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玲玲的画 第2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玲玲的画 第2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2 13:52:32

文档简介

5.《玲玲的画》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共23张PPT)
5.玲玲的画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01 课文品读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目 录
课文
品读
01
课文回顾
听范读,边听边想,边画出自己认识的字。
课文理解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得意地”写出玲玲对自己的画非常喜爱,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
你从“得意地”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理解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又在催”说明爸爸不止一次催玲玲快点睡觉了。从这儿可以看出玲玲画画用了很长时间,也暗示了再画一张画已经来不及了。
“又在催”说明了什么?
课文理解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哭了起来” 写出了玲玲焦急的心情。
“哭了起来”写出了什么?
课文理解
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仔细”说明爸爸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
“仔细”一词说明了什么?
课文理解
说明玲玲在动脑筋思考。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想了想”说明了什么?
课文理解
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从“满意地笑了”可以看出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之后效果不错。
从“满意地笑了”可以看出什么?
课文理解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不能把一些没做好的事看成坏事,因为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另外,遇到做不好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弥补。
怎样理解爸爸的话?
阅读方法解密:条理清楚
概念:条理清楚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要叙述的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白,要注意故事前后的衔接性。
注意: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情节要完整;
3.若有过渡,一定要合理。
课文
赏析
02
核心问题
从故事中我明白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读了课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延伸问题
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启发下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让坏事变成了好事。
延伸问题
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玲玲心情的句子。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3)玲玲满意地笑了。
延伸问题
想一想玲玲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有来不及;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课文结构
玲玲的画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能变成好事。
弄脏
脏地方画小花狗
好事
坏事
动脑筋弥补
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指导下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效果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课文
拓展
03
国学诵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陆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塞翁失马
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同学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