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A卷 基础夯实
考试时间:120分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guì) 昳丽(yì) 间进(jiān) 万兜鍪(móu)
B.弗从(fú) 期年(qī) 陟罚(zhì) 咨诹(zōu)
C.玉帛(bó) 臧否(pǐ) 行阵(háng) 谤讥(bàng)
D.旗靡(mí) 风掣(chè) 长史(zhǎng) 夙夜(sù)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以咨诹善道
D.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3.下面加粗字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朝服衣冠
A.以光先帝之德
B.公将鼓之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神弗福也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C.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电影《流浪地球》以其盛大的场景、震撼人心的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为方便市民出行,德州市公交公司自5月27日起,增加了公交109路运营车辆,缩短了运营间隔时间。
C.在此次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中,中国队和日本队进行了争夺冠亚军的比赛,最终中国队成功捧杯。
D.广泛阅读文学名著,仔细观察多彩生活,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6.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在明清两代,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的考试,秀才或监生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的举人。
C.《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
年份 综合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率 图书阅读率 报纸阅读率 期刊阅读率
2017 80.3% 73.0% 59.1% 37.6% 25.3%
2018 80.8% 76.2% 59.0% 35.1% 23.4%
材料二 调查数据亦显示,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78.4%。成年国民网上活动,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材料三 漫画《轻松听书》(见下图)。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人的阅读现状。(3分)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___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离别时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8分。)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线句所呈现的情景。(2分)
10.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在哪里。(2分)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震撼人心,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下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徳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4分)
(1)质:____________
(2)敝: ____________
1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1)余幼时即嗜学。(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4分)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世上最辛酸的秘密
①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岁的样子,儿子十多岁吧。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只是腿脚也不好。
②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也收破烂儿,有一辆破三轮车。搬家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给了他们——旧书旧报旧家具,还有一张小床。我说:“不要钱,是我送给你们的。”他们很感动。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③男人姓白,是从安徽过来的,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方,靠捡破烂儿生活。
④男人舍不得花一分钱,常年穿着那身破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新的。他们在简易房里过年,有人给他们送饺子,我送了单位里发的腊肉,他感激地说:“城里人真好。”
⑤那天,有件事使我大吃一惊。下班回来,邻居突然对我说,老白好像有对象了。我说:“真的啊,谁能看上他啊?”可后来,我还真看到了。
⑥是一个也拉扯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家在本地,有房子,打算和他一起过。老白却不愿意。我有点纳闷儿,去问老白,老白抽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他说:“我不敢结婚,一是所耽误人家,二是我得攒钱。儿子的腿要做手术,得十多万。大夫说越早做越好。我不能让他一辈子一拐一拐的走路。我不能结婚,一结婚,负担就更重了。”
⑦后来,我很多天没有看到老白,我总怀疑他去了外地,因为简易房拆掉了。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万,什么时候可以攒够啊?!
⑧再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眼泪当时就掉下来。
⑨是我朋友那里出了事。朋友是做建筑的,招了一个男人,没做几天,就从楼上掉下来了,公司要给他治病,他说:“别治我了,我都四十多岁了,赔我点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
⑩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男人哭着说:“求求你们,给他做手术吧,我……我是故意的……出了意外就会赔钱,我想让你们给我儿子做手术,这孩子跟着我不容易;我还想告诉你们,儿子……儿子是我捡来的,我根本就不能生育……”
所有人惊呆了。那个朋友哭了,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孩子做了手术,手术后再也不一拐一拐地走路了,可男人仍然是一拐一拐的,父子俩依旧捡破烂儿为生。
过年过节,父子俩就给我的朋友送点玉米山芋过去,他们知道感恩。我的朋友仍然穿梭于生意场上,可是,他忘不了那个秘密。
老白曾说:“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爹。”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
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
也许真正的爱就是这样:我爱你,不图一丝回报;我爱你,用我的所有,包括生命——只要我有。
(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作者程青衣。原文有改动。)
15.文题中“世上最心酸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心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16.文章后半部分点出儿子并不是老白亲生的,请在文章前半部分找出两处对此有暗示作用的句子。(4分)
17.请分别说明下面两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共4分)
①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2分)
②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2分)
18.文章主要写了老白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9.文中的“父亲”最能感动“我”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七、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20.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可以改写小说的片段,也可以改写全篇。
②叙事要清晰,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
③改写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谁的改写既忠实于原作,又新颖有趣。
【写作指导】
第一步:审题拟题。所选的材料应是“学过的小说”;“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是改写的方法;字数“不少于600字”。这些硬性要求必须做到。
第二步:高远立意。改写是以原作为基础来写作的。改写时要注意只转换文体、人称、语体等,其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不能擅自改动,要忠实于原作。
第三步:巧妙选材。从什么角度切入改写,这需要根据同学们对原作的理解和把握来确定。如改写《智取生辰纲》,可以从晁盖等人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讲述,还可以从众军汉的角度来写。只要能把故事讲清楚,符合原作大意即可。
第四步:谋篇布局。改写,并非抄袭,也非嚼人剩饭,它着眼于“改”字,强调的是创造性,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创作活动,要认真去思考,将既有的材料进行重组。重组时,要用新的眼光、新的视角去研究,要跳出“旧圈子”,改出新意。
第五步:开头结尾。选定古代小说进行改写时,可以采用设问的形式开篇,结尾处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中的“间”应读jiàn;B项中的“期”应读jī;D项中的“靡”应读mǐ。
2.答案:B
解析:B项中的“孰”同“熟”,仔细。
3.答案:C
解析:例句加粗词“朝”,名词作动词,穿戴。A.“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B.“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C.“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D.“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4.答案:B
解析:B项中邹忌设喻劝谏齐王,目的是使齐王接受自己的意见。
5.答案:C
解析:C项,应将“争夺冠亚军”改为“争夺冠军”。
6.答案:A
解析:作者应是施耐庵。
7.答案:(1)①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有所增长。②图书、报纸、期刊的阅读率有所下降。③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④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任答三点即可)
(2)内容:画面的左侧是身上带有“数字阅读”字样的卡通化的电子阅读器拿着一本书在阅读,右下方是一个小孩,正趴在地上开心地倾听,小孩上方是“听书”二字。寓意:数字化阅读让人轻松愉悦。
解析:(1)材料一,通过题干判断,此题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情况”为调查统计对象。找到“年份”“阅读类别”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得出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有所增长,图书、报纸、期刊的阅读率有所下降的结论。材料二,可直接提取“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作为答案。
(2)解答此类题,首先按照一定顺序描述画面内容,注意要点全面;然后根据画面内容阐述寓意即可。
8.答案:(1)雉从梁上飞
(2)山河破碎风飘絮
(3)生子当如孙仲谋
(4)峰峦如聚
(5)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1)——(4)是直接型默写题,注意“破碎”“仲谋”等词的正确写法。(5)是理解型默写题,要根据篇名,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离别”“依依不舍”确定答案。
9.答案: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10.答案: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的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11.答案: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其一片丹心将永载史册、映照千古。
12.答案:询问 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课内重要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援疑质理”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援”意为“提出”,对应“质”可推断为“询问”;“缊袍敝衣”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意为“破旧的衣服”,可推断“敝”意为“破”。
13.答案:(1)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题,要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等情况。(1)句中“即”“嗜”为关键词,分别意为“就”“爱”;(2)句中“以”“若”为关键词,分别意为“因为”“如”。
14.答案: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作者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其中,求学时种种艰辛及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均有描叙。这里描写的是作者“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先达”发怒时的情形,作者之所以“不敢出一言以复”,主要是因为对老师的尊重与敬服,同时体现了作者对求学的渴望与求学时诚恳的态度。
15.答案:①老白倾尽所有爱着他的儿子,儿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生父。②同情、敬重。
16.答案:①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②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
17.答案:①突出老白父子俩生活极其贫困、艰难。
②这是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铺垫。
18.答案:①为了给儿子攒钱,老白不敢再婚。②老白故意摔伤,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的机会。
19.答案:①儿子不是亲生的,但老白愿意为其牺牲所有,这是一种真正伟大无私的爱。②老白不想这个秘密让儿子知道,“我和朋友”非常敬重老白,尊重老白的想法;这个秘密凝系着老白父子俩之间的深情,只有“藏在心底”,才能不对老白父子俩造成伤害。
20.答案:【佳作展台】
《智取生辰纲》改写
且说晁盖等人知晓杨志押送生辰纲前往汴梁的消息后,决定劫下这笔不义之财。可是,杨志乃将门之后,武艺高强,他们怎样才能得手呢?
还是吴用想出了点子:利用黄泥冈的地形特点,再加上点蒙汗药。
可是问题又来了,谁能保证让警惕性很高的杨志喝下他们准备好的蒙汗药呢?
吴用不愧为智多星,他说:“黄泥冈是大名府前往汴梁的必经之地。况且,五六月的天气,酷热难耐,那些军士挑着重重的担子,走了那么长的路,一定口干舌燥,必定会在黄泥冈松林里休息。而我们,要扮作客商模样,与他们巧遇。再找一个人挑来酒,先不放药,我们吃一桶,让他们放松警惕。这样,我不信他们不动心!”
晁盖捋了捋胡子,说:“这个主意不错,只是听说杨志警惕性很高。就怕我们吃了一桶酒,他也不一定会放心让他的人吃另一桶的。”
“这个好办,”吴用说,“我们先从那一桶中舀一瓢吃,让他们看看,然后再想办法投入蒙汗药。”
“可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大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智多星吴用轻捻着山羊胡,微微点头:“只要如此这般,不怕杨志他们不上当。”
大家听了吴用的想法,一致拍手叫好。
接下来的事就顺利多了。晁盖他们事先偷偷派出密探打探杨志一行人的消息。这一天,终于得知杨志等人将到黄泥冈,晁盖、吴用等人便扮作卖枣子的客商,在黄泥冈松林里等待。
终于等来了杨志一行人。
晁盖等人装作非常害怕的样子,远远地躲在一边。杨志先是怀疑,但看他们倒还本分,也便罢了。
正在这时,白胜挑酒上山了,他边走边唱,歌声嘹亮。然而对于长途跋涉的军士们来说,更诱人的是他桶中的酒。军士们准备凑钱买酒,杨志却坚决制止。趁这工夫,松林那边的晁盖等人跑过来,买走了第一桶酒,痛痛快快地吃完了。刘唐在归还酒桶时,故意揭开另一个酒桶盖,假装要多吃一瓢,兜了一瓢酒就边吃边往松林里走。白胜故意追到松林,吴用趁机用装有蒙汗药的瓢去桶内兜酒,白胜折回,抢过吴用的酒瓢,往桶里一倾。此时,药已经搅在酒里。
杨志看这些人喝完酒没事,又看见刚才这一桶也吃了一瓢,才很不情愿地默许军士买酒,并且自己也喝了半瓢。
不多时,晁盖、吴用等人便看见杨志一行人纷纷倒在地上,动弹不得。他们也不多说,赶紧倒掉了枣子,把生辰纲装上车,一溜烟消失在松林的尽头。
解析:【名师点评】对原作进行改写,在内容、主旨、情感等方面一定要忠实于原作。本文选取《智取生辰纲》作为改写的对象,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写,改变了原作的叙述方式。尊重原作,突出“智取”,对吴用等人重点描述,对杨志一行的行为略写。语言遵循原作风格,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