀性比铁强,是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弱
D. 铁容易与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做干燥剂
20.(2020九上·杭州期中)长期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会被腐蚀。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土壤含水量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
B. 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被腐蚀仅与土壤中水分有关
C. 土壤含水量在20%~40%时,金属腐蚀的速率逐渐加快
D. 可以采用刷漆、涂油等方法防止金属管线被腐蚀
21.(2020九上·瑞安月考)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A. 甲和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22.(2020九上·秀洲月考)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钢材为主料,经锻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艺制成。下列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铁画应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B. 若生锈,铁锈的颜色为红棕色
C. 给打制成型的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
D. 所用的主要材料为低碳钢,属于铁的合金,合金至少含两种金属元素
23.(2020九上·余杭期末)为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试管,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
(2)加入药品,4分钟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C处铁丝依然光亮。A、B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主要与________有关;B、C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3)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
24.(2020九上·温岭期中)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 U 形管内充满 O2 后,在导管 b 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 20mLO2后在导管a 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 2:一段时间后,观察 U 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一中,检查 U 形管内是否已充满 O2的方法是________。
(2)铁制品的锈蚀条件之一是需要O2 , 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__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
25.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铁生锈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A、B、C、D四只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使细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四只烧瓶中细铁丝的质量均相同),然后装配成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0.5h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单位:cm),结果如表中所示:
烧瓶号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A 干燥的细铁丝 0 0 0 0 0 0 0
B 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C 浸过清水的细铁丝 0 0 0 0.3 0.8 2.0 3.5
D 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细铁丝 0 0 0 0 0 0 0
请回答:
(1)以上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瓶(填烧瓶号,下同)。
(2)________瓶和________瓶对比,可证明铁生锈需要水参与。
(3)________瓶和________瓶对比,可证明食盐能促进铁生锈。
(4)为了防止钢铁生锈,人们常采用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金属化学性质与金属活动顺序
1.【答案】 D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A 5.【答案】 D 6.【答案】 C
7.【答案】 (1)Fe+CuSO4=FeSO4+Cu(2)Fe2+
8.【答案】 (1)Al>Cu>Cr(2)控制变量(不同浓度盐酸与金属反应的速率不同)(3)A
9.【答案】 (1)酸的种类不同(2)Cu+2AgNO3=2Ag+Cu(NO3)2(3)CD
10.【答案】 (1)解:a比较第1组、第2组可知:15克混合物中的铁已完全反应,铁为9克,铜为6克;按组成比例,30克混合物中铁有18克、铜12克;Fe%=9/15=60%
(2)10(3)FeSO4、H2SO4
(4)解:
Fe + H2SO4 = FeSO4 + H2↑
56 152 2
14 x y
X=38g,y=0.5g
FeSO4%=38/(100+14-0.5)=33.5%
二、金属盐溶液的竞争反应
11.【答案】 B 12.【答案】 C 13.【答案】 C 14.【答案】 A 15.【答案】 C 16.【答案】 D
17.【答案】 (1)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2)Zn2+,Cu2+
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8.【答案】 B 19.【答案】 C 20.【答案】 D 21.【答案】 B 22.【答案】 D
23.【答案】 (1)微热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去热源后导管口上升一段水柱
(2)水;氧气的浓度(3)表面保持干燥(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4.【答案】 (1)在b口放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则装满氧气
(2)潮湿的普通铁丝,通入氧气后,有较多红褐色锈斑;注射器中氧气减少
(3)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5.【答案】 (1)B(2)A;C(3)B;C(4)隔绝氧气和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