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观察化学反应,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点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64页实验探究9-4,分组进行实验后,完成下列填空: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下:
CuSO4溶液 AgNO3溶液 NaCl溶液
Zn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Fe 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铁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Cu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无明显现象
2.实验表明:锌、铁能从CuSO4、AgNO3的溶液中把铜和银置换出来,铜只能置换出银,而锌、铁、铜都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钠来。实验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Zn+2AgNO3===Zn(NO3)2+2Ag
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Fe+2AgNO3===Fe(NO3)2+2Ag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Cu(NO3)2+2Ag
3.反应规律: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合作探究】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两金属相隔越远,其置换能力就越强。例如:锌和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先发生反应的是锌和硝酸银,当锌反应完后,才是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如果铜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那么锌还可以与新生成的硝酸铜溶液反应,又置换出铜。
【教师点拨】
1.金属与盐的反应条件:(1)反应的金属必须比被置换出的金属活泼(K、Ca、Na除外);(2)盐必须溶于水中。
2.应用:利用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原理来冶炼金属,如湿法冶金:Fe+CuSO4===FeSO4+Cu。
【跟进训练】
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B )
①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铜的导电性比铁强。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下实验。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B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 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丙无明显变化
(2)再把甲放入到乙的硫酸盐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3.三名同学为验证铝、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别设计方案,所用试剂如下:
甲同学:铜丝、银丝、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乙同学:铝丝、铁丝、银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丙同学:铝丝、铜丝、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1)甲同学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说明原因:不能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2)乙同学要用稀盐酸验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取少量稀盐酸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插入铝丝和铁丝,铝丝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快,证明铝比铁活泼。
(3)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将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硝酸铝和硝酸亚铁。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