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
2.远处景物通过照相机的镜头在胶卷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
3.投影仪可以在银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4.用凸透镜近距离观察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
×
√
√
检查认识器材:
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
物体
用来承接像
焦距10cm
实验准备:
.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标记处,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
2.点燃蜡烛,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中心上的像最清晰。观察分析像的大小、倒正。记录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分别使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1cm,17cm,13cm,重复以上实验,将所
得数据填入表格。
物距/cm 像的性质
25
21
17
实验表格:f=10cm
推理:1.你认为物距为30cm成什么像?
倒立 等大 实像
倒立 缩小 实像
30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13
20
2.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实像吗?
数据对比:
物距/cm 像的性质
30 倒立、缩小、实像
25 倒立、缩小、实像
21 倒立、缩小、实像
20 倒立、等大、实像
13 倒立、放大、实像
11 倒立、放大、实像
物距/cm 像的性质
18 倒立、缩小、实像
15 倒立、缩小、实像
12 倒立、缩小、实像
10 倒立、等大、实像
8 倒立、放大、实像
6 倒立、放大、实像
f=10cm
f=5cm
规律总结: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简写作: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
·F
·
·
·2f
·2f
A
B
C
轻松练习: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物体分别放在A、B、C三点 放在(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在( )点像最大。
D
探索发现:
将物体继续靠近凸透镜,发现在( )附近,光屏上的像消失了,此时将光屏去掉,眼睛在光屏的一侧透过透镜观察,会看到一个( )的像。
物距 (U) 像的性质
倒正 缩放
U>2f
fU规律总结:
虚实
应用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1)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 、 、 ,并调整 、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2)把蜡烛依次放在u>2f、f3)把蜡烛放在u课堂检测:
自我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的收获是?还存在哪些不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城阳十中 张永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教法学法 实验观察、猜想反驳、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刻度尺)和火柴;
复习与回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猜想 教师评价学生猜想,并出示研究课题
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和火柴。
实验题目1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教师作出实验指导:(1)实验器材怎样摆放 (凸透镜放置在中间,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在两端)(2)它们的高度怎样调节 (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在同一高度上)步骤:1.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 使蜡烛距凸透镜25cm。2.点燃蜡烛,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3.观察对比像的大小正倒。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实验分析实验分析 学生自主分析
实验二 分别使蜡烛到凸透镜距离为 21cm 、17cm 、 13cm 重复以上实验,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推理 1.物距为30cm成什么像?2.凸透镜能否成等大的实像吗?学生猜想并实验验证。教师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给出作图分析
辨析论证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缩小的实像,那么物距小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学生分析 新问题:你认为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在哪里?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规律总结 物距 (U) 像的性质应用倒正缩放 虚实 U>2f f课堂检测 1)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 、 、 ,并调整 、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把蜡烛依次放在u>2f、f课后作业 同步本节课练习
课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使用人
实验目的: 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授课时间 2011.10.19
实验器材 (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光具座、火柴
实验一 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点燃蜡烛,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实验结果:成( )( )( )的像,像离凸透镜( )cm
实验二 分别使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1cm,17cm,13cm,观察像的情况,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f=10cm)物距/cm 像的性质(正倒,大小,虚实) 25 21 17 13
规律总结 物距 U 像的性质倒正缩放虚实应用
本节检测 班级 姓名 1)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 、 、 ,并调整 、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把蜡烛依次放在u>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