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2 08:5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 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A. 188
B. 78
C. 55
D. 23
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 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④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3.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的元素符号是( )
A. He
B. P
C. Si
D. Al
4.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是可以分的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水结成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
C.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 我们能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6.2N表示( )
A. 两个氮元素
B. 两个氮原子
C. 两个氮分子
D. 氮气
7.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 Fe
B. Al
C. O
D. Si
8.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元素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9.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C.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D. 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 为单位
10.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 ①⑤
B. ②⑦
C. ③④
D. ②⑥⑦
1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 铁矿石磨成粉末
B. 碘受热升华
C. 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 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12.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运动加快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水分子数目增多了
D. 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分子
1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不能再分
B. 原子在不断运动着
C.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15.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铕等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 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
C. 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
D. 铕原子的质量为15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表示的物质——氮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丙图中的每个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 ;(3)铁离子的符号________。
18.《庄子》中有个成语:相濡以沫,说明再少的水也能解渴,甚至只剩1个水分子了,也还具备水的化学性质。如果将1个水分子(H2O)拆开成2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则化学性质完全变化了,根本就不是水了;氧气(O2)能供我们呼吸,我们需要的是氧分子(O2);但是如果将氧分子(O2)都拆开变成一个一个的氧原子(O),不但不能供人呼吸了,甚至对我们人体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我们说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20.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B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④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是镁离子,符号为:Mg2+,故错误;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错误;D④表示的元素是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正确。故答案选D。
3.【答案】C
【解析】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故选C。
4.【答案】B
【解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B。
5.【答案】A
【解析】A.水结成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说法是错误的,水结成冰的时候体积是增大的,水分子间的间隔应该增大;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说法是正确的,温度升高的时候,分子之间的间隔是增大的;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是正确的,氢气和液氢是同一种物质,所以是相同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我们能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是正确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A
6.【答案】B
【解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2N表示两个氮原子,故选B。
7.【答案】B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故选B。
8.【答案】C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C。
9.【答案】C
【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无质量单位。所以答案选C。
10.【答案】B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在原子的体积中占的非常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所以选B。
11.【答案】D
【解析】A、B、C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而D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它分子,所以答案选C。
13.【答案】A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是用物理方法是可以将原子再分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A选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正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B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正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分解成原子,D错误。故选D。
15.【答案】A
【解析】铕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3,则其质子数为63,核外电子数也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中子数=152-63=89;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152为铕原子的相对质量而非实际质量。故选A。
16.【答案】氮分子 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
【解析】由图可知,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而丙图中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
17.【答案】(1)2N (2)Na2O (3)Fe3+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化学用书的书写可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铁离子的符号为Fe3+。
18.【答案】分子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20.【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