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2 16: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代·徐扬《盛世滋生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盛世滋生图》隐含下的活力与危机
一、明清时期的经济活力
(一)商业发展
思考: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商业发展的新现象?
商业繁荣
商业市镇
商人群体
白银流入
……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蚕织,以为衣食之源,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之上,并成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补充。
思考: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盛世滋生图》中的手工业画面
(二)手工业经济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思考: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分析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现象?
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
“自制”、“本店自制”等,这种账房既是出售绸缎的铺行,也兼营生产。
《盛世滋生图》中的农村景象
(三)农业发展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
——《中外历史纲要·上》
思考: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分析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现象?
玉米、甘薯等新农作物传入;
农业多种经营;
经济作物繁多;
农产品商品化;
农产品初加工等
《盛世滋生图》中的书坊
二层楼房、两间门面的大雅堂书坊堆满了书籍。类似的图书字画文化用品业共十家
结合教材,如果想要了解当时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时人可以在书坊里买到哪些书籍?(P86)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此外,还有:
医学《本草纲目》
地理学《徐霞客游记》
历史文献
文学小说
戏曲剧本
思想著作……
明末清初中国出现了很多西方科技类著作,如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坤舆万国地图》、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等,种类繁多:
思考:明末清初中国出现很多西方科技类著作,说明了当时文化交流呈现什么特征?
“西学东渐”
天文 历算 气象学 物理 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 医药 炮战 技术 化学
50种 1种 5种 11种 2种 12种 1种 2种 若干
“要考察社会的情形,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是注重的。精神方面固然要受物质方面的支配,物质方面也要受精神方面的支配。”
——吕思勉《中国大历史·上》
—— 特定时期的文化,是由特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等社会条件决定的
二、明清时期的文化活力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中外历史纲要·上》
“成化五年(1469年),黄崇德生于徽州……母亲是徽州名门汪氏……起初他曾致力于学问,但受到父亲“象山(陆九渊)之学以治生为先”的教诲后,携资金奔赴山东。” ——[日]上田信《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心学撑起了商人的伦理:没时间做学问的人,只要有心,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也能成为儒学所需要的真正的人。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
强调主观能动性,能激励奋发立志;
以自我内心为准则,隐含叛逆色彩
“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李贽《焚书》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
——李贽《藏书》
提倡个性自由,藐视权威和教条,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 ①反教条
(一)思想领域叛逆化
(一)思想领域叛逆化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黄宗羲
(一)思想领域叛逆化
“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顾炎武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 ——王夫之
—— ②工商皆本
—— ③反专制
(二)文学戏曲通俗化 小说、戏曲
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神话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戏曲创作 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
舞台演出 昆曲
京剧(道光年间形成,成为全国最流行剧中)
“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国模式的比较》
《盛世滋生图》中熙嚷的人群
《盛世滋生图》历时24年,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绘制完成。但在康乾盛世的大背景下,清朝人口迅速膨胀,1741年统计已达1.4亿。
三、明清时期的盛世危机
人口膨胀
资源危机
贫富矛盾
农民起义
……
“清政府始终没有意识到,当人口过剩时,就是发展工商业的最佳时机。也没意识到,其实工商业也可以提供比农业更丰厚的财政收入。它依然把财政建立在农业之上,但欧洲却已逐渐过渡到强调资本、强调工业的轨道中,全球性的开发也让欧洲人摆脱了粮食短缺的威胁。” ——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活力 危机 同时期的西方
商业新气象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掠夺
工业革命……
农业新现象 传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人口过剩等 手工业新发展 重农抑商、小农经济、购买土地等 思想新活力 本质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科技西学东渐 传教、迷恋于天朝上国思想 …… …… ……
“皇帝往往集英明与昏聩于一身,集理性与非理性为一体。因此,仅仅依靠明智的君主而非稳定的社会制度来创造与维持盛世,只能是暂时而不能长久的。”
——王聪聪《康乾盛世兴衰的内在机理分析》
尽管新变化已产生,
但是明清社会依然沿着旧的历史轨迹前行,显露出危机和转型的困境!
清代·徐扬《盛世滋生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