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2 16: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南开区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年级历史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
钟。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西周统治者把主畿以外的广阔地域分封给贵族或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随之而来,如何约束诸侯等社会管理层,便成为西周朝廷面临的关键问题。西周的解决方案是以宗法制来维系分封制,通过宗族认同以培育政治认同。这说明西周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制约
B.地方管理集中化
C.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结合
D.行政机构官僚化
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统治者要体察民情
B.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C.要注重法律的制定
D.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3.《旧唐书·玄宗纪》载:“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德宗时,“禁百官置邸贩鬻”,并诏令王公卿士、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邸(交易买卖的邸店),并罢之。这主要表明唐政府
A.禁止官员与民争利
B.提高官员工作效率
C.重视扩大税收来源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下图所示为北宋墓葬出土的景德镇窑青白釉胡人牵马俑。其可用来佐证宋代
A.中外贸易兴盛
B.矿冶业占有重要地位
C.娱乐活动丰富
D.追求个性的审美观念
5.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的风俗开始出现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收复台湾并设府加强管理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6.鸦片战争后,中国很多舆地学者撰写了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滇缅勘界记》、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其范围和规模颇为壮观。这实际上反映了與地学者
A.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D.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7.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B.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工人运动
8.依据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判断,“三”的标题应该是
第十三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三、……
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敌后抗日根据的发展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东北抗日联军的奋战
D.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9.右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一年级新生”。该作
品主要反映了
A.男女平等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新成就
C.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10.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B.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C.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掌握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主动权
11.下图是1952和1978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
A.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合理
B.国民经济增速全面提高
C.东部地区工业产值减少
D.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
12.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基于这种认识,当时我国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
C.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D.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撰写历史著作主要依靠的是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音像史料
D.口述史料
14.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出发,经过马里亚纳群岛或关岛后,再从圣贝纳迪诺海峡或苏里高海峡穿过菲律宾群岛进入马尼拉。在最初的20年间,平均每年约有150吨白银运到东方。该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蒸汽动力运输船只广泛应用
C.国际贸易有了发展
D.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
1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社会问题),“这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据此判断,这种社会问题是指
A.社会的不平等不断扩大
B.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C.西方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各国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材料二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
(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缺字)见亦美,其皆禁勿伐”,并
将湘山列入禁苑,归属苍梧郡管辖。《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6分)
(2)从材料一“篇目举例”中任选两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6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两则史料中对秦始皇的不同叙述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实录·圣祖实录(二)卷一百五十二·康熙三十年五月丙午》
材料二
清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与亲政后的顺治帝继续执行皇太极的遗策,摒去“华夷之辨”的陈旧观念,坚持“满汉一家”的新的民族观念。到康熙时······他的民族观比之前辈,又大大发展,喊出愿“中外一体”“天下一家”的时代最强音。
——李治亭《长城新解》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好解决了农牧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问题。中国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们运用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会聚线,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和农牧文化之间的差异。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长城作为专制残暴的象征,备受劳苦大众诅咒;而在唐太宗、清圣祖看来,长城只能是蠢笨无用的化身。直到现代,长城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标识和象征。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铸成的象征。
——整理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半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康熙帝不修长城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长城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10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变迁的中国:(1949年-2019年)《人民日报》元旦头版标题(部分)
--整理自《人民日报》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南开区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I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II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
(1)不同:《春秋》为编年体史书,《史记》为纪传体通史;《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记载了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6分)
(2)示例:(任意两例,解读每例3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共6分)
楚元王世家:汉初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后来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集权
大宛列传: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不同叙述:秦简记载了秦始皇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木(保护山林)。《史记》中则记载了秦始皇与神灵搏斗,毁坏山林。(4分)
原因:秦简诏书是秦代官方的记载,一定程度上会有夸大与美化的成分。《史记》是汉代司马迁所著,所述带有作者个人立场、时代环境和汉代价值观的影响,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4分)
17.(20分)
(1)原因:认为长城不能防边患,民心才是维护安定的根本;修长城会加重百姓负担;“天下一家”的新民族观。(10分)
(2)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0分)
古代长城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起到了军事防御的作用,保卫了中原地区的和平和安全;修筑长城使民众徭役繁重,加重了人民负担;长城也是经济、文化汇聚线,促进了北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分)长城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4分)
18.(15分)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