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课后提升
第2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单选题
1. 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
B.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
D.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2. 小强观察到日常生活中声的利用有很多,他总结了以下一些应用,并想考考你,请你指出他故意设置的错误项( )
A.大象进行交流时所用声波的频率在20Hz以上
B.超声检测技术可以给金属工件探伤
C.在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主人说出暗语能开声纹锁,别人说出暗语不能开锁,锁辨别声音主要根据音色
3. 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
A.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4. 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大气污染 B.减小噪声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5. 下列声现象的判断无误的是( )
A.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能缓解“热岛效应”
B.“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高
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7. 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8.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 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9. 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10.如图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二、填空题
11.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_____产生的.
12.在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为了保持考场安静,监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保持稳步轻声,这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13.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上图形可知,图 ______ 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这属于在 ______ 中减弱噪声。
14.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用烧水壶往暖水瓶中灌开水时(如图),就凭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判断暖水瓶是否灌满的.那么你知道具体是怎么判断的吗?请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
15.如图所示,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都要佩戴一种耳机,耳机兼有与地面塔台通信和降噪的功能。从声学角度讲,耳机降噪属于在_____处减弱了噪声;飞机发动机声浪巨大,如果不佩戴耳机,人的耳膜很有可能被击穿,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
16.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____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_______减弱噪声.
17.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__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8.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听到声音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出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甲实验说明了音调与_______________有关,乙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______产生的,经扬声器传出后再通过______传到考生耳中,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
20.某声源振动一次的时间是 2.5×10﹣5s,则该声源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人耳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三、实验题
21.小明同学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学习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以下是他和同学们活动的部分过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此次活动。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为什么不选择另一者,因为_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下面分别是方案A和方案B所设计的实验表格和实验中得到的现象记录情况。
方案A实验表格
检测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响度 较响 响 弱
方案B实验表格
检测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方案,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为_____。
22.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动,发声时,感觉梳子在振动.
实验三:敲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法.
(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她继续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4)小马发现小玉记录的现象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录: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A、B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______(选填“A”或“B”)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6)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介质;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任何东西做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将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马发现这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__(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详解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B B B B B B D
二、填空题
11.传播过程中 振动
12.声源
13.音色 乙 传播过程
14.音调 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向暖水瓶中倒水时,瓶中空气柱变短,音调变高,所以我们就是根据音调越来越高判断水是否灌满的.
15.人耳 能量
16.振动 传播过程中
17.振动 声源
18.振动频率(快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9.振动 空气 声源处
20.104Hz 不能
三、实验题
21.机械闹钟 音叉发声的初始响度无法控制始终一致 B 仅凭人耳比较声音的响度误差较大 泡沫、衣服、锡箔纸
22.振动 归纳 转换 应该是钢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钢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一 B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① E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