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2 14:13:21

文档简介

2 2
8、直线 x﹣ y﹣ =0 经过椭圆的右焦点 F,交椭圆 x y 1(a b 0) 于 P,Q 两点,交 y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区)一中期中联考 a2 b2
轴于C点,若FP =3CP,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
高中二年数学科试卷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
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
考试时间:11 月 11 日 完卷时间:120 分钟 满 分:150 分
9、若{ , ,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下列各组中能构成空间一个基底的是( )。
第Ⅰ卷 A. ,2 ,3 B. + , ,
C. +2 ,2 +3 ,3 ﹣9 D. + +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10、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从装有 2 个红球和 2 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 2 个球,恰有一个黑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是互斥事件
1、直线 l: x﹣3y+1=0 的倾斜角为( )。 B.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 4o C时结冰为随机事件 9
C.若一组数据1, a,2, 4的众数是 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A.0 B. C. D. 4
D.某大学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四个
2 2 2 2
2、两圆 x +(y﹣2) =1 和(x+2) +(y+1) =16 的位置关系是( )。 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400 的样本进行调查.若该校一、二、三、四年级本科生人数
A.相离 B.相交 C.内切 D.外切 之比为 6 : 5 : 5 : 4,则应从四年级中抽取80名学生
11、在△ABC 中,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
3、已知 =(1,﹣1,2), =(﹣1,m,n),若 =λ ,则实数 m,n 的值分别是( )。 A.若 A B C,则 sin A sin B sinC;
A.1,﹣2 B.﹣1,﹣2 C.1,2 D -1,2 B.若 a 40, b 20, B 25 ,则满足条件的△ABC 有两个;
4、已知直线 l :2x+ay+2=0 与直线 l:(a﹣1)x+3y+2=0 平行,则 a=( )。 C.若 0 tan A tan B 1,则ΔABC 是锐角三角形;1 2
A.3 B.﹣2 C.﹣2或 3 D.5 D.存在角 A,B,C,使得 tan A tan B tanC tan A tan B tanC成立;
12、如图①,矩形 ABCD 的边 AB 2 3,设 AD x, x 0,三角形 ABE为等边三角形,沿 AB将三
3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椭圆 C 的中心为原点,焦点 F1,F2在 x 轴上,离心率为 .过 F1的 角形 ABE折起,构成四棱锥 E ABCD如图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2
直线 L 交 C 于 A,B 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 16,那么 C 的方程( )。
x2 y2
A. =1 B. =1
4 16
x2 y2
C. =1 D. =1
16 4 图① 图②
6、在各棱长均相等的直三棱柱 ABC—A1B1C1中,已知 M 是 BB1的中点,N 是棱 A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若M 为 AB中点,则在线段EB上存在点 P,使得PC// 平面EDM
A1M 与 B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B.当 x 3, 2 3 时,则在翻折过程中,不存在某个位置满足平面 ECD 平面 ABCD
A. 3 6B. 1 C. D. 10 C.若使点 E在平面 ABCD内的射影落在线段DC上,则此时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值为3 3
3 5
7、过点P(1,2)引直线,使A(3,2),B(4,﹣5)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的方程是( )。 D.若 x 6 ,且当点 E在平面 ABCD内的射影点H落在线段DC 上时,三棱锥 E HAD的外接球半
A.7x y 9 0 B.7x 5y 17 0 3 2 6 2
C.7x y 9 0 或7x 5y 17 0 D.7x y 9 0或7x 5y 3 0 径与内切球半径的比值为 2
高二数学 第 1 页 共 4页 高二数学 第 2 页 共 4 页
学校: 高二年 班 号 姓名: 准考证号:
第Ⅱ卷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已知圆 C:(x﹣2)
2+y2=5,直线 l:mx﹣y+1﹣2m=0,m∈R.
13、过点 P(﹣1,3)且垂直于直线 x﹣2y+3=0 的直线方程为 。 (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4、已知向量 a (m,1),b (2,n 4) 1 2,m>0,n>0,若 a b,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m n (2)若直线 l与圆C交于 A,B两点,求弦 AB 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F F x
2 y2
15、设 1、 2是椭圆 2 2 1(a b 0)的左、右焦点,若椭圆外存在点 P 使得a b PF1 PF2 0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_________。
如图,C是以 AB为直径的圆O上异于A ,B的点,平面 PAC 平面 ABC,PA PC AC 4,BC 4,
16、已知点 P为棱长等于 4 的正方体 ABCD A1B1C1D1 内部一动点,且 PA 4,则PC1 PD1 的值 E, F分别是 PC, PB的中点,记平面 AEF 与平面 ABC的交线为直线 l。

达到最小时, PC1 与PD1 夹角的余弦值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6小题,共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
在△ABC 中,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且 ccosB+bcosC=3acosB。
(1) 求 cosB 的值;
→ →
(2)若|CA-CB|=2,△ABC 的面积为 2 2,求边 b.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Ⅰ)求证:直线 l 平面 PAC;
已知直线 l 过点 M(3,2). (Ⅱ)直线 l上是否存在点Q,使直线 PQ分别与平面 AEF、直线 EF所成的角互余?若存在,求出 | AQ |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若直线 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求直线 l 的方程;
x2 y 2 3
(2)若l与 x轴正半轴的交点为 A ,与 y轴正半轴的交点为B,求 AOB(O 为坐标原点)面积的最小值。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椭圆 2 + 2 =1 a b 0 的右焦点为 F c, 0 ,离心率为 ,点M 在椭a b 3
b2
圆上且位于第二象限,直线 FM被圆 x2 +y2 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c,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4
如图,在四棱锥 S ABCD中,△ABS 是正三角形,四边形 ABCD是菱形, AB 4 , ABC 120 ,点 (Ⅰ)求直线 FM的斜率;
E是 BS的中点. 8 3
(Ⅱ)当 FM = 时,(1)求该椭圆的方程;(2)设动点 P在椭圆上,若直线 FP的斜率小于 2 ,
3
求直线OP(O 为原点)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1)求证: SD// 平面 ACE;
(2)若平面 ABS 平面 ABCD,求点 E到平面 ASD的距离.
高二数学 第 3 页 共 4 页 高二数学 第 4 页 共 4 页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二数学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5:B B A B D 6-8: D C 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漏选得 2 分,错选或多选得 0分)
9.ABD 10.CD 11.AB 12.BCD
12.【详解】
对于 A,如图,延长DM 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 N,则面DME 面
ECB(N ) EN .
此时,CP与 EN必有交点,则CP与面DME相交,故 A错误;
对于 B,取DC的中点H,连接 EH ,则 EH DC.
若面 EDC 面 ABCD,则有EH EM 2 HM 2 9 x2 ,
当 x 3, 2 3 时,无解,所以在翻折过程中,不存在某个位置满足平面
EDC 平面 ABCD
故 B正确;
对于 C,由题可知,此时面 EDC 面 ABCD,由 B可知, x 0,3 ,
2 2
所以 V
1 2 3 x 9 2 3 x 9 x 2 3 9 x2 3 3
3 3 2 3 2
当且仅当 x2 9 x2 x
3
,即 2时等号成立.故 C正确;
2
对于 D,由题可知,此时面 EDC 面 ABCD,且 EH 3
因为△AHD,△AHE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 E ADH 外接球的半径
EH 2R DH
2 AD2
3,
2
6
r 2 R 3 2 6 2由等体积法,可求得内切球半径为 ,故 ,故
3 3 2
r 2
2 2 2
D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
13、2x+y-1=0 14、2 15、( ,1) 16、0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b c
17、解:(1) 由正弦定理 = = ,CcosB+bcosC=3acosB,
sinA sinB sinC
得 sinCcosB+sinBcosC=3sinAcosB,………………………………………2分
则有 3sinAcosB=sin(B+C)=sin(π-A)=sinA.……………………3分
又 A∈(0,π),则 sinA>0,则 cosB 1= .…………5 分
3
1 2
(2) 因为 B∈(0,π),则 sinB>0,sinB= 1 cos2B 1 3 2 2- = - = .…6分
3

因为|CA C→- B| →=|BA|=2,
1
所以 S= acsinB 1= a×2×2 2=2 2,得 a=3..……………………8分
2 2 3
1
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9+4-2×3×2× =9,则 b=3.
3
………………………………………10分
18 、解:(1)当直线经过原点时,直线的斜率为 k = ,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y = x,即 2x-3y=0;……………2分

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的方程为 x y a,
代入点M(3,2)可得 a 5,……………4分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 x y 5,即 x y 5 0.
综上可得,所求直线方程为:2x-3y=0或 x y 5 0.……………6分
(2)解法一:依题意,设点 A(a,0),B(0,b)(a 0,b 0) x y,直线AB的方程为 1,
a b

而点 M(3,2)在直线 AB上,于是有 + = 1, ………8分

1≥2 6 ,即 ab≥24,当且仅当 a=6,b=4时,取“=”,……………10分
ab
S 1 ab取最小值 12.
2
所以直线 l的方程为 2x+3y-12=0.……………12分
解法二:由题意可知直线的斜率必存在,设斜率为 k,则有 k 0,
设直线 l的方程为 y 2=k(x 3),……………7分
令 x 0,解得 y= 3k2,令 y 0,则 x= +3,……………9分

因为 k 0,则 k 0,
4
所以 s = (3k2 )( +3)= (12 9k )≥ (12+ 2 9k )=12 ,
k
…………………………………………………………11分

当且仅当 9k ,即 k 时取等号,

所以直线 l的方程为 2x+3y-12=0.……………12分
19.解析:(1)在四棱锥 S ABCD中,连接 BD交 AC于 F ,则 F为BD中点,连接 EF,
又 E为 BS中点,∴ EF //SD…………………………….2分
又 SD 平面 ACE, EF 平面 ACE,……………………3分
∴ SD//平面 ACE .……………………….4分
(2)(方法一)
∵四边形 ABCD是菱形,且 ABC 120 ,∴△ABD为正三角形,取 AB中点的O,连接
OD,OS,则OD AB,.…………………………….5分
∵平面 ABS 平面 ABCD,平面 ABS 平面 ABCD AB,
∴OD 平面 ABS …………………………….6分
∵△ABD、△ABS 是正三角形,AB=4,易得OD 2 3,
1
∴ S△ASE S△ASB ……………………………7分2
V 1∴ D AES 2 3 2 3 .…………………………….8分3
易得OS 2 3,由OD OS,∴DS OS 2 OD2 6,………………….9分
取DS的中点M ,连接 AM ,因为 AD AS 4,∴ AM DS,
∴ AM 42 2 16 10 ,可得 S△ADS 2 6 10 2 15,………………….10分2
设点 E到平面 ASD的距离为 h,
V 1 1∴ D AES VE ADS S△ADS h 2 15h 4,………………….11分3 3
h 2 15解得 ,即点 E到平面 ASD 2 15的距离为 .………………….12分
5 5
z
y
x
方法二:∵四边形 ABCD是菱形,且 ABC 120 ,
∴△ABD为正三角形,取 AB中点的O,连接OD,OS,则OD AB,
∵平面 ABS 平面 ABCD,平面 ABS 平面 ABCD AB,
∴OD 平面 ABS
∵△ABS 是正三角形∴OS AB
分别以线段 OS、OB、OD所在的直线为 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6分
又∵AB=4则 A 0, 2,0 ,D(0,0, 2 3),S (2 3,0,0),B(0,2,0),E( 3,1,0)

AD (0, 2, 2 3), AS (2 3, 2,0) ………………….7分

设平面 ADS的法向量为n (x, y, z)

AD n 0
2y 2 3z 0
则 即
AS n 0 2 3x 2y 0

令 x 3,则 n ( 3, 3, 3)………………….9分

又 SE ( 3,1,0)
设点 E到平面 ASD的距离为 d

n SE 3 ( 3)
则 d 2 15………………….11分
n 3 9 3 5
即点 E到平面 ASD 2 15的距离为 .………………….12分
5
20、【解析】(1)方法一:(1)直线与圆相交.……………1分
直线 l:mx﹣y+1﹣2m=0,即 m(x﹣2)﹣y+1=0,
故直线恒过定点 T(2, 1),……………3分
又( 2﹣2 ) <5,故点(2, 1)在圆C内,……………5分
所以直线 l与圆C相交.……………6分
方法二:(1)直线与圆相交.……………1分
圆C : (x 2)2 y2 5的圆心为C(2,0),r= 5 ……………2分
C l :mx y 1 2m 0 d 2x 1 2m 1圆 到直线 的距离 5
m2 1 m2 1
所以,直线 l与圆C相交.……………6分
(2)方法一:设弦 AB的中点M x, y ,定点 T(2, 1),
AB M, 则 ⊥C 则TM CM ……………8分
( x﹣2,y﹣1)· (x﹣2,y) = 0 ……………10分

化简可得:( x﹣2 ) ( y﹣ ) = ;

故M 点的轨迹方程为:( x﹣2 ) ( y ﹣ ) = .……………12分
方法二:设点M x, y ,
y 1
当直线 AB斜率存在时, kAB ,x 2
y
又 k k, AB kMC 1MC ,……………8分x 2
y 1 y
即 1,
x 2 x 2
2
化简可得: x 2 2 1 1 y

, x 2 ;……………10分
2 4
当直线 AB斜率不存在时,显然中点M 的坐标为 2,1 也满足上述方程.
故M 点的轨迹方程为:( x﹣2 ) ( y ﹣ ) = .…………12分
方法三:直线 l:mx y 1 2m 0,也即 y 1 m x 2 ,
故直线恒过定点T 2,1 ,……………8分
由题意知,M点的轨迹是在以TC为直径的圆上

故M 点的轨迹方程为:( x﹣2 ) ( y﹣ ) = .……………12分
21、解(Ⅰ)证明: E, F分别是 PB, PC的中点,
BC / /EF,…………….1分
又 EF 平面 EFA, BC 面EFA,
BC / /面 EFA,………………….2分
又 BC 面 ABC,面 EFA 面 ABC l,
BC / /l,………………….3分
又 BC AC,面 PAC 面 ABC AC,面 PAC 面 ABC,
BC 面PAC,则 l 面PAC………………….4分
(Ⅱ)方法一:以C为坐标原点,CA为 x轴,CB为 y轴,过C垂直于面 ABC的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4 ,0, 0), B(0 ,4, 0), P(2 ,0, 2 3), E(1,0, 3), F (1,2, 3),

∴ AE ( 3,0, 3), EF (0,2,0),………………….6分
AE m y 3x 3z 0设Q(4 , , 0),面 AEF 的法向量为m (x, y, z),则 ,取 z 3,得
EF m 2y 0
m (1,0, 3),且 PQ (2, y, 2 3),………………….8分

| cos 2y | y | 2 6 2 PQ,EF | | | , | cos PQ,m | | | 2 16 y2 16 y2 2 16 y2 16 y2 …………….10分

依题意,得 | cos PQ,EF | | cos PQ,m |,即 y 2.………………….11分
直线 l上存在点Q,使直线 PQ分别与平面 AEF 、直线 EF所成的角互余,
| AQ | 2. ………………….12分
方法二:
取 AC中点 M,连接 PM, PA PC AC, PM AC
平面PAC 平面ABC,平面PAC 平面ABC=AC
又 PM 平面PAC
PM 平面ABC
又 C是以AB为直径的圆O上异于A,B的点
AC BC
点M ,O分别是AC,AB中点
连接MO,则MO AC
分别以线段MA,MO,MP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则A(2,0,0),B( 2, 4,0),P(0,0, 2 3),C( 2,0,0),E( 1,0, 3),F ( 1, 2, 3)

AE ( 3,0, 3),EF (0, 2,0)………………….6分
AE m 3x 3z 0
设Q(2, y, 0)

,面 AEF的法向量为m (x, y, z),则 ,取 z 3,得
EF m 2y 0

m (1,0, 3),且 PQ (2, y, 2 3),…………………8分

| cos PQ,EF | | 2y | | y | | cos PQ,m | | 2 6 2 |
2 16 y2 16 , …………….10分 y2 2 16 y2 16 y2
依题意,得 | cos PQ,EF | | cos PQ,m ,即 y 2.………………….11分
直线 l上存在点Q,使直线 PQ分别与平面 AEF 、直线 EF所成的角互余,
| AQ | 2. ………………….12分
2
22. c 1解答:(Ⅰ)由已知有 ,又由 a2 b2 c22 ,可得 a
2 3c2,b2 2c2 ,
a 3
设直线 FM的斜率为 k(k 0),则直线 FM的方程 y k (x c), ................1分
kc 2 c 2
由已知有 ( ) ( ) (
b )2 3
2 2 2 ,解得 k . ................3分k 1 3
c2 1
(方法二)由已知有 ,又由 a2 b2 c2,可得 a2 3c2, b2 2c2
a2 3
2 2 2
OA 2 OB 2 2 b c c过O点作OA FM,在 OAB中, AB ................1分
4 4 4
OA c OFA OA 1 在 OAF中,sin ...............2分
2 OF 2
OFA AFN 5 3直线FM的斜率 k ...............3分
6 6 3
Ⅱ x
2 y2 3
( )(1)由(Ⅰ)得椭圆方程为 2 2 1,直线 FM的方程为 y (x c),两个方程3c 2c 3
联立,
y 5消去 ,整理得 3x2 2cx 5c2 0,解得 x c或 x c , ................4分
3
2 3
因为点M在第二象限,可得M 的坐标为 ( c , c), ................5分
3
由 FM ( c c)2 (2 3 c 0)2 8 3 ,解得 c 2, ................6分
3 3
x2 y2
所以椭圆方程为 1. ................7分
12 8
y
(2)(方法一):设点 P的坐标为 (x, y),直线 FP的斜率为 t,得 t ,即 y t(x 2) (x 2),
x 2
y t(x 2),

与椭圆方程联立 x2 y2 消去 y,整理得 2 2 2
1, 2x 3t (x 2) 24
, ................8分
12 8
t 24 2x
2
又由已知,得 2 2,解得 0 x 2或 2 x 3,设直线OP的斜率为 m ,得3(x 2)
m y ,即 y mx(x 0) 2
8 2
,与椭圆方程联立,整理可得m 2 . ................9分x x 3
①当 x (0, 2)时,有 y=t(x-2)>0 8 2 2 3,因此m 0,于是m 2 ,得m ( , );x 3 3
..................................................................................................................................................10分
8 2 2 3 2
②当 x 2,3 时,有 y t(x 2) 0,因此 m 0,于是m 2 ,得m ( , )x 3 3 3
.....................................................................................................................................................11分
2 3 2
综上所述,直线OP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 ) (2 3 , ) . ................12分
3 3 3
(方法二):设点 P的坐标为 (x, y),
当直线FP斜率为- 2时,直线PF方程为y 2(x 2)(x 2)
y 2(x 2)

联立 x2 y2 消去 y ,整理得 x
2 3x 0 解得 x1 0或x2 3
1
12 8
此时, P1(0,2 2),P2 (3, 2)
设OP 2斜率为m ,则m1 kop 不存在,m2 kop ................9分1 2 3
x 2
y 4 3 4 3 4 3联立 x2 y2 得 则 P3 (2, ),P4 (2, )
1 3 3 3 12 8
2 3 2 3
则m3 kop = ,m4 kop ................11分3 3 4 3
由数形结合,直线OP 2 3 2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 ) (2 3 , ) .............12分
3 3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