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以“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为专题,通过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甚至普通人的故事,突出他们身上具有的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薄弱,很多时候还只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因此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合作意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说教法
情景导入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方法。借助实物及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人物的品质。
五、说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探究。通过重点语段的赏析,感受人物的品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六、说教学过程: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上课,我以两位名人想跟学生交朋友为由,利用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并作了简要介绍。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提问“是什么原因让伽利略敢于向比自己早了近两千年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真理提出疑问呢?让咱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课题的引入使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由被动转向主动,体现了“自主学习”。
(二)夯实双基,书声琅琅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大声读、可默读、也可跟同学合作读,并让他们针对上面的问题边读边想,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让他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
(三)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提问“伽利略读书时被称为什么?”学生从“辩论家”一词体会到伽利略“爱提问题”的特点,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通过理解“信奉”一词,感受亚里士多德在当时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四)动画演示,突破难点
文中伽利略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俩个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重的那个总是先着地”是错的,其中的原因,即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议。我先让学生用算式计算10+1=11,然后播放课件中,引导学生分析:在“重量相同”的前提下,看成“小球拖着大球”速度就会比10磅重的铁球慢,而把两个铁球看成“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速度就会比10磅的快。相同的重量,而用不同的看法就形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推论,显然是亚里士多德的话说错了。
结论一
结论二
形象直观的动画,使抽象的推理化难为易,难点也随之突破。
(五)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感悟人物精神。
通过提问“伽利略用什么方法向人们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是错的?”从“反复”“许多次”体会到伽利略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接着追问“在他进行公开试验前人们有什么表现?什么思想让人们如此?”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这时,我假设自己是伽利略,正要进行公开试验,而学生是当时的围观者,问他们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人们讥讽伽利略的话。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大一小两个球,鼓励学生说“到底试验结果怎样呢?老师这儿也有两个铁球,有没有勇敢的伽利略上来做试验呀?”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己动手,得出结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在学生动手试验后,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相机引导:人们除了欢呼以外,会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发展。这一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把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
(课件出示句子)组织学生讨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 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让学生明白“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六)在回顾课文,挑战权威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发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话中的漏洞,学生通过朗读及前面的学习,很快发现两者的话中都只强调“同时落下”,并没有强调从“同一高度落下” ,使他们对伟人、对教科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七)在课后拓展中,我让学生想象,当伽利略试验结束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并让他们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这个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达到了对中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训练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重的先着地 同时着地
相信科学,追求真理
板书看似简约但不简单,通过对比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力图让语文教学“味正情浓”。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