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一课时 政治文化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北京市地形图,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并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2.依据图文资料总结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北京的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
2.北京的城市职能。
【难点】
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调查班内去过和没去过北京的同学各有多少。请大家在组内做一下交流,然后分别请两位代表谈谈自己的北京见闻与感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教师: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知识点 政治文化中心
【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2~P35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教材图6.42,说出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周围的省市。
答案:经纬度位置——116°E、40°N。相对位置——被河北省所环绕,东南与天津市为邻。海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2.读教材图6.42,根据图例分析北京的地势变化特点;根据北京气候资料图说出其气候类型及特征。
答案:地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潮白河、永定河。
3.阅读教材第33~35页,分别举出能说明北京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例证。
答案: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国家图书馆、CCTV、博物馆等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外国大使馆、外企代表机构、跨国公司、各种国际会议等说明北京是全国的国际交往中心。
(教师点拨)
1.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战略位置的优越性
―→
(3)经济区位优势
2.评价区域位置的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首先要明确所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其次应该对该区域的位置进行评价。通常所说的区域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等。而从经纬度位置又可以推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纬度带、温度带(热量带)等。
注: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应综合考虑其对气候、交通以及军事战略意义和对外辐射力等多方面的影响。
3.北京不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但不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是上海,同时上海还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
(讨论交流)
1.读教材图6.44,结合文字说明,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继而结合其位置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原因。
2.读教材图6.45,分别找到辽南京城、金中都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的位置,根据北京城址的变化,分析城市变迁与水源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北京成为古都的原因,城市变迁与水源之间的关系。
(教师点拨)
1.北京成为古都的原因:北京依山傍水,靠近
海洋,进能攻、退可守,西面和北面有广大的腹地,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2.北京城址变迁的方向及其与水源的关系: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址向北移动,规模扩大;无论北京古城怎样变迁,始终靠近河流和湖泊,便于取用生活用水、运输和防御。
3.城市建立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河流对城市选址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水,二是航运。城址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发展对水源的需求的变化,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知道了北京位置的优越性。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板书设计
第4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概况→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历史悠久的古城 现代化的大都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识记重要的文化古迹。
2.了解改革开放后,北京成为国际化的大城市,了解北京未来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感受古都厚重的文化气息和现代化大城市飞速的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北京作为国际化的大城市发生的变化。初步形成全球化意识。
3.通过学习名胜古迹的保护、处理好北京的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古城风貌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使学生形成保护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北京的名胜古迹和体现北京历史文化传统的建筑。
2.北京未来的发展趋势。
【难点】
1.分析古城北京城址的变迁原因。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能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
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的大都市两部分内容。
知识点一 历史悠久的古城
【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6、P37的内容,自主完成)
1.结合教材第36页内容,说出北京的古城之“古”及历史文化古迹。
答案:古城风情——具有传统文化的建筑包括四合院、胡同、牌坊等;前门大街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历史文化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通州区的大运河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2.阅读教材第37、38页材料,说出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特点。
答案:北京旧城呈现独特的“凸”字形格局,面向南方是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这既有利于居室避寒采光,又体现“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教师点拨)
世界遗产与旅游胜地
我国十大旅游胜地是故宫、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苏州园林、安徽黄山、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其中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大运河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被称为全国十大旅游胜地的是八达岭长城和明清故宫。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以故宫为例了解北京名胜古迹的保护
(讨论交流)
近年来,参观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结合教材P38活动,说说你对故宫保护措施的看法。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保护北京名胜古迹的措施及其评价。
(教师点拨)
1.保护北京名胜古迹的措施
(1)提高门票价格。
(2)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
(3)提倡文明、环保的游览行为。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2.对保护北京名胜古迹的措施的评价
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两种意见,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可以限制旅游者的数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旅游者的负担,使部分旅游者不能及时参观旅游,从而影响了游客的旅游热情。后两种意见即提倡文明、环保行为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应当充分肯定。
知识点二 现代化的大都市
【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9~P41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教材图6.48,结合文字说出北京的重点功能区。
答案:中央商务区是北京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融街是对我国金融业颇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区;王府井商业街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著名商业区。
2.读教材图6.49,结合文字说出北京交通网络的特点以及北京的交通枢纽地位。
答案:对外——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和国际航空港。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环形状公路连接放射状交通干线;放射状交通干线便捷了中心城区的对外联系;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发达。
3.读教材图6.52和图6.53,说说北京城市的发展方向。
答案: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教师点拨)
高科技产业与知识、人才联系紧密,它往往依托高等院校,如美国旧金山的“硅谷”依托了附近的斯坦福大学,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依托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认识北京的现代化
(讨论交流)
1.读教材第42页材料一,说出城市现代化的表现。
2.读教材第42页对话材料,思考北京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处理四合院和胡同的措施。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北京在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处理四合院和胡同的措施。
(教师点拨)
1.城市现代化的表现:城市的现代化包括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信息畅通、服务到位等。
2.正确处理建设与保护问题
对于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要因地制宜进行保护,对于具有北京特色的四合院和胡同要坚决保护,并且不断完善生活设施,使其更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对于特色不明显的四合院和胡同,可以拆除用于城市发展。
3.北京城市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环境问题的表现 解决措施
北京环境质量下降,污染严重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质量,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交通拥挤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鼓励人们文明出行、绿色出行;开发新区,建设一批卫星城
绿化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加大城市绿地和城市水网建设
城市发展造成文物古迹的破坏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
课堂小结
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的大都市
一、历史悠久的古城
二、现代化的大都市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