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经纬网的概念。
2.学会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
3.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法、讨论法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 ;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
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经线?它指示什么方向?什么是纬线?它指示什么方向?
2、指示东西方向的纬线与指示南北方向的经线相互交织所成的网络叫做什么?
(经纬网)(出示课题)
二、课前热身
教师设问:如果一艘船在海上遇难,如何向外人告诉自己所在的位置?
展开小组讨论,然后选两三名学生汇报。
教师点拨:报告自己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三、合作探究
1、提问:如果有一位同志要找到某位学生的座位,先找到了教室然后怎么找?
生答:然后找出该学生在第几组第几个。
点拨:要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也是类似的道理,找出该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就得知该点的地理坐标。
2、四边互动
互动1:出示经纬网图,要求学生说出各点的地理坐标。
在经纬网上要读出某一点经纬度,要先读出或分析该点是南纬还是北纬 ,是东经还是西经(说明: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如果是0°经线或0°纬线,应写成0°经线或0°纬线。同样,180°经线不要写成东经180°或西经180°。
互动2:投影显示下列经纬网图,要求学生不仅说出各点的经度,而且还找出各点所属的半球。
强调: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使学生在会读经纬网上某点的地理坐标的基础上,会辨别该点所属半球,懂得经纬网可以确定各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互动3:投影出示下列一幅经纬网图,说出图中各点的经度和所属半球。
学生分组讨论各点的坐标及所属半球。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上辨认某点的位置时,要注意图上出现的同心圆为纬线,射线为经线,射线相交的点为极点,要分清极点是南极还是北极。
四、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P21“活动”1、2、3
2、投影出示练习题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请一名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强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2)方法归纳:本节课主要让同学们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学会协作解决问题。
六、1.设问:早晚冷,中午热,大家都知道是太阳高度角的不同造成的,那么,你知道在同一地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呢?(地球的自转)
2.投影p68图4-18,用手电筒照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边演示,便让学生注意观察:a.地球自转的方向b.自转造成的现象
3.设问:如果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现象?(在这里是想强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交替,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4.提问:请你小结地球自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提示:从早到晚你的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
板书:2.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a.自西向东b.产生昼夜交替
5.演示地球自转,提问导入新课:
6.提出问题: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进行公转,请你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给出投影:p69图4-19地球公转示意图或播放地球公转演示动画)
7.投影给出对比表格
附表:
自转 公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有一个人双脚分别站在180°经线两侧,他说:“我一只脚站在东半球,另一只脚站在西半球”。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一只脚站在东半球,另一只脚站在西半球”呢?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查阅地图,找出北京、张家界两座城市所属的经纬度,还可以查阅你感兴趣的城市所属的地理坐标。
(2)巩固练习
自己设计两幅经纬图,各注上相应的经度、纬度,并加上四点,自己再写出这四点的经纬度及所在的半球。
七、板书设计
经纬网
1、经纬网:经线、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络。
2、用途:明确任何一点的位置
3、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约365天)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示意图
确定各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后记:
练习设计
1.读下图,填空:
(1)A点位于 半球(东或西);B点位于(南或北) 半球。
(2)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3)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纬度 、经度 。
(4)若甲乙两人分别从B、C两地出发,匀速向南运动,那么两人在 附近距离最远,在 相会。
2.与1300E相对的经线是()
A 500E B 1300W C 2300E D 500W
3.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特点的地点是
A 200W、250N B 250E、250S C 1450W、450S D 1450E、450N
4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南极
5.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太阳的东升西落D.全球变暖
6.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平均半径6371千米
B.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在赤道纪念碑处“坐地日行八万里”
D.从郑州东行绕地球一周约4万千米
7.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1亿立方千米 D.5.11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