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3章旋转 单元综合与测试 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交通标志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Rt△ABC中,∠ACB=90°,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α°(0<α<180)得到线段BD,过点A作AE⊥射线CD于点E,则∠CAE的度数是( )
A.90﹣α B.α C. D.
3、某校计划修建一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花坛,从学生中征集到的设计方案有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等四种方案,你认为符合条件的是( )
A.等腰三角形 B.正三角形 C.等腰梯形 D.菱形
4、点A的坐标为(2,3),则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 )
A.(﹣2,3) B.(2,﹣3) C.(3,2) D.(﹣2,﹣3)
5、时钟上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 60min,则经过 5min,分针旋转了( )
A.10° B.20° C.30° D.60°
6、如图,Rt△ABC中,∠ACB=90°,AC=4,将斜边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B′.连接B'C,则△AB'C的面积为( )
A.4 B.6
C.8 D.10
7、如图,若将直角坐标系中“鱼“形图案的每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都乘以﹣1,得到一组新的点,再依次连接这些点,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的关系为( )
A.重合
B.关于x轴对称
C.关于y轴对称
D.宽度不变,高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8、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E在BC边上运动,DE的中点G,EG绕E顺时针旋转90°得EF,问CE为多少时A、C、F在一条直线上( )
A. B. C. D.
9、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若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线段AP的长是( )
A.4 B.5 C.6 D.8
10、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将图中的2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 )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若点A(1,2)与点B(m,﹣2)关于原点对称,则m=_____.
12、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CD=AD,AC、BD相交于点O,∠BCD=60°,则下列4个结论:①梯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②BC=2AD;③梯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④AC平分∠DCB,其中正确的是_____.
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1-a)与点Q(b+2,3)关于原点对称,则a+b=________.
14、如图,五角星的顶点是一个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这个五角星可以由一个基本图形(图中的阴影部分)绕中心O至少经过____次旋转而得到的,每一次旋转____度.
15、如图,将△ABC绕着点A旋转,使点B恰好落在BC边上,得△AB'C,如果∠BAB'=32°,且AC'∥BC,那么∠B'AC=_____度.
16、如图,Rt△ABC中,∠C=90°,∠ABC=30°,AC=2,△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A1B1C,当A1落在AB边上时,连接B1B,取BB1的中点D,连接A1D,则A1D的长度是________.
17、八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l将这八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设直线l和八个正方形的最上面交点为A,则直线l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
18、如图,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角θ(0°<θ<90°)得到另一条数轴y,x轴和y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规定: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A,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B,若点A在x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点B在y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则称有序实数对(a,b)为点P的斜坐标,在某平面斜坐标系中,已知θ=60°,点M′的斜坐标为(3,2),点N与点M关于y轴对称,则点N的斜坐标为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8分)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1)画出 关于原点对称的;
(2)画出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并求出平移过程中线段扫过的面积.
20、(8分)如图所示:已知∠ABC=120°,作等边△ACD,将△ACD旋转60°,得到△CDE,AB=3,BC=2,求BD和∠ABD.
21、(8分)如果把钟表的时针在任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那么时针旋转出一个平角及一个周角,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2、(10分)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E是CD上一点,F在CB的延长线上,且DE=BF.
(1)求证:△ADE≌△ABF;
(2)问:将△ADE顺时针旋转多少度后与△ABF重合,旋转中心是什么?
23、(10分)如图,是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连接,,.若,,,求四边形的面积.
24、(10分)如图,中,,把绕着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点在上.
(1)若,求得度数;
(2)若,,求中边上的高.
25、(12分)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如图1:则有AC=BD,AC⊥BD.
旋转图1中的Rt△COD到图2所示的位置,AC’与BD’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
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旋转Rt△COD至图3所示的位置,AC’与BD’又有什么关系?写出结论并证明.
参考答案:
一、1、D 2、C 3、B 4、D 5、C 6、C 7、C 8、C 9、C 10、D
二、11、-1
①②④
-1
四;72
42
(﹣3,5)
三、解答题
19、(1)答案见解析 (2)15
【解析】
【分析】
(1)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写出A1、B1、C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
(2)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画出A、B、C的对应点A2、B2、C2,然后计算一个矩形的面积加上△ABC的面积得到△ABC扫过的面积.
【详解】
(1)如图
(2)如图,扫描过的区域为平行四边形形AA2C2C,
故S=3×5=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角都相等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也相等,由此可以通过作相等的角,在角的边上截取相等的线段的方法,找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得出旋转后的图形.
20、BD=5.∠BAD=60°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DC=∠ACD=60°,由于∠ABC=120°,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得到∠BAD+∠BCD=180°,则∠BAD+∠BCA=120°,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AD=∠ECD,DB=DE,∠BDE=60°,AB=CE,于是有∠BCA+∠ECD+∠ACD=180°,得到B、C、E在同一条直线上,接着证明△BDE为等边三角形得到∠DBE=60°,所以∠BAD=∠ABC﹣∠DBE=60°,BD=BE=BC+CE=BC+AB=5.
【详解】
∵△ACD是等边三角形,
∴∠ADC=∠ACD=60°,
∵∠ABC=120°,
∴∠BAD+∠BCD=180°,
∴∠BAD+∠BCA=120°,
∵△ABD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到△ECD的位置,
∴∠BAD=∠ECD,DB=DE,∠BDE=60°,AB=CE,
∴∠BCA+∠ECD=120°,
∴∠BCA+∠ECD+∠ACD=180°,
∴B、C、E在同一条直线上.
∵DB=DE,∠BDE=60°,
∴△BDE为等边三角形,
∴∠DBE=60°,
∴∠BAD=∠ABC﹣∠DBE=60°,
∴BD=BE=BC+CE=BC+AB=3+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1、时针旋转出一个平角需要6小时,时针旋转出一个周角需要12小时.
【分析】
根据平角、周角的概念,并结合钟表想象即会利用时针每小时旋转30°,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旋转出一个平角需要6小时,旋转出一个周角需要12小时.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旋转现象,得出时针每小时旋转30°是解题关键.
22、详见解析
【分析】
(1)根据SAS定理,即可证明两三角形全等.
(2)将△ADE顺时针旋转后与△ABF重合,A不变,因而旋转中心是A,∠DAB是旋转角,是90度.
【详解】
(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D=∠ABC=90°,∴∠ABF=90°.
∴∠D=∠ABF=90°.
又∵DE=BF,AD=AB,
∴△ADE≌△ABF(SAS).
(2)将△ADE顺时针旋转90后与△ABF重合,旋转中心是点A.
23、
【分析】
连接,证明为等边三角形,再证明,结合已知条件证明为直角三角形,,可得的面积,过作于,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求解,可得的面积,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连接.
∵为等边三角形,
∴,.
∵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
∴,,
∴为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在中,∵,,,
∴,
∴为直角三角形,,
过作于,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4、(1)∠BAC =50°;(2)
【详解】
解:(1) 由旋转得△ACB≌△DEB
∴BD = BA
∴∠BAD =∠BDA =
∴∠ABD =
∴∠ABC =∠ABD =
∵∠C =
∴∠BAC =
(2) ∵BC = 8,AC = 6,∠C =
∴
∵∠DEB =∠C =且BE = BC = 8,DE ="AC" = 6
∴AE =" AB" – BE = 2
在Rt△DEA中,
设AD边上的高为h
∴
∴
25、图2结论:AC′=BD′,AC′⊥BD′,理由见解析;图3结论:BD′=AC′,AC′⊥BD’,理由见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图2:根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到AO=OC,BO=OD,AC⊥BD,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OD′=OD,OC′=OC,∠D′OD=∠C′OC,等量代换得到AO=BO,OC′=OD′,∠AOC′=∠BO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D′,∠OAC′=∠OBD′,于是得到结论;
图3:根据四边形ABCD是菱形,得到AC⊥BD,AO=CO,BO=DO,求得OB=OA,OD=OC,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OD′=OD,OC′=OC,∠D′OD=∠C′OC,求得OD′=OC′,∠AOC′=∠BO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AC′,于是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图2结论:AC′=BD′,AC′⊥BD′,
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O=OC,BO=OD,AC⊥BD,
∵将Rt△COD旋转得到Rt△C′OD′,
∴OD′=OD,OC′=OC,∠D′OD=∠C′OC,
∴AO=BO,OC′=OD′,∠AOC′=∠BOD′,
在△AOC′与△BOD′中,
,
∴△AOC′≌△BOD′,
∴AC′=BD′,∠OAC′=∠OBD′,
∵∠AO′D′=∠BO′O,∠O′BO+∠BO′O=90°,
∴∠O′AC′+∠AO′D′=90°,
∴AC′⊥BD′;
图3结论:BD′=AC′,AC′⊥BD’
理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AO=CO,BO=DO,
∵∠ABC=60°,
∴∠ABO=30°,
∴OB=OA,OD=OC,
∵将Rt△COD旋转得到Rt△C′OD′,
∴OD′=OD,OC′=OC,∠D′OD=∠C′OC,
∴OD′=OC′,∠AOC′=∠BOD′,
∴,
∴△AOC′∽△BOD′,
∴,∠OAC′=∠OBD′,
∴BD′=AC′,
∵∠AO′D′=∠BO′O,∠O′BO+∠BO′O=90°,
∴∠O′AC′+∠AO′D′=90°,
∴AC′⊥BD′.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