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2 13:0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春江花月夜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唐 张若虚
moon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
And with the river's rise the moon uprises bright.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01
整体感知及脉络分析
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
And with the river's rise the moon uprises bright.
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li,
何处春江无月明
And where the river flows, there overflows her light.
月下美景
月下沉思
月下情思
景物美
哲理美
情感美
脉 络
“月”贯穿全诗。
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li,
And where the river flows, there overflows her light.
国はすでに死んで、夏は終わり、東南のこと立夏として,万物はここまで大きく成長する
感知全诗, 划分层次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1——8句)
(9——16)
(17——36)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画意
哲理
诗情
02
The river winds around the fragrant islet where,
The blooming flowers in her light all look like snow.
【赏景】研读1-8句
月下之景(1—8):画意
①意象分析: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②“共潮生” : “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
“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
③“皆似霰”,比喻,细致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月光的皎洁。
段意:以明月为中心摩写良辰美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思考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否可以将“生”改为“升”?
明确:
“升”只是平常不过的自然景象,平淡无奇。
“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极富动态美,意境雄浑阔大,是诗中的传神之笔。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思考2: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明确: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3)意境——幽美恬静
03
【议理】研读9-16句
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
And with the river's rise the moon uprises bright.
月下之思(9—16):哲理
①“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向阐理。“孤”字显出天地的广阔。
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人生短暂
江月永恒
③“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待”“送”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对永恒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
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哲理: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
个体生命虽有限,但一代一代连续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生命的延续。不像这明月,永远只是一个样子。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
诗人自然又由对宇宙人生的深远哲思,回想到世间最普遍、最动人,也是最难排解的相思愁情!
04
【抒情】研读17-36句
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
And with the river's rise the moon uprises bright.
月下之情(17—36):诗情
①意象分析:“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增添了思妇,游子离别的愁苦。
②“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互文见义,描写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
③“可怜楼上月徘徊……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怜,徘徊”:拟人修辞,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诗人怀有对思妇的怜
悯之情。
“卷不去,拂还来”:既写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④“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摇,满”,化虚为实,将抽象的离情具体化,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
段意(主旨):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别情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思考:对诗歌的最后八句,有的人认是写思妇思亲,也有的人认为是写游子思归。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はスイカを食べるだけでまともなことだ
答:两种观点都可以。
(1)观点一:写思妇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思妇追述昨夜梦见自己在潭边闲步,看见繁花纷谢。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将逝也,红颜将去。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然后,由梦境回到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远方亲人依旧没有回家。这就委婉地写出了思妇一片惜春思亲的情怀。
(2)观点二: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游子连做梦也思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落寞之情。“沉沉”二字加重谊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总之,无论是写思妇思亲还是游子思归,都表达出人间爱情亲情的分量,表达出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主题思想探究
清新和风
theme
main idea
Summary
ADD YOUR TITLE HERE
这是一首抒情诗。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主题思想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
艺术手法赏析
1.多处使用比喻
2.借写景象抒发相思之情
3.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4.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
【许愿】:蒋勋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
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
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万条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
为你,再一次圆满
如果你是岛屿
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船帆
我愿是轻轻吹动的风浪
如果你远行
我愿是那路,准备了平坦
随你去到远方
当你走累了
我愿是夜晚,是路旁的客栈
有干净的枕席,供你睡眠
眠中有梦
我就是你枕上的泪痕
我愿是手臂
让你依靠
虽然白发苍苍
我仍愿是你脚边的炉火
与你共话回忆的老年
你是笑
我是应和你的歌声
你是泪
我是陪伴你的星光
当你埋葬土中
我愿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成灰,我便成尘
如果
如果你对此生还有眷恋
我就再许一愿
与你结来世的姻缘
情景默写课堂练习
1.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4.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谢谢欣赏
Click here to add content of the text,and briefly explain your point of view. Click here to add content of the text,and briefly explain your point of vie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