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5.1质量守恒定律》达标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分子的数目 B.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C.分子的种类 D.元素的化合价
2.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人在首都巴格达城外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石油,让浓浓的黑烟笼罩着天空,以干扰美军战机的轰炸,浓浓的黑烟说 明石油中含有( )
A.碳元素 B.氧元素 C.氢元素 D.硫元素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 变化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4.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I 所示。一段 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II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乙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1:8 D.丁的质量等于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5.2021 年 10月 16日,我国用长征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三载人飞船,此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C2H8N2+2R=3N2+4H2O+2CO2,则 R 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2H4 C.CH4 D.C6H7N
6.一定 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关于此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数值一定为 2
C.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比为 1:7 D.该反应可能是铜和氧气反应
7.X 是一种化工原料,生成 X 的化学方程式如下:6H2+2CO2=4H2O+X,则 X的化学式为( )
A.CO B.C2H4 C.C2H6 D.C2H5OH
8.乙醇不完全燃烧时可以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 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6.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2 0 6.6 5.4 a
A.表中的 a 值为 1.4 B.生成的 CO 和 CO2 分子个数比为 1:3
C.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 D.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3:4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 1 32 32
反应后的质量/g 30 m 16 22
A.物质 B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容器中 C 与 B 质量比为 16:1
C.参加反应的 C 与 D 的质量比为 5:8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10.银器置于含微量硫化氢气体的空气中会慢慢变黑,其原理是 4Ag+2H2S+O2═
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为 AgS B.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变为﹣2
C.该反应固体质量减小 D.反应中 H2S 和 O2 的质量比为 17:16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B.一氧化碳燃烧后分子个数一定改变
C.mg 硫和 mg 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 2mg 二氧化硫
D.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12.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3gC 和 8gO2 生成 11 gCO2 B.2gC 和 4gO2 生成 6gCO2
C.4gC 和 5 gO2 生成 9gCO2 D.5gC 和 9gO2 生成 14gCO2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18 12 2 40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42 2 15
物质 Z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物质 Y 一定是单质
C.反应中 Q、Y 的质量比为 5:6 D.反应后物质 X 的质量为 13 g
1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淀粉 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等于生成的氧气质量 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越好
15.某化合物 4.6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则该化 合物的组成元素有(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氧、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6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为硼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的质子数为 ;
(2 )硼酸有消炎作用,已知硼酸根离子符号为 ,则硼酸的化学式为 。
(3)硼和水在高温下的反应为:2B+6H2O 2B(OH)3+3X,推算 X 的化学式为 。
17.(8分)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镁在氮气中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组成这种固体的元素是 .
(2)工业制硫酸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化学变化:4FeS2+11O22Fe2O3+8X,则
X 的化学式为 .
(3)在化学反应 Fe+CuSO4=Cu+FeSO4 中,每个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变成亚铁离 子,每个铜离子 2 个电子,变成铜原子
(4)将 35g 氯酸钾与 5g 二氧化锰混合后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0g,则生成氧气质量为 .
18.(8分)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 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
①调游码②放称量纸③称量物放左盘④调零点⑤加质量大的砝码⑥加质量小的砝码
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②③⑤⑥①C.④⑤⑥①②③
(2)在小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加入铁钉,称量总质量为 m1,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 ,则 m1 m2 (填“=”“>”“<”).
(3)如图 2 装置中,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 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 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 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则 m1 m2(填“=”“>”“<”).其 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 4A+5B=4C+6D 的反应中,C、D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5:9,若有 1.7gA与B 完全反应生成 3gC,则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
19.(4分)(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減小. 蜡烛减小的质量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最终杯中液面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碗中液面.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6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 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
2Mg+O22MgO 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如图 1 表示,则 m2 与 m1 之差表示 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 2 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 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 .
21.(8分)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Ga)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①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是______。
②电解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写出铝镓合金中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④生成的氢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氢气与氮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NH3)的微观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如图2(“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
则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教师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B )
A.分子的数目 B.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C.分子的种类 D.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原子重组,但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 变,因此原子重组后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分子的种类会改变;新分子构成新 物质,物质的种类就会改变,物质的性质也会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 价,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故选:B。
2.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人在首都巴格达城外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石油,让浓浓的黑烟笼罩着天空,以干扰美军战机的轰炸,浓浓的黑烟说 明石油中含有( A )
A.碳元素 B.氧元素 C.氢元素 D.硫元素
【解答】石油燃烧产生的烟是黑的,这种黑的物质是炭黑,所以浓浓的黑烟 说明石油中含有碳元素,故选:A。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 变化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解答】解: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可能是原子或分子、离子等,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故选项推理错误。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变化,但有放热、吸热现象不一定是发生化学 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人的 呼吸作用,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A。
4.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I 所示。一段 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II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乙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1:8 D.丁的质量等于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解答】:A、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 正确; B、乙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 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该选项说法正 确; D、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2021 年 10月 16日,我国用长征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三载人飞船,此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C2H8N2+2R=3N2+4H2O+2CO2,则 R 的化学式是( A )
A.N2O4 B.N2H4 C.CH4 D.C6H7N
【解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8N2+2R=3N2+4H2O+2CO2,反应物中氮、 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2、0、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氧、碳、氢原 子个数分别为 6、8、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R 分子中含 有 4 个氮原子和 8 个氧原子,则每个 R 分子由 2 个氮原子、4 个氧原子构成,则 物质 R 的化学式为 N2O4。
故选:A。
6.一定 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关于此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数值一定为 2
C.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比为 1:7 D.该反应可能是铜和氧气反应
【解答】:根据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丁 为反应物,分别参加了 16g、4g,丙为生成物。生成了 20g,乙物质的质量不变。 由此可知: A、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故 A 错 误; B、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2g.故 B 错误;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g:20g=4:5,故 C 错误; D、由 2Cu+O22CuO 可知:铜与氧气的质量比为:(64×2):32=4:1,该 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6g:4g=4:1,所以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故 D 正确。故选:D。
7.X 是一种化工原料,生成 X 的化学方程式如下:6H2+2CO2=4H2O+X,则 X的化学式为( B )
A.CO B.C2H4 C.C2H6 D.C2H5OH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6H2═X+4H2O,反反应物中总共有 2 个碳原子、4 个氧原子和 12 个氢原子,而生成物中只有 8 个氢原子和 4 个原子, 还少 2 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构成, 因此 X 的化学式为 C2H4。故选:B。
8.乙醇不完全燃烧时可以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 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D )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6.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2 0 6.6 5.4 a
A.表中的 a 值为 1.4 B.生成的 CO 和 CO2 分子个数比为 1:3
C.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 D.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3:4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 6.6g﹣2g=4.6g, 故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4.6g;同理可以确定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8.8g﹣0g=8.8g;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是 6.6g、5.4g。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6.6g+ 8.8g﹣4.6g﹣5.4g=1.4g,故选项说法正确。B、生成的 CO 和 CO2 分子个 : =1:3,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 正确。D、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4.6g:8.8g=23:4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 1 32 32
反应后的质量/g 30 m 16 22
A.物质 B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容器中 C 与 B 质量比为 16:1
C.参加反应的 C 与 D 的质量比为 5:8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 的质量增加了 30g﹣4g=26g, 故 A 是生成物,生成的 A 的质量为 26g;同理可以确定 C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C 的质量为 32g﹣16g=16g;D 为反应物,参加反应 D 的质量为 32g﹣22g=10g; 由质量守恒定律,B 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A、B 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反应后容器中 C 与 B 质量比为:16:1,正确; C、参加反应的 C 与 D 的质量比为:16:10=8:5,错误;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故选:C。
10.银器置于含微量硫化氢气体的空气中会慢慢变黑,其原理是 4Ag+2H2S+O2═
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X 的化学式为 AgS B.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变为﹣2
C.该反应固体质量减小 D.反应中 H2S 和 O2 的质量比为 17:16
【解答】解:A、由 4Ag+2H2S+O2═2X+2H2O 可知,反应前有 4 个银原子,反应 后应该是 4 个,包含在 2X 中,反应前后都是 4 个氢原子、2 个氧原子,反应前 有 2 个硫原子,反应后应该是 2 个,包含在 2X 中,因此 X 中含有 2 个银原子和1 个硫原子,化学式为 Ag2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氧气是单质,氧元素化合价是 0,反应后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是﹣2, 因此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变为﹣2,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过程中,固体银变成固体硫化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中 H2S 和 O2 的质量比为:(4+64):32=17: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B.一氧化碳燃烧后分子个数一定改变
C.mg 硫和 mg 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 2mg 二氧化硫
D.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故选项说
法正确。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2CO2,一 氧化碳燃烧后分子个数一定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 比为 1:1,mg 硫和 mg 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 2mg 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D、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守恒的实质是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与微观过程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
A.3gC 和 8gO2 生成 11 gCO2 B.2gC 和 4gO2 生成 6gCO2
C.4gC 和 5 gO2 生成 9gCO2 D.5gC 和 9gO2 生成 14gCO2
【解答】:由化学方程式 C+O2CO2 能够可知:每有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化合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即参加反应的 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之比=3:8:11; A、由 3gC 和 8gO2 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 11gCO2,故 A 正 确;B、由于 2g 碳与 4g 氧气反应时,碳过量,只有 1.5g 碳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 5.5g
二氧化碳,故 B 错误;C、由于 4g 碳与 5g 氧气反应时,碳过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能直接相加, 故 C 错误;D、由于 5g 碳与 9g 氧气反应时,碳过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能直接相加, 故 D 错误。故选:A。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C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18 12 2 40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42 2 15
物质 Z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物质 Y 一定是单质
C.反应中 Q、Y 的质量比为 5:6 D.反应后物质 X 的质量为 13 g
【解答】: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 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未测值为 m,则可列式:18+12+2+40=m+42+2+15, 解得 m=13;A、物质 Z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A 正确; B、由分析知,参加反应的 X 的质量为 18g﹣13g=5g,生成的 Y 是 42g﹣12g=30g, 参加反应的 Q 质量为 40g﹣15g=25g,所以该反应是 X+Q→Y,所以物质 Y 一定是 化合物,故 B 不正确;C、反应中 Q、Y 的质量比为(40g﹣15g)g:(42g﹣12g)g=5:6,故 C 正确;D、由开始计算可得,反应后物质 X 的质量为 13g,故 D 正确; 故选:B。
1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淀粉 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等于生成的氧气质量 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越好
【解答】:A.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故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生成物氧气是由氧元素 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淀粉中一定含有碳元 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不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淀粉 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不正确;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是越少越好,因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的原料,过多 会造成温室效应,适量即可,故选项错误;故选:A。
15.某化合物 4.6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则该化 合物的组成元素有( C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氧、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答】解:该化合物中碳的质量为:8.8g×=2.4g; 该化合物中氢的质量为:5.4g×=0.6g; 该化合物中氧的质量为:4.6g﹣2.4g﹣0.6g=1.6g。 由此可以判断,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6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为硼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的质子数为 5 ;
(2 )硼酸有消炎作用,已知硼酸根离子符号为 BO3 3-,则硼酸的化学式为H3BO3 。
(3)硼和水在高温下的反应为:2B+6H2O 2B(OH)3+3X,推算 X 的化
学式为 H2 。
【解答】:(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2)硼酸是氢离子和硼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氢元素为+1 价,硼酸根离子为﹣3 价,化合价交叉得化学式为 H3BO3;
(3)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 12 个氢原子,反应后 2B(OH)3 中有 6 个氢原子,故 3X 中有 6 个氢原子,一个 X 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化学式为 H2;故填:(1)5;
(2)H3BO3 (3)H2
17.(8分)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镁在氮气中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组成这种固体的元素是 镁元素和氮元素 .
(2)工业制硫酸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化学变化:4FeS2+11O22Fe2O3+8X,则
X 的化学式为 SO2 .
(3)在化学反应 Fe+CuSO4=Cu+FeSO4 中,每个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变成亚铁离 子,每个铜离子 得到 2 个电子,变成铜原子
(4)将 35g 氯酸钾与 5g 二氧化锰混合后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30g,则生成氧气质量为 10 .
【解答】:(1)镁在氮气中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可知组成这种固体的元素是镁元素和氮元素,故填:镁元素和氮元素;(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可知,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 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8X 分子中含有8 个硫原子和 16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硫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则
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SO2.故填:SO2;(3)此反应中每个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变成亚铁离子,每个铜离子得到 2 个电 子变成铜原子.故答案为:得到;(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35g 氯酸钾跟 5g 二氧 化锰混合后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30g,由质量守恒定律,则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5g+5g﹣30g=10g.故答案为:10.
18.(8分)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 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B .
①调游码②放称量纸③称量物放左盘④调零点⑤加质量大的砝码⑥加质量小的砝码
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②③⑤⑥①C.④⑤⑥①②③
(2)在小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加入铁钉,称量总质量为 m1,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 ,则 m1 = m2 (填“=”“>”“<”).
(3)如图 2 装置中,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 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 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 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则 m1 > m2(填“=”“>”“<”).其 原因为 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烧杯中反应 物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 .
(4)在 4A+5B=4C+6D 的反应中,C、D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5:9,若有 1.7gA与B 完全反应生成 3gC,则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4:3 .
【解答】(1)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调零点,然后在左右 两盘中各方一张相同的纸,把称量物放到左盘,然后向右盘中放砝码,放砝码的 顺序是先放质量大的,再放质量小的,最后用游码调平.故正确操作顺序为④②③⑤⑥①.(2)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中没有气体参加, 所以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始终不变.(3 )碳酸钠与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 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但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所以烧杯内物质的 总质量随反应的发生不断减小.(4)解:已知 C 和 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15:9,设生成 D 的质量为 x,则
4A+5B═4C+6D
15×4 9×6
3g x
x=2.7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应的 B 的质量=3g+2.7g﹣1.7g=4g; 则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4g:3g=4:3.故答案为:(1)B;(2)=;(3)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依 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烧杯中反应物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 量;(3)4:3.
19.(4分)(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減小. 蜡烛减小的质量 小于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最终杯中液面 高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碗中液面.
【解答】解:(1)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蜡烛减 小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2)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 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杯中水的高度增加. 故填:(1)小于;(2)高于.
20.(6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 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
2Mg+O22MgO 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如图 1 表示,则 m2 与 m1 之差表示 参 加反应的氧气 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 2 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 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 部分生成物散 逸到空气中 .
【解答】:(1)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物质 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故 填:B.(2)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 1 表 示,则 m2 与 m1 之差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填: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3)通过观察可知,镁燃烧时,一部分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了空气中,会导致 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故填:部分生成物散逸到空气中.
21.(8分)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Ga)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①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是______。
②电解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写出铝镓合金中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④生成的氢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氢气与氮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NH3)的微观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如图2(“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
则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铝镓合金 2Al2O34Al+3O2↑ 2Al+3H2O=Al2O3+3H2↑ 置换反应 ⑤④①②③
【解析】:①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是铝镓合金。②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③铝镓合金与水反应得到氧化铝、氢气和镓,即镓未参加反应,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铝和水,生成物是氧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Al2O3+3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④氮气和氢气分别是由氮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氮气和氢气混合,氮分子和氢分子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作用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生成氨分子,最后脱离催化剂,即顺序是⑤④①②③。
故答案为:①铝镓合金;②2Al2O34Al+3O2↑;③2Al+3H2O═Al2O3+3H2↑;置换反应;④⑤④①②③。①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解答。
②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③铝镓合金与水反应得到氧化铝、氢气和镓,即镓未参加反应,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铝和水,生成物是氧化铝和氢气,进行分析解答。④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进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