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2 16: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你能解释吗?
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带着这样的问题,今天,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的特性
3、利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利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物质
分子
原子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离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
苯分子图像
扫描隧道显微镜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分子的模型
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粒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氢气、氧气、
水、 二氧化碳 、氧化汞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属
如氦气、铁、铜、汞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
氯化镁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分子、原子)
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结论: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有什么现象发生?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烧 杯 A 烧 杯 B、C
现象
解释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2.氨水易挥发,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烧杯中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观察与思考2:
从这一现象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品红的扩散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请认真观察,并描述现象。
实验说明:品红在静止的水中会扩散
向盛有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请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冷水 热水
结论: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速度就越快。
实验:1、吸入气体医用注射器,堵住针筒末端注射孔,活塞能推压吗?
2、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体积是否为100mL
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
那么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 分子间的距离有什么不同呢?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固体分子间间隔最小。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用火柴去点燃 实验现象
水、冰(水分子)
固态酒精(酒精分子)
液态酒精(酒精分子)
不能点燃
能燃烧
能燃烧
同种分子性质__, 不同种分子性质__。
不相同
相同
1.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越高,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热胀冷缩)
(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液>固)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
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为什么物质可以由固态→液态→气态?
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的观点的应用
1、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方法:扩散、挥发、蒸发、升华
等现象用运动解释;
体积、状态发生了变化用间隔解释。
混合物 纯净物
宏观
微观
性质
例如
不同种物质组成
一种物质组成
不同种分子构成
同种分子构成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组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具有固定的组成,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空气是混合物,由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含有N2、O2、CO2、H2O等不同种分子。
水是纯净物,由水(H2O)分子构成;氧气是纯净物,由氧(O2)分子构成。
2、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如空气中有氧分子,氮分子。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2、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
判断下列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从宏观上讲,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物质;从微观上讲,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或间隔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从宏观上讲,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讲,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3、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微观本质区别: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3、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堂小结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分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2、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区别是变化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4、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的特性
分子
练一练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试一试,经历这些活动
2、 下瓶装的是空气,上瓶装的是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某红棕色气体。当抽走玻璃片后,观察现象。
解 释
当上下两瓶气体颜色一样时分子还在运动吗
想一想
现 象
已知馒头遇到固态碘会变蓝色。
那么遇到液态碘,碘蒸气会变蓝色吗?为什么?
馒头遇到碘溶液和碘蒸气也能变蓝色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变蓝的原因是碘分子与淀粉反应的结果,与碘分子处于哪一种聚集态无关.
作业
资源与评价
1、氧气分子是由 构成的。
一个氧气分子由 构成的。
2、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  
和 构成的。
几种说法:
氧原子
二个氧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二个氢原子 
一个氧原子
第 三 单 元 课 题2 分 子 和 原 子 第二课时
石蜡 +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石蜡分子 水分子
氧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