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父亲、树林和鸟
第二课时
23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课文理解
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作者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形象的表现出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文做出铺垫。
作者描写父亲时,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理解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写出了父亲神态。我的表现更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课文理解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问话说明父亲观察仔细,对鸟的生活习性比较了解。
课文理解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生怕惊动了鸟”说明父亲特别关爱鸟,闻到鸟味更说明父亲对鸟的了解。
课文理解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父亲十分喜爱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了解极深和爱鸟的程度很深。
不一样。前面一个是父亲听到鸟的歌唱时说的,表明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后一个是我对父亲的赞扬,赞扬父亲深深地爱鸟情怀。
两句话中的“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课文理解
特点: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
要求: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方法:从人物的身份和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着手,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力求简洁,避免拖泥带水。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
课文理解
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式
本文作者先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然后从父亲看到树叶动知道林中有鸟、闻到鸟味、听鸟叫最快活、担忧鸟被打中这几方面,具体写父亲是怎样喜欢树林和鸟的。记叙具体,层次清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课文理解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每天早上五六点的时候,鸟儿们就会准时的开起“演唱会”。“唧--唧”那是雏鸟在呼唤母亲,委婉中带着娇气。“唧唧啾啾”那是画眉鸟婉转悦耳的叫声,听起来多像歌唱家在唱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又像演奏家在吹悠扬悦耳的笛子。“喳喳……”那是麻雀一刻不停地欢愉声,似乎在招呼同伴连飞带跃飘下树来。
读了本文,我们对小鸟那快活的歌唱更加热爱向往,我要用手中的笔描摹出曾经听到的鸟儿的歌。
主题延伸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课文写了什么?
延伸问题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
没有风叶子却在动,说明树上有动物。鼻子闻到有鸟味,说明树上的动物是鸟,还很多。
延伸问题
不好。这几处描写是表现我通过自己的观察来验证父亲说的话的反应,我的一无所获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熟悉,表明这是父亲经常的、仔细地观察鸟的经验积累,深切真实地体现出父亲对鸟的热爱。
文中关于“我”没有看到鸟飞、没有听到鸟叫、没有找到动着的叶子、更没有闻到鸟味的几处描写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延伸问题
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父亲很善于观察。
父亲热爱自然。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参考答案:我同意前面四句对父亲的判断。因为“父亲热爱自然”,尤其是“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正因为“父亲很善于观察”,所以“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我不同意“父亲曾经是个猎人”的判断,因为父亲非常喜爱鸟,是不会伤害鸟儿的,所以说父亲不是猎人。
课文结构
看树叶动 知道林中有鸟
闻到鸟味
听到鸟儿唱歌最快活
担忧鸟遇到安危
父
亲
、
树
林
和
鸟
爱鸟
护鸟
概括: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具
体
课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表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爱歌唱的鸟的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鸟语。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晓鸟语的专家。有一次,他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他爬上南山,果然背回一只摔死的大肥羊。
鸟 语
推荐阅读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
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
“你做什么?”
“种田织布。”
推荐阅读
“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听,布谷鸟叫你勤劳刻苦呢!还不赶快上学去,愣着干啥?”我听了立即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推荐阅读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想,
推荐阅读
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学诵读
绝句二首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同学们,
下节课见!23《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本课的教学课件。
生: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黎明”“幽深”“ 羽翎”“潮湿”“惊愕”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伏情导入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 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看图片,复习《家》唤起对家园的感性认识。说自己喜欢鸟儿的原因,定下感情基调。 读课题,进入学习情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 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并强调多音字的正确读音。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朗读、勾画、标注。
指明回答 教读 齐读 开火车朗读
自由朗读课文3遍。读通顺、正确。 交流朗读,评议。
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 自己读,思考,批注。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识记,继续巩固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3词语练习:
(1)学生运用形声字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学生自由和同桌、同组的同学交流。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生词。
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自己读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批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个可以说明什么? 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还有鸟味” ①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 出示图片:鸟儿群居睡觉的图片。 ③ 请孩子们注意,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引号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别人的发言需要用引号,今天,你看这几个自然段,发现什么没有? ④ 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 ⑤ 我们自己也来读读吧。
(3)“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 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
(4)“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 你又读懂了什么?
(二)讨论升华。 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 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组织交流汇报
(三)积累小结,再次回味
l.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一曲人间人与动物、植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的赞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加入这动人的旋律吧!分角色朗读。
2、练习。
3、交流朗读 自己朗读体会,勾画、批注。 继续学习方法 交流、倾听。
读句子,从句子背后读出藏着的意思来。 弄懂背后意思以后再朗读句子,感觉有什么不同? (鸟也有味?) 看图片直观感受。农村的孩子也可以结合养家禽的例子理解。 再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 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打自然的真情告白。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交流
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3、造句: 一瞬间 舒畅
板书:
父亲、树林和鸟
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父亲深爱大自然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