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2 16: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五四运动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王会悟(1898-1993),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由于密探的闯入,会议需另选地点。王会悟立即建议到嘉兴南湖去继续开会并被采纳。
陈望道(1891—1977),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篇《共产党宣言》。
*
上海
嘉兴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哪些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
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
游船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时间 决议 评价)
新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
从一大到二大,党的纲领有什么新变化?
新的奋斗目标
为什么党对奋斗目标进行了调整?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
成果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
成果
第一阶段:
5月4日-6月初
第二阶段:
6月3日-6月底
中心:
北京
中心:
上海
主力:
学生
主力:
工人阶级
形式:
形式: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拒绝签字;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哪些历史条件?
五四运动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时代开端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封面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课堂讨论: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重任为什么“非陈望道莫属”?
*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陈独秀
李大钊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工人阶级队伍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提供了以下历史条件:
阶级条件:
思想条件:
组织条件:
*
(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1923年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救国作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新的救国作为
中共成立后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在一年多时间里,全国罢工达百余次,参加罢工工人在30万以上,形成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一方面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巨大的革命能量;
另一方面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革命敌人异常强大,
共产党人作用凸显。只有400人左右的中共,其党员代表占到了国民党一大代表人数约13%,远超国民党党员与代表人数比例;中共党员在大会产生的中执委正式和候补委员中,更占到了25%。在随后召开的一届一中全会所产生的国民党权力机关一一中央党部的7个部中,中共党员占据了组织部和农民部2个部长,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3个部长秘书(相当于副部长)的席位。在中央执委会3名常委中,中共党员也占有一席之地。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上)》
新的救国作为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依据教材整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成果?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
收回英租界
收回英租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还不到两年半,……到大革命失败也只有六年。在大革命失败时,毛泽东不到三十四岁,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赵世炎等都只有二十多岁。这样一个年轻的党,在成立后短时期内能够推动起那么大的一场革命高潮,创造出这样一个局面,而且站在它的前列。这是十分不容易的,这说明这个党内确实集中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明确政治纲领,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发动群众、特别是广大下层群众的工作。这两点,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其他任何政党能够做到。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依据材料指出,诞生初期的中国共产党有哪些特点?
*
那时没想到是那样一个重要的会议。
——中共一大最年轻代表 刘仁静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毛泽东引《庄子 内篇 人间世》
*
陈望道
李大钊
陈独秀
王会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