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
憨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
长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
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
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
納就要粗糙多了。《尚书·尧典》曾这样记载观象授时,上古的人们便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
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虛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
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
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
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亍硏究之中。春秋战囯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
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
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
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
《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
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冋时测出夭体的
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
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
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2021.11)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研究天体内部规律”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研究范畴,于文无据)
2.C(“按朝代先后列举”的说法错误)
3.A(B项“后者尤为朝廷帝王所关心”表述错误,帝王们更关注的是“记录奇异天象”。C
项“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一些远古遗存
知识和观念”表述错误因果不成立。D项“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不
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4.C(“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
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5.B(“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
误。原文中说“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
门径”,“未窥门径”即是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
6.①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②善于使
用人物视角叙事,娴熟变换多种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③站在
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④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
定的人物去实现。⑤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
用和自如转换。(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
7.B(“这是由于她的功底远超他人”错,文章有“或者淑芸是可以和她相抗衡的”大家对雅
莉的才艺以及她扮演的角色的喜爱)
8.①雅莉霸道,不知给别人成长的机会。②团长在用人上存在过失,不知道给其他人公平
发展的机会,埋没人才。③惯例使然,B角只有在A角不能出场的情况下才可以替补
的身份出台。④做人失德,心理失衡,为上位淑芸采取往地板上倒油的下作的办法。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
9.(1)情节跌宕起伏:①淑芸跳了十年的舞,却没有一次上过真正的舞台,是“伏”,梦寐以
求,不择手段,登台的机会终于来了,预演成功,是“起”;②演出临近,淑芸却突然不能走
路,是“伏”,演出结束双腿又能走路是“起”。
(2)情节发展出人意料:①淑芸将油倒在地板上,指望雅莉摔伤,可摔成重伤的是门卫大
妈;②淑芸本指望能登台表现,却突然不会走路;③本以为以后两人轮着上场,淑芸有机
会登场,她却悄然辞职离团了。
(3)这样写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和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每答出一部分给2分,一、
二两部分中能答出一点即可)
10.A(“并进”是“诸军”的行为,“群臣”是“会”的对象,所以“并进”和“会”之间要断开;
“问”的主语是孙权,省略了,不是“群臣”,所以“群臣”和“问”之间要断开,“委之”的对
高二语文答案 第1页 (共3页) (2021.11)
象是“臣下”,“必自将而来”的主语是孙权,省略了,所以“臣下”和“必”之间要断开。标
点为: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
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11.D(“褒义”错,应为“褒贬或同情意义”)
12.D(文帝只是下诏询问)
13.(1)太祖就自己率领军队回去,命令刘晔统领后面各路军队,让他们按次序撤出。(引,
率领、带来;督,统领;以次,按次序;出,退出、撤退。以上四处各1分,句意1分)
(2)文帝的车驾停下驻留多日,孙权果然不来,文帝于是班师回朝。(停,停下、停留;积
日,多日;果,果然;旋师,班师回朝。以上四处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晔,字子扬,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魏太祖(曹操)攻打张鲁,让刘
晔转任主簿。到了汉中之后,山高峻难以攀登,军队粮食非常缺乏。太祖说:“这是怪诞的
地方罢了,有它无它有什么关系(占有了它能有什么作为)?我们的军队缺少粮食,不如快
快回去。”太祖就自己率领军队回去,命令刘晔统领后面几支军队,让他们按次序退出。刘
晔预计张鲁可以攻克,再加上运粮之道不能接续,即使退出,军队仍不能全部保全,快马报
告太祖:“不如进攻。”于是进兵攻打,派出许多士兵拿出弩来射击敌营。张鲁飞奔逃跑,汉
中于是被平定。刘晔进言说:“明公您统五千步兵起事,率领军队诛杀董卓,在北方攻破袁
绍,南方征讨刘表,天下九州百郡,十个兼有了其中八个,威风震动天下,威势震慑海外。
刘备是人中豪杰,有计谋但行动迟缓,得到蜀地时间不长,尚无法依仗蜀人。现在我们攻
破汉中,蜀地人非常震动恐惧,那形势将自己倾倒。凭您的聪明才智,趁它要倾倒而进攻
它,没有不被攻克的。如果稍有迟缓,擅长于治理的诸葛亮担任丞相,勇冠三军的关羽、张
飞担任将军,蜀地民众安定之后,依据险要地势守住要害,那时就不可侵犯了。现在如果
不攻取,一定成为将来的忧患。”太祖不听从,大军于是回去。刘晔从汉中回去,做行军长
史,兼任领军。延康元年,蜀将孟达率众投降。孟达有仪容,举止优雅又有才华,文帝非常
器重爱护他,让他做新城太守。刘晔认为“孟达有不当得而得的心理,又依恃才能喜好权
术,一定不能感恩怀义。新城和吴、蜀接连,若有变故,一定为国生灾祸”。后来孟达终于
叛变败亡。黄初元年,让刘晔做侍中,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文帝)下诏问群臣叫他们预
测刘备是否为关羽之死出兵报复吴国。众人议论都说:“蜀,是小国罢了,有名的将领只有
关羽。关羽被杀,军队战败,国内担心恐惧,没有理由再出兵。”只有刘晔说:“蜀国虽然狭
小软弱,但是刘备的想法是想用威武来表明自己强大,一定会出动众多的军队来显示自己
有余力。”后来刘备果然出兵攻打吴国。吴国派遣使者到魏国自称属国,朝臣都表示祝贺,
唯独刘晔说:“吴国远在江、汉这一带,不愿做内臣的心思很久了。可以趁它困窘,偷袭而
夺取它。”刘备军队败退,吴国表达敬意的礼节渐渐废弃,文帝想要发动军队讨伐,刘晔认
为“他们刚刚取得胜利,上下齐心,而我们被江、湖阻滞,必定难以很快取胜”。文帝不听
(他的建议)。五年,文帝到广陵泗口,命令荆州、扬州各路军队一同进发。会见众臣子,
问:“孙权是否会亲自来作战?”众人都说:“陛下您亲自征讨,孙权害怕,一定会拿全国之兵
来应对。又不敢把军队交给大臣,一定会亲自率军而来。”刘晔说:“孙权他们认为陛下您
想要用大批军队牵制自己,一定会统率士兵等待事变,不会出兵。”文帝军队停下住了多
高二语文答案 第2页 (共3页) (2021.11)
天,孙权果然不来,文帝才班师回朝。太和六年,因为生病做太中大夫。不久,做大鸿胪,
在位二年让位,又做太中大夫,去世。谥号为景侯。
14.B(“‘数枝’显梅花的精神,‘一点’写梅树枝干的疏朗”错,“数枝”写的是梅树枝干的疏
朗,“一点”突显梅花精神)
15.①被贬僻远之地的郁闷不平之情。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③对自然山水
的热爱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每答出一点给2分)
16.(1)抢榆枋而止 时则不至
(2)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3)层峦耸翠 上出重霄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7.B(第一处,大行其道:指某种观点或某种事物盛行,多含贬义。甚嚣尘上:多形容某种
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此处是说宫体诗绮靡之风盛行,用“大行其道”恰当。第二处,
崇尚:尊重;推崇。崇敬:推崇尊敬。此处主要是强调盛唐诗人对“风骨”的推崇,不含
尊敬之意,用“崇尚”恰当。第三处,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
下。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此处强调风骨
完全消失,用“荡然无存”恰当。第四处,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
得失。闭门思过:关上房门,独自反省过错,多指独自进行自我反省。这里有自问的意
思,用“反躬自问”恰当)
18.D(A虽含有疑问词,但是表示陈述语气,句末应用句号。B下引号前的句号移到下引
号外。C省略号和“等”“等等”都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二者不能同时使用,此处应去掉
其一)
19.A(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前一部分的主语是“中华传统文化”,后一部分的
主语是“‘风骨’的凝聚”;一是“‘风骨’的凝聚”与“构成了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搭配不
当。B“凝聚‘风骨’”与“构成了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搭配不当;C中途易辙;D中途易
辙及搭配不当)
20.①无论(不管)个体还是群体(或:从个体免疫和群体防护看。或:从个体与群体来看)
②依技术路线分成三类
③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接种(并不适合所有人群)(每答出一空给2分)
21.(1)共筑免疫屏障(2分)
(2)殊途同归(1分)
(3)你不是我的菜(2分)
22.参考立意:①合理用好科技,充实美好人生。②警惕科技对人类思维的钝化。③科技
安排的生活很无趣。④莫要过分依赖科技。⑤科技列车的方向盘应该掌握在人类自
己手中。
高二语文答案 第3页 (共3页)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