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3.不懂就要问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01 课文品读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Happy Time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课文理解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课文理解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
课文理解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
课文理解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摇头晃脑”写出了同学们读书时的状态。
课文理解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Happy Time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课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延伸问题
孙中山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请教。
一读:读课文,说一说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
二找: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孙中山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心理活动: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语言描写: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延伸问题
三品:品味描写孙中山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孙中山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我们体会到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文结构
私塾读书 从来不讲
不
懂
就
要
问
勤
学
好
问
糊里糊涂背 没用
壮着胆子 讲讲——同学们 吓呆
先生 讲的认真
敢于
提问
不懂就问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
Happy Time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诚实的孩子
推荐阅读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思考: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列宁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句中“做错了事”指什么事情?
推荐阅读
大家好,我是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我的家在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我喜欢唱歌、在树枝间蹦来跳去,所以非常惹人喜爱。
一天,有个男孩他先用食物吸引我,再把我抓过去关到一个漂亮的笼子里,每天给我喂各种好吃的,逗我唱歌,我感觉他很喜欢我。可是我不喜欢待在笼子里,我知道我的同伴——两只胸脯粉红色的灰雀一定担心我,每天看我、给我带来谷粒的人肯定也会担心我,好几次我都想逃出这个困住我的坏笼子。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男孩把我放了。我现在很开心!每天和我的同伴一块在白桦树上跳动、唱歌。所以我又常常看到大家喂我面包渣和谷粒了。
深红色灰雀的自述
同学们,下节课见!3.《不懂就要问》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同桌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教师简介孙中山,让学生对孙中山有初步的印象。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投影: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 ,学生 。孙中山背得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 。
2、指明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中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3、“壮着胆子”说明什么?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有什么反映?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句。
4、观察图画,对比孙中山与同学们的表情差异。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5、投影:孙中山给教师提了意见以后,别的同学 ,孙中山却 。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然后思考讨论:孙中山敢提意见,难道就不怕挨打吗?
6、讨论练说:为了 ,孙中山宁可 ,也要 站起来提问。
7、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读出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先生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8、出示投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小组合作,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拓展、练笔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孙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吧,为了弄清道理,不懂就要问。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四、总结:
五、板书:
不懂就要问
弄清道理
不懂 就要问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