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年11月期中联考试卷
班级
准考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
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
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
贴在答题
置
2.选择题的作答
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
答题区域
选择题的作答
直接答在答题卡
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
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
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某天体系统(局部
图中①②③为距离恒星最近的天体,椭圆为天体
行轨道。该图包含几级天体系
图
8年
发表
研究显示,开普勒
球大约500光
年,有许多特征适合生命的繁衍。开普勒-l86f大小约为地球的1.1倍,公转倾角和地球相似
稳
为
所环
开普勒-186f
可
存活的表
成2~3
2.开普勒-186f若能演化出生命,至少还应具备的条件有
①大气成分和厚度
②公转和自转周期
液态水存在
④适宜的土壤
D.①③
关于开普勒
法
A.该行星没
B.该行星上一定存在生命
C.该行星应该存在大气层
D.该行星昼夜温差变
地理试题卷
在道路的
处,我
灯(以太
源)。图3为
我
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差
木齐
长
游地区相比
盆地太阳能贫乏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太阳高度角
多阴雨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太阳辐
C
低,离太阳远,太阳辐射弱
照时间少,太阳辐射弱
质时期的气候以冰期
期(间冰期是大冰期中相对温暖的时期
见为特点
度
图4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扌
平均
6.读图,相比较
生代的气候
温暖
寒冷干燥
C.温暖干
属于大冰期的
代是
新生代末期
黄河某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
某科研团
某年夏季在该河中游某
丁湾
查,发现河
处为面积较大的
边滩
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到外侧(东北)依次发育多种植被,呈条带状环
布。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
弯迁移
此完成8~9题
地理试题卷
图
移过程
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是
A.从灌木植被
植被再到湿生植被
从草本植被到湿生植被再到灌木植被
C.从湿生植被到草本植被再到灌木植被
灌木植被到湿生植被再到草本植被
灌木树龄由新到老分布规
A.东北向西
南向东
C.西北向东南
南向西
图6标注的北半球某自然状
流两岸四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以侵蚀作用为主,流速较快
①③以侵蚀亻
建住宅
C.②④以沉积作用
流速较
④以侵蚀作用为
建港
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
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达到防风
我国某
的分布及
观图(图
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A.西南
东北风
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粗糙度,削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
③遮挡阳光,降低地表温度
水量
理试题卷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B 【解析】图中中心天体为恒星,故图中包含行星系统和恒星系统两级,选 B。
2.D 【解析】从材料可知开普勒-186f 可能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故还需大气和液态水,选 D。
3.C 【解析】从材料可知开普勒-186f 大小约为地球的 1.1 倍,可分析为有足够的引力形成大气层。有公
转,故有四季变化;不能一定存在生命;昼夜温差变化较小,ABD 错,选 C。
4.A 【解析】四个城市中重庆太阳辐射最贫乏,故效果最差,选 A。
5.B 【解析】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主要原因是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少,故选 B。
6.C 【解析】读图可知,中生代的气候偏暖偏干,故选 C。
7.D 【解析】从图中可知,新生代末期偏冷,属于第四纪冰期,故选 D。
8.C 【解析】从图中可知,凸岸内侧(西南)到外侧(东北)依次分布湿生植被、草木植被、灌木植被,
根据河漫滩的发展规律可知河漫滩是由东北方向慢慢向西南方向淤积而成,也就是西南的内侧是最
后形成的,生长湿生植被,而东北的外侧则发展为灌木植被,故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
演替顺序是从湿生植被到草本植被再到灌木植被,故选 C。
9.B 【解析】河漫滩是由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慢慢扩大,故东北方向最先淤积成陆地,灌木树龄也较老,
灌木树龄由新到老分布是西南向东北,故选 B。
10.A 【解析】根据河流水流惯性,①③以侵蚀作用为主,流速较快,适合建港,不适合建住宅;②④以沉
积作用为主,流速较慢,故选 A。
11.C 【解析】从图中可判断西北坡为缓坡,为迎风坡,故风向为西北风,故选 C。
12.A 【解析】沙障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故选 A。
13.D 【解析】辽东半岛夷平面形成先是较平整的石灰岩沉积,再被流水溶蚀成山峰,进一步侵蚀成红色风
化壳,根据文字材料可知最后堆积黄土。故辽东半岛夷平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选 D。
14.C 【解析】从材料文字信息可知为岩溶地貌,③阶段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故选 C。
15.D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沙坝是海浪的沉积作用,从图中 b 三角洲的形态也可看出三角洲的外缘是向陆
地一侧,根据所学知识可判知为 b 三角洲是涨潮时海浪堆积,故选 D。
16.B 【解析】通过图中陆架沉积现在的海洋位置最底层为沼泽沉积,沼泽沉积与沙坝沉积之间为潟湖沉积,
可知该地曾经为陆地,并且沙坝向陆地推移,是由海平面上升所至。故选 B。
17.(1)横波;S 波速度小或 S 波在 E 界面处消失
(2)莫霍;古登堡
(3)B
(4)水;岩石(每空 2 分)
18.(1)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太行山地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
成冲积扇。(每点 2 分,共 4 点)
(2)太行山东侧受东南季风影响,遇地形抬升,降水多;东侧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太行山东麓泥沙
堆积,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每点 2 分,共 4 点)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2 分)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
【解析】本大题以太行山东麓冲积扇的分布为材料,涉及冲积扇成因、沉积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
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1)太行山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山口处地形变缓,流速减慢携带的疏松
物在此大量沉积。
(2)结合图可看出,东侧山麓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太行山东麓泥沙堆积,
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
(3)流水沉积作用是流水速度快,搬运能力强,在流水速度减慢过程中,比重大的先沉积。
19.(1)塔拉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蒸发;植被稀少,地表缺少保护;多大风天气,
荒漠化加剧。(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
(2)春季(2 分)
春季多沙尘天气。春季大风天气多;降水少,植被少,气温回升快,地表土质疏松,易产生沙尘天
气。(每点 2 分,共 4 点)
(3)光伏板大规模安装后,光伏板有效降低了地面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小了近地面风速;使得水分
蒸发量减少,保持了土壤湿度,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减少了风沙天气,抑制了荒漠化。(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
【解析】
(1)塔拉滩荒漠地区以西北风为主,位于龙羊峡西北方向,受地形影响风力强劲,会将大量沙土吹入水
库。区域原为草原,土地荒漠化,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入库泥沙增加,库容减少。
泥沙增多,增加了对水轮机的磨损。导致水库发电能力和使用寿命缩短。
(2)区域荒漠人严重,流动沙丘分布广。春季大风天气多,植被少,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地表土质疏
松,易产生沙尘天气。沙尘覆盖光伏板,影响光伏发电量,所以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是春季。理由
解析为春季大风天气多,或春季多沙尘天气都可以。
(3)光伏板大规模安装后,有效降低了地面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小了近地面温度,降低了风速。使
得水分蒸发量减少,保持了土壤湿度,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20.(1)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容易流失。
(每点 2 分,共 4 分)
(2)岩溶地貌区地表多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且多裂隙发育,因降水较多,地表水强烈溶蚀下渗形成地下
河;在地下河的强烈溶蚀、侵蚀下,地下河顶部岩层发生坍塌,形成穹窿状地下大厅;地下大厅顶
板在地表水不断溶蚀和重力作用下逐步接近地表,最终上部岩层大规模塌陷,形成天坑。(每点 2 分,
共 6 点)
【解析】
(1)地表水的主要原因,可从岩溶地貌对地表水的影响、植被稀疏两方面回答。读材料可知,岩溶地貌
发育,地下多洞穴,地表水渗漏严重;且植被稀疏,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容易流失,导致地表
水缺乏。
(2)结合材料的天坑形成演化坡面图得知,因降水较多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甚
至在溶蚀下渗形成地下河;然后在地下河的强烈溶蚀、侵蚀下,地下河顶部岩层发生坍塌,形成穹
窿状地下大厅;地下大厅顶板在地表水不断溶蚀和重力作用下逐步接近地表,最终上部岩层大规模
塌陷,达到一定程度,会形成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