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秋天的雨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课题 秋天的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作者的笔触从感觉、颜色、味道、动物的活动几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了秋雨中大地的多姿与事物的变化。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秋雨的可爱、秋天的美好。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朴实精炼,重意浓情。学习本文,一方面指导学生从语言中感受秋雨的独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体会,用肢体语言理解“你挤我碰,频频点头”,通过找关键词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采取从文本中学,从生活中学,边学边概括,从而感受秋天的雨独特的魅力,形成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想一想各个季节雨的不同特点。(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读懂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搜集关于秋雨以及秋季景色的图片。(教师)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
教学环节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
导案:
1.教师出示秋季景色的图片。
2.教师提问: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学案:
1.学生欣赏图片,感受秋之美。
2.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3.学生齐读课题。
达标检测:
1.雨的特点。
春天的雨:
夏天的雨:
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20分钟)
导案:
1.引导读文,提出阅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识字情况。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强调“匙、裳”的读音。
3.组织学生概括段落内容,学会抓住关键词概括内容的方法。
学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开火车读词语、句子,正音。
3.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段落内容。
达标检测:
2.给下面的字注音。
钥( ) 匙( )
趁( ) 柿( )
菠( ) 喇( )
衔( ) 裳( )
3.用“ ”画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
三、再读课文,随文积累(用时:10分钟)
导案:
1.引导学生读文,边读边标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仿写。
学案:
1.快速默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内交流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仿照文中的句子,自己试着写几句。全班汇报小组内交流情况。
达标检测:
4.仿写训练。
秋雨是一把钥匙,它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书是一把钥匙,它把知识的大门打开了。
你也来写一个句子: 是一把钥匙,它把 的大门打开了。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导案:
1.教师带领学生书写,强调笔顺。
2.布置作业: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案:
1.学生观察“枚、爽”的笔顺,跟老师一起书写。
2.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书写后师生共同订正。
达标检测:
5.“爽”字的笔顺 。
6.“柿、杨、枚、仙、粮”这五个字是 结构,写字时要注意 窄 宽。
教学反思
教学生字词时,我出示三组词:一组表示颜色,一组是叠词,一组是动词。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规律,并指导颜色可以读出自己的喜好,叠词、动词要根据意思读(如轻轻地就应该读得轻一些)。这样做既巩固了生字词,又为课堂的朗读品悟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以及色彩美。
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雨特点。
2.感受秋天的美,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达标检测
一、复习词句,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
导案: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
2.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说一说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3.教师导入新课。
学案:
1.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注意将多音字读准确)
2.小组内说一说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3.学生齐读课题。
达标检测:
7.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二、抓重点段,品析课文(用时:27分钟)
导案:
1.引导学习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
(1)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走进秋天,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2)通过“颜料”引出文中各种颜色及事物。
(3)这么多美丽的颜色,秋雨都把它们送给了谁?
3.引导学生自学第3、4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雨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从哪里能看出冬天快来了?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秋天的雨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5.指名汇报
6.教师小结
学案:
1.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秋天的大门是如何被秋雨打开的。
2.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学习内容。
自学提示:
(1)圈画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你挤我碰等词语。
(2)“你挤我碰、频频点头”词语表演。
(3)小组内汇报弄懂的问题。
3.学生模仿前一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回答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4.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看法,指名读、比赛读第5自然段,读出对秋天的雨的喜爱。
5.齐读最后一段。
达标检测:
8.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9.文中有许多比喻句,你能找出一两句吗?
三、练习巩固,总结全文(用时:8分钟)
导案:
1.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积累词句。
3.教师总结全文。
4.布置作业: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抄写在摘抄本上,会背的部分还可以默写。
学案: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接力读、伴奏读、比赛读等)
2.学生圈画自己喜欢的词句,快速积累。
3.学生谈一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
达标检测:
10.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 ,给我们带来了 。
板书设计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共32张PPT)
6.秋天的雨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1.课文品读
2.课文赏析
3.课文拓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边读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方法,体会秋天的美好。
课文理解
秋天的到来
课文理解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理解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雨开始下了,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润物无声;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也就不知不觉地来了,所以把秋雨比喻为一把钥匙,像人一样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
这是本文的总起句,也是一个比喻句,它把秋雨比作钥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随着秋雨的到来,秋天也渐渐来临。
课文理解
秋天的色彩
课文理解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五彩缤纷写出了秋天美丽的颜色。
这是本段的总起句,总述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下文中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等都是围绕色彩来写的。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课文理解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银杏树叶像小扇子”“枫树叶子像邮票”抓住了这两种树叶的特点写出秋天景物的色彩与特点美。
“邮” 字用得巧妙,一方面隐含了“送”的意思,另一方面又暗指红红的枫叶是秋天的信使,送来了秋天的凉爽,也让我们看到了红色的秋天。
枫叶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邮” 好在哪
课文理解
“你挤我碰”“频频点头”,写出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课文理解
举例:
“五彩缤纷”是颜色繁多,非常好看。课文中的小气泡提示了联系课文情景理解词语的方法。怎么做呢?让我们读这一段,扇动的黄色银杏树、飘动的红红枫叶、流动的金色田野和点头的美丽菊花……原来“五彩缤纷”就是这样的画面,也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秋天不仅颜色繁多,还是动态的,非常好看。
运用:
用此方法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好闻的气味”。
联系课文情景理解词语
课文理解
秋天丰收景象
课文理解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躲”字与上一句中的“藏”字相呼应,把各种水果的香甜的气味当成活泼可爱的孩子与小朋友们捉迷藏,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这两个字,还能给人一种果香味一缕一缕的,时浓时淡的感觉,既写出了果香味对人的诱惑力,又写出了秋天果园里丰收的景象。
课文理解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一个“勾住” 形象地写出小朋友对水果气味的迷恋,侧面突出了水果气味的香甜。
课文理解
准备过冬的动物、植物
课文理解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这是本段的总起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就要来了,自然地引出动物、植物过冬前做的各种准备。 “金色的小喇叭”发出的声音指秋雨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秋雨带来了凉意,正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它预示着冬天就要来临。
课文理解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做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写出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怎样准备过冬的。
课文理解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写出松柏、杨树、柳树等植物怎样准备过冬的。
课文理解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是本文的总结句。“丰收” “欢乐”总结了全文,点明了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理解
举例:
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概括写的句子就是这段的中心句,其它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来支撑和扩展中心句所有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段落概括自然段段意可以运用摘句法,这句概括写的中心句就是这个自然段的段意。
位置:
中心句一般在自然段的段首、段尾。
运用:
本文的前四个自然段就可以摘取第一句话作为自然段的段意。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篇的总结,这句话直接作为本段段意。
摘句法概括段意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
作者秋天的雨为主线,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延伸问题
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
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天空、云朵、太阳、草地、野花、葡萄、榛子、小朋友等景物,让学生从自然界万物的变化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丰收和欢乐。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把你的喜欢的部分读给同伴听。
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第二自然段写出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展现了一派美丽丰收的景象。(只要理由合适即可)
课文结构
五彩缤纷
香香甜甜
准备过冬
秋
天
的
雨
美丽
丰收
欢乐
总起: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总结:带来了丰收、欢乐的歌
分述
课文主旨
本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一场秋雨一层雪,随着一阵阵的秋雨,灿烂而绚丽的秋天来临了。那如纱如云的薄雾,令我觉得既轻柔又神秘,远处的高楼,近处的树木,隐隐约约,显得格外有层次。那黄里带绿的杨树叶,暗红色的槐树叶,还有那火一样红的枫叶,远远望去,像一片片正在燃烧的火,只有那松树叶不怕冷,松针还是绿得那么可爱。
秋天,秋虫争相鸣叫。蟋蟀、蝈蝈、纺织娘……一声声,一阵阵,一片片,忽远忽近,如诉如歌,组成了一首秋天的奏鸣曲——那是秋天的演奏家们为秋天增添的无限乐趣!
秋 天
推荐阅读
秋天一到,果子的芳香扑鼻而来,醉人心扉。单那绿走廊一样的葡萄架,就够让我陶醉的了。啊,迷人的葡萄架啊!多么芳香、幽静!茂密的枝藤爬满了架子,在那又大又绿的葡萄架下,挂着一咕噜一咕噜的葡萄。紫黑溜圆,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放在嘴里一咬,汁水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心田……太阳快下山时,那苍翠的远山,被夕阳映得姹紫嫣红。轻风吹来,田野上散发着清幽的芳香。路边那晚开的野菊悠然地摇曳着花枝。那密密麻麻的山枣,也被夕阳涂上了“胭脂”。
啊,秋天,你似支神笔,在故乡的大地描绘了一幅那么美丽的图画啊!迎着秋风,欣赏这迷人的秋色,真令人流连忘返……
推荐阅读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
秋天的田野,农民们正忙着收割着他们一年
的心血。黄澄澄的稻子、麦子,远远望去好像铺
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这么多粮食,就是这些农
民们经济收入的来源。红通通的苹果、紫红紫红的大葡萄......也熟透了,吃一口,保证让你流连往返。
五彩的秋天
推荐阅读
秋天的美景,也是别具一格,树上的叶子黄了,
秋风一吹,就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飘舞。但松柏却还
舒展着四季长绿的枝条。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在
怒放的白色、黄色、红色......的菊花,和月季花。这么多美景,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他们用照相机拍下了这美丽的景色。
啊!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