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6.朱德的扁担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课文品读
1
课文赏析
2
课文拓展
3
目
录
01
课文品读
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边听边想
听录音回顾课文
课文回顾
1.“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不远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不远处”一词点明了井冈山周边环境的险恶,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做了铺垫。
课文理解
2.“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说明了什么?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说明从井冈山到茅坪挑粮困难重重,一是路程长,二是路难走。
课文理解
3.“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战士们心疼什么?是怎么做的?朱德又是怎么做的?这五个字有什么含义?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心疼朱德,担心劳累过度,身体吃不消,于是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不想让他再挑粮了。朱德却又找来一根扁担,并且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向战士们表明了决心:一定要跟战士们一道挑粮。写上“朱德的扁担”意思是这条扁担是朱德专用的,任何人不得拿走。从中体会到,战士们很爱朱德同志,被他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深深感动着。
课文理解
阅读方法解密:认识以小见大
概念: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平凡的细小的事件中体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
作用:一是事件平凡,人物亲切,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二是平凡中显伟大,细节中定成败,使得人物形象丰满;三是小中见大,以这种方式记人记事,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突出了人物XXX的品质,深化了主题。
课文理解
02
课文赏析
这篇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核心问题
1.往井冈山挑粮有哪些困难?
到茅坪去挑粮,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延伸问题
2.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详写朱德挑粮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写出朱德的什么品质?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中看出朱德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延伸问题
3.为什么战士们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朱德又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可是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从中体会到体会到战士们爱朱德,朱德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延伸问题
4.后来,战士们为什么不再藏朱德的扁担了?
因为“朱德的扁担”意思是这条扁担是朱德专用的,任何人不得拿走。战士们看到朱德这么坚定信心要挑粮,不好意思再藏了。
延伸问题
朱德的扁担
井冈山会师
藏扁担
不再藏扁担
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
越发敬爱 不好意思再藏
朱德:白天挑粮 晚上研究如何打仗
战士心疼——藏扁担
朱德又找一根并作记号
课文结构
本文是讲了1928年,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课文主旨
03
课文拓展
朱德故事
《以身作则》
朱德有个侄孙,不太安心在农村工作,曾几次写信给朱德,请求朱德把他调到北京工作,朱德都拒绝了。后来这个侄孙参了军。一次从东北回老家探亲,途经北京时去看望了朱德。朱德对他说:“你参军了,咱们是革命同志关系,而后才是其他关系,你要遵守部队纪律,好好学习,严格训练,努力进步。”几年后,这个侄孙临近复员时到北京请求朱德帮他在城里找个工作,朱德说:“使不得,
推荐阅读
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我要带头执行,不能有半点特殊。你在部队入了党,共产党员更应该服从组织纪律。仪陇县天地广阔,需要你,你要愉快地回老家去,由地方组织安排,无论干啥都要干好。”这个侄孙听从了爷爷的教诲,愉快地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当了公社的放映员。
《爸爸我错了》
朱德对自己的子女教育特别严格。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朱德以及中央其他九位首长一道去看戏。
推荐阅读
他的儿子朱琦也跟着去了。当时,党中央只有一辆汽车。戏散场后,朱琦走得快,先上了汽车。这时朱德走过来对他说:“你下来,步行回去!”
回到杨家岭时,朱德诧异地发现朱琦也在门口站着,便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朱琦答道:“我是站在驾驶室外的踏板上回来的。”朱德生气了,严厉地说道:“警卫战士的职责,就是要保卫首长的安全。你站了人家的位置,万一路上有情况怎么办 你妨碍了战士执行公务,知道吗 ”
“是我错了,爸爸!”朱琦羞赧地低下了头。
推荐阅读16.朱德的扁担 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16生字,理解“朱德、扁担、同志、带领、部队、会师、生产、草鞋、敬爱”等词语的意思。
3.会用“一块儿”说完整的话。
4.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难点: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教学“扁”,注意不要写成“肩”。
教学“担”,试用音序查字法或部首查字法查出“担”或“扁担”一词的意思。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 (朱德扁担,不许乱拿)
(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他处处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深受人民的爱戴。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许乱拿”呢 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学会认的字“德”,讲故事,记字形:朱德爷爷带领十四个人到井冈山下去挑粮,他们十四个人一条心,忘了危险,一心要把粮食挑上山。一定要记住这个字呀——十四个人一条心。
(2)认读词语。
(3)课件出示藏字游戏,由易到难:3个字中找1个字;4个字中找1个字;5个字中找1个字。
(4)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五、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1928年井冈山会师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什么叫会师 (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2)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 ),( ),非常难走。
②(看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引读:可是——
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3)朗读1、2自然段。 。
六、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扁担、朱德、同志、部队、挑粮
(2)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
(3)填空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
二、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 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③书上是怎么写的 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 而且穿戴和战士们 (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 (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④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呢
①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了答案
②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想 太累 劝 藏 因此 又 找来
③指导朗读。
“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 (没想到)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④引读:大家见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三、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板书
16 朱德的扁担
战士 藏扁担 尊敬热爱
朱德 找扁担 同甘共苦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