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3 08:0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与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时空坐标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成功的探索
(1)中共八大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实质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内容
(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
(2)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①时间:1956年
②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③地位: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1、成功的探索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1)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文章,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题,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1958年8月底,整风运动结束。意义:全党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了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需要。
(2)反右派斗争:针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的问题,1957年7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但在斗争过程中某些人犯了严重的扩大化的错误。
【概念阐述】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探索失误
(1956-1966)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时间: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实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面红旗
评价:一定程度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改变落后的愿望, 但急躁冒进(多、快)。
大跃进运动:
大办工业(大炼钢铁、高指标)
大办农业(虚报产量、放卫星)
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炼钢铁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你相信吗?
思考:大跃进运动会带来哪些危害?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农业生产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等。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不仅毁掉了大量山林,还影响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大跃进”时壁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耳朵成了飞机场
以粮为纲,农业跃进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评价: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严重背离客观规律
1958年上旬,毛泽东听到徐水县委书记汇报说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说,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同时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
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1: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材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思考:人民公社化会带来哪些危害?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人民公社内农业集体劳动以吹哨方式召集农民,“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漫漫晃。”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评价: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坐吃山空
(1)要充分认识国情;
(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4)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
由于饥饿而瘦小的中国儿童
1959年—1961年中国的农村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2)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3、政策调整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956-1966)
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原因
材料1 毛泽东在1966年5月5日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谈话是说:“有的时候我也忧虑。说不想,不忧虑,那是假的。”“我们是黄昏时候了,所以,现在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整一整这些资产阶级复辟。”
材料2: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根据材料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②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966年春夏
1969年4月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6年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中共九大召开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粉碎了江青反
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依据教材及所学内容,梳理“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卞仲耘,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1966年被红卫兵打死于校中。
《宪法》第8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文革”期间社会主义建设遭到破坏的表现。
基本人权
遭到践踏
无政府
状态
法 制
遭到践踏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1966.8.24自杀。
老舍 著名作家。
1966年8月24日含冤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著名哲学家,
中共一大代表。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杀。
吴晗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1968年10月11日在狱中自杀。
熊十力 著名国学大师。1968年5月24日绝食身亡。
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年9月3日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翦伯赞 著名历史学家。 1968年12月18日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自杀。
把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打 倒 刘 少 奇
3、评价
认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结合教材,梳理1949年-1976年,我国在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科技
农业
教育医疗
外交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三线建设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工业领域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成功发射中近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元勋”邓稼先
国防、科技领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农业领域
1973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袁隆平小档案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74年,育成南优2号
1991年,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2000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019年,共和国勋章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教育和医疗领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沂蒙山区的“识字班”
消灭血吸虫病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外交领域
①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过程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2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1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
正常化开始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9.1 中美建交
1972.9,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意义: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
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
“两弹元勋”
邓稼先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探索失误:表现、评价
政策调整:表现、结果
原因
过程
认识
工业
科技和国防:两弹一星
农业
教育和医疗
外交
材料一:
说明: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1950
1956
1960
1965
1970
(年份)
支持票
10
24
34
47
51
10
20
30
40
50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材料四: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说明: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
(1)“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地位;
(4)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从美国方面看
7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改善的原因:
(1)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2)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3)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从中国方面看
7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改善的原因:
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典题训练
1.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 )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
C
2.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的注解 ( )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
3.一封情书的开头写道:“××(姑娘名字)同志:首先请接受守卫在反修(指苏联)前哨的解放军战士的同志式的问候。”这封情书最有可能写于 ( )
A.解放战争时期
B.过渡时期
C.“文革”时期
D.21世纪初
C
4. 7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有 ( )
①“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③“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