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能力检测
第2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是人和蝙蝠的发声及听觉频率范围,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昆虫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人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B.人是发不出蝙蝠所发声音的音调的,人也听不到蝙蝠所发最高频率的声音
C.某媒体报道说“蝙蝠发出声音时翅膀每分钟振动10000次”,这一说法是可信的
D.人发出的最低频率的声音只要响度达到100dB以上,蝙蝠是可以听到的
2. 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3.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鼓面上纸屑跳动的情况
4. 往暖水瓶里灌水时,随着瓶内水量增多快至瓶口时,瓶内发出的声音将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音调不变 D.无法判断
5. 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详解正确的是(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6. 如甲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乙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减小
B.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减小
C.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器到监测器A处,音色改变
D.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声速改变
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声、鸟声”靠音调区分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音
C.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
D.诗句“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笛声”是靠笛子传播进入人耳的
8. 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生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
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加大音量
C. 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
D. 波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9.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 改变杯内的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波动钢尺
D.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二、填空题
11.根据图中发声体的振动图像,写出相应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唐诗《琵琶行》中写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中“琵琶声”是由于琵琶弦___产生的。人们能听出是“琵琶声”而不是其他乐器的声音,依据的是不同声音的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3.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人声音的 ______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______ 。
1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______;“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______(本题填写声音的相关特征)。
16.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___比较大的缘故.
17.如图所示的“苍峡雷鸣”,是莱芜八大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啸,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这里的“若龙声虎啸”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
1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杯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是图 ________ 。用小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图 ________ 。
20.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__ (选填“快”或“慢”),频率较大的为 __ 区,图中低音区为 __ 区,高音区为 __ 区。
(3)演奏时,声音通过 __ 传入人们耳中,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 __ 辨别的。
三、实验题
21.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和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22.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拧动弦钮,调整了琴弦松紧,音调高低也有变化。小明对此进行探究,经过与同学们讨论,做出了影响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找来琴弦,规格如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80 0.76
D 尼龙 80
(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编号为_____的两组琴弦进行实验探究;
(2)选择AC研究后发现音调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为验证猜想三,表格中琴弦D的横截面积应该是_____mm ;
(4)实验的研究方法是_____法,你觉得琴弦音调高低还与_____有关。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 第2节声音的特性(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B B C A D B
二、填空题
11.大 高 小 低
12.振动 音色
13.音色 响度
14.丙 乙 甲 丁
15.响度 音调
16.音色 响度
17.音色 响度
18.响度大
19.甲 丁
20.响度 慢 A C A 空气 音色
三、实验题
21.乙 粗细 乙 丙 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22.AB 当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琴弦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0.76 控制变量 琴弦松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