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5 10:39:07

文档简介

2021—2022 学年度上期高 2023 届半期考试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1 相对原子质量 4
7 9 10.8 12 14 16 19 20
23 24 27 28 31 32 35.5 40
39 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本部分包括 20小题,1-10题 2分,11-20题 3分,共 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1.从自然界中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为一级能源,二级能源是一级能源经过人类加工转换
而成的。下列能源属于二级能源且为清洁能源的是
A.化石燃料 B.沼气 C.水能 D.太阳能
2.以下过程属于熵增加过程的是
① C2H5OH(l) == C2H5OH(g) ② N2O4(g) == 2NO2(g)
③ O2(g) + 2Cu(s) == 2CuO(s) ④ NH3(g) + HCl(g) == NH4Cl(s)
⑤ N2(g) + 3H2(g) == 2NH3(g) ⑥ 2H2O2(aq) == 2H2O(l) + O2(g)
A.①③⑥ B.①⑤ C.①②⑥ D.②⑤⑥
3.利用活性炭涂层排气管处理 NO 气体:C(s) + 2NO(g) N2(g) + CO2(g) ΔH < 0。
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NO 气体和适量碳粉,不能判断到达平衡的状态的是
A.消耗 N2与生成 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B.N2(g)和 CO2(g)的浓度相等
C.容器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也达到最大且相等
B.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反应速率 0.5 mol·L-1·s-1可能比 30 mol·L-1·min-1慢
D.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 H2比用 98%的浓硫酸产生 H2的速率快
共 8 页 第 1 页
10.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H2NCOONH4)固体置于某恒容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H2NC
OONH4(s) 2NH3(g) + CO2(g)。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平衡状态部分数据见下。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平衡浓度/ mol·L-1
温度
c(NH3) c(CO2)
T1 0.1
T 2 0.1
A.若 T2>T1,则该反应的 ΔH<0
B.向容器中充入 N2,H2NCOONH4质量增加
C.NH3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T1、T2时达平衡,发生分解的 H2NCOONH4(s)物质的量 Δn(T2) = 2Δn(T1)
11.下列有关反应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g) == B(g) ΔH > 0,说明 A(g)比 B(g)稳定,A 的总键能大于 B 的总键能
B.吸热反应发生过程需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则不需要任何外界能量
C.某条件下,0.5 mol N2(g)和 1.5 mol H2(g)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成 NH3(g)放热 19.3 kJ,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 + 3H2(g) 2NH3(g) ΔH = 38.6 kJ/mol
D.如果反应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此时反应热与焓变相等
12.室温下,将 1 mol 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 H1,将 1 mol
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 H2;CuSO4·5H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为:CuSO4·5H2O(s) == CuSO4(s) + 5H2O(l),热效应为 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2 > H3 B. H1 < H3 C. H1 + H3 = H2 D. H1 + H2 > H3
13.对于反应 N2O4(g) 2NO2(g) ΔH = +57 kJ·mol-1,在温度为 T1、T2,平衡体系中 NO2
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A > C
B.气体的颜色:A 深、C 浅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 B
D.平衡常数:KA > KB
14.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可采用如右装置提纯。
将不纯的 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
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
1123K
TaS2 (s) + 2I2 (g) TaI4 (g) + S2 (g)
102 3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共 8 页 第 3 页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
C.I2将 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该反应的 K 与 c 平(TaI4)·c 平(S2)成反比
15.某小组探究实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并记录结果如下:
编号 温度 H2SO4 溶液 KI 溶液 1%淀粉溶液体积 出现蓝色时间
① 20℃ 0.10 mol·L-1 10 mL 0.40 mol·L-1 5 mL 1 mL 40 s
② 20℃ 0.10 mol·L-1 10 mL 0.80 mol·L-1 5 mL 1 mL 21 s
③ 50℃ 0.10 mol·L-1 10 mL 0.40 mol·L-1 5 mL 1 mL 5 s
④ 80℃ 0.10 mol·L-1 10 mL 0.40 mol·L-1 5 mL 1 mL 未见蓝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④中,应将 KI 溶液与淀粉溶液先混合
B.实验①~④中,应将 H2SO4溶液与淀粉溶液先混合

C.在 I 被 O 氧化过程中,H+2 只是降低活化能
D.由④实验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慢
16.臭氧层中氧分解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催化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热
C.ClO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17.在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体系内温度 800℃不变,将一定量的 NO 和 O2混
合发生反应:2NO(g) + O2(g) 2NO2(g),其中 NO 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 30 s 时反应达到平衡,v(O2)表示达到平衡过程的平
均反应速率,则 v(O2) = 1.1×10-3 mol L-1 s-1
B.图像中曲线 II 表示 NO 的变化
C.由图像中曲线和数据,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 K > 1
D.800℃时,反应达平衡时放出 a kJ 热量,写出此条件下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O(g) + O2(g) 2NO2(g) ΔH = 200a/13 kJ/mol
18.对于反应① N2(g) + O2(g) 2NO(g)和反应② 1/2N2(g) + 1/2O2(g) N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反应①②的焓变 H 相同 B.相同条件下,反应①②的速率 v 相同
C.相同条件下,反应①②平衡常数 K 相同 D.相同条件下,反应①②活化能 Ea相同
共 8 页 第 4 页
19.McMorris 测定和计算了在 136 ~ 180℃范围内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Kp(用平衡分压代
替平衡浓度,注:分压 = 总压 × 体积分数):
2NO(g) + 2ICl(g) 2NOCl(g) + I2(g) Kp1
2NOCl(g) 2NO(g) + Cl2(g) Kp2
1 1
发现 lgKp1 ~ 和 lgKp2 ~ 均呈线性关系,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Cl 分解为 NO 和 Cl2的逆反应 ΔH > 0
B.Kp1的单位为 L/mol
C.反应 2ICl(g) == Cl2(g) + I2(g)的 K = Kp1/Kp2
D.反应 2ICl(g) == Cl2(g) + I2(g)的 ΔH > 0
20.在体积均为 1.0 L 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碳粉,再分别加入 0.1 mol CO2
和 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CO2(g) + C(s)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 c(CO2)随
温度 T 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正向 ΔH > 0,ΔS > 0
B.反应速率:vII > vI,vII > vIII
C.平衡浓度 c(CO):II > III > I
D.容器总压强 p 总:pII < 2pIII,pII < 2pI
共 8 页 第 5 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1.(8 分)由 γ-羟基丁酸(HOCH2CH2CH2COOH)生成 γ-丁内酯( )的反应如下:
在 298 K 下,γ-羟基丁酸水溶液的初始浓度为 0.180 mol·L-1,测得 γ-丁内酯的浓度
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t/min 21 50 80 100 120 160 220 ∞
c/(×10-3 mol·L-1) 24 50 71 81 90 104 116 132
(1) 该反应在 50~80 min 内,以 γ-丁内酯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2) 100 min 时,γ-羟基丁酸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3) 298 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c = ______________
(4) 为提高 γ-羟基丁酸的转化率,除适当控制反应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
22.(9 分)某药片包装上有“把药片溶于水后饮用”的指示。该药片溶水后会出现泡腾现
象,是因发生以下反应导致:C6H8O7(柠檬酸) + 3NaHCO3 == C6H5O7Na3(柠檬酸钠) + 3H2O
+ 3CO2↑。现有某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跟踪和测量该反应速率,室温
下测定结果如下表:
时间 t/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锥形瓶及当中混
150.0 148.50 147.50 146.95 146.60 146.41 146.33 146.30 146.30
合物的总质量/g
(1) 实验中使用棉花遮盖锥形瓶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 实验开始时,锥形瓶中的质量减少并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 本实验________(填“可以”或“不宜”)设计为“测定恒容容器中产物 CO2气压变化”
来对反应速率进行跟踪和测量。
共 8 页 第 6 页
(4) 跟踪质量损失测速法不适用于涉及氢气生成的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 其他条件均相同,在室温、50℃(需预测)时分别进行上述实验,在坐标系中绘制V(CO2)-
t 示.意.图.(不需要描点作图)。
23. (10 分)从氯二氟甲烷(CHClF2)中获得四氟乙烯(C2F4):2CHClF2(g) C2F4( ) +
2HCl(g) ΔH = +128 kJ/mol。1.0 mol CHClF2样品在 18.5 L 容器内加热。反应达到平衡
后,平衡混合物中含有 0.80 mol CHClF2。
(1) 写出四氟乙烯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四氟乙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2)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平衡时物质的量分数与压强的关系曲线。据此判断
C2F4 的状态是_____(填“气体”、“液体”或“固体”),说明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3) 该反应在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
度”)的自发性更大;
(4) 右图的 a ~ d 四点中,表示 Q > K 的点有_______;
(5) 以平衡时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表示平衡常数 Kx,
其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4.(13 分)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 SO2氧化为 SO3:2SO2(g) + O2(g) 2SO3(g)
ΔH = 196.6 kJ/mol。其实验数据如下:
不同压强下 SO2的平衡转化率
温度
0.1 MPa 0.5 MPa 1 MPa 5 MPa 10 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1) 应选用的温度是_______左右,应选用的压强约是_______。
(2) 实际生产中原料气含 SO2 为 7%(体积分数)、O2 为 11%。O2 相对过量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尾气中 SO2必须回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别在不同温度 T1℃、T2℃以及起始压力为
0.10 MPa 下,向恒容容器中通入 SO2和 O2 [其中
n(SO2): n(O2)=2:1],测得容器内总压强随时间变
化如右图所示。
① 其他条件不变时,A、B 两点的 v 逆较大者为
_________。
② B 点的分压平衡常数 Kp=_____________(答计算结果。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共 8 页 第 7 页
③ 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启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下列措施能提高 SO2转化效率的是_________
A.适当减压 B.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C.合理控制反应器中气体的流速 D.反应器前段加热,后段冷却
(5) 若向恒容恒温容器(1.00 L)中各加入 2.00 mol SO2、3.00 mol O2,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
内 n(SO2)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
t/min 0 5 10 15 20 25 30
n(SO2)/mol 2.00 1.60 1.40 a 1.25 1.225 1.225
a 值最可能是________。
25.(10 分)反应 I: (g,十氢萘) (g,四氢萘) + 3H2(g) ΔH1
反应 II: (g,四氢萘) (g,萘) + 2H2(g) ΔH2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kJ·mol-1 412 348 612 436
(1) 根据表格中的键能计算 ΔH1 =__________kJ·mol-1。
(2) 实测反应 I 的 ΔH = +205 kJ·mol-1,(1)小题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请从有机物分
子结构角度说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 研究表明,反应 I、II 均为非自发反应,则 (g,十氢萘) (g,萘)
+ 5H2(g)的 ΔH____0(填“>”或“<”)。
(4) 将适量十氢萘置于恒压密闭容器中,掺混水蒸气,则十氢萘的平衡转化率
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 将适量十氢萘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升高
温度带来高压,该条件下也可显著释氢,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十氢萘(1.00 mol)在一定温度、催化剂条件
下,于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催化脱氢实验,测
得四氢萘(C10H12)和萘(C10H8)的产率(以物质
的量分数计为 x1和 x2)随时间变化如右图。其
中,x1显著低于 x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 8 页 第 8 页2021—2022学年度上期高2023届半期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20 BCBAC DABBD ABDCA BCBDD
21.(8分)(1)7×104 mol L-1. min1(2分,缺少单位不得分,其它正确答案也可得分)
(2)45%或0
)(3)2.75或114(2分
(4)及时分离出产物y丁内酯;使用浓H2SO4作催化剂、吸水剂等合坦答案(2
(9分)(1)使CO2气体逸出,并防止溶液溅出而造成质量损失,改善测量准度(2分)
(2)CO2尚未在混合溶液屮达到饱和(2分
(3)不宜(1分)注:气压增大,(O2溶解增多
(4)l2质量较小,因而质量损失不显著,测量误差较大等合理答案(2
(CO2)50℃
(2分,其中标注温
拐点之一在6.0-7.0
010203.040506.07.08.090
mi之间,50℃拐点在其前。起点不从0开始不扣分)
23.(10分)(1)+CF2
2分)
(2)气体(1分)增大压强,反应物的平衡物质的量分数增
平復逆向移动,说
月方程式右侧气体计量数之和更大(2分)
(3)高温(1分)
5K
24.(13分)(1)450℃(1分,缺少单位不得分)0.1MPa(1分,缺少单位不得分)
(2)提高SO2转化率(1分)(3)防污染空气等合理答案(1
分);②24300MPa-(2分;③反应活化能较高(1分)
D(3分)
不要求一位有效数字)
25.(10分)(1)+372(1分)
)米坏中的碳碳锉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
的)键
分)
(4)增大
)升温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效应大于增压使之逆向移动的效应,且反应速淬加快(2分)
(6)屮间产物C1oH12快速转化为C10Hg,屮间产物C10H12不能累积。或者答出催化剂使
F1>Ea2也可。(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