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汽化与液化(课件25页+练习+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6.3汽化与液化(课件25页+练习+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15 10:32:09

文档简介

“胜哥课程
微课七上46汽化与液化
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就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发生
熔化C.液
凝固
戴着眼镜吃汤圆时,结果眼镜的镜片变得很模糊
段时间后,眼镜的镜片又
变清晰了。这个现象中先后发生的物态依次
化一液化一汽
液化C汽化一凝
液化一凝固一液化
箱门口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
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
水箱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

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两者的“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
列说法正确的是-(
雾是漂浮在空
勺水蒸气
B.露是大量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两个烧杯
图所
会儿发现两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
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C.甲烧杯的
是和国国,
热水
烧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烧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6.“胜哥″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


℃以上的热水
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
塑料袋

塑料袋又瘪
酒精汽化了
塑料袋又瘪
塑料袋仍然鼓起
精液化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
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
把的金属小镜
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

样做的目的是
给小镜子消
镜子升温,防
空气液化
镜子升温,防
水蒸气液
使小镜子升温,防
水蒸气凝
夏季非常炎热,教室内开着空调,小科发现窗玻璃上有小水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水滴在玻璃的内侧,是液化形成的B.小水滴在玻璃的外侧,是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在玻璃的内
汽化形成的
水滴在玻璃的外侧,是汽化形成的
.如图所
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

房间壶嘴的上方
较多,判断
房间的气温较高
屡‖多
10.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

11.如图是“压缩乙醚液化”实验
醚吸进注射器,取
橡皮帽把注射器的
“胜哥课程

的下
醚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推动
活塞,注射器内的
体将
(填物态变化名称)。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
图所示的装
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
从细玻璃管口喷
离管口稍远处
看到雾状的
这是因
为喷
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
玻璃片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
教室窗玻璃上会附着一层水雾,它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 并

冬天,人说
可以看到

夏天打开冰箱时,可以看到从冰
股“白气”。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水缸的外表面会有小水珠(共25张PPT)
第三课时 液 化
比 较 蒸 发 沸 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3.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 慢
降 低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
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
一定温度(沸点)
剧 烈
不 变
液面上的气压的大小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方式:
a.蒸发
b.沸腾
复习:
冬天,窗玻璃内侧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它是如何产生的?
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
一、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答:锅盖由透明变得模糊了并且烫手,部分热水汽化后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所以锅盖变透明且烫。
1. 如图所示,泡方便面时,盖上锅盖后有什么现象?请解释。
锅盖变模糊
说话喷白气
在比较冷的天气里,我们说话时会有许多“白气”冒出,这是什么原因?
答:说话喷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
结论: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成液体。
1.降低温度
二、液化的方法
眼镜变糊
(1)戴眼镜的“胜哥”喝开水时,镜片碰到热气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为何?
答:较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放热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到镜片上。
(2)从冰箱里取出冷饮,倒入杯子,过一会儿杯子外壁会有小水珠,这是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外壁放热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杯壁上。
(3)夏天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
冰棒周围有“白气”,这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成小水珠。
(4)夏天,打开电冰箱的门, 可以看到冒出一些“白气”,请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冲出的冷气而液化成雾状的小水珠,因受冷而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会向下飘。
除降低温度外还有方法能使气体发生液化吗?
乙醚液化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向外拉活塞,此时乙醚呈什么状态?
3.向内推动活塞,此时乙醚呈什么状态?
结论: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2.压缩气体体积
二、液化的方法
气体液化后其体积减少1000倍左右,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
将丁烷气体加压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
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
液化过程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其中心是气腔。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
蒸气沿气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
热液化后,又顺着吸液芯回到热
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传热是
应用了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原理。
三、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规律有着重要的应用。
电冰箱能使冷冻室保持较低的温度,其基本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和气体液化放热。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了冷冻室里的热量,使冷冻室里的温度降低。空气压缩机将生成的蒸气抽走,压入冷凝剂,使之液化并把冰箱里带来的热量放出。冷凝剂液化后重新回到蒸发器里,如此循环工作,从而使冷冻室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电冰箱是利用内部汽化吸热、外部液化放热的原理来工作的。
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 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才能看见?
靠近壶嘴一段温度较高,水蒸气无法液化,上面因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雾状小水滴,因此看到“白气”。
2.为什么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要严重得多?
答: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沸水要放出大量热量——液化放热。
变成100℃的水后继续烫人。因为100℃水蒸气释放的热量远高于100℃的开水,所以, 100℃的水蒸气烫伤要严重得多。
3.牙医看病时,常有一个小镜子要放在火上去
烧一下,然后再放入口中,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怕口腔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会液化而看不清。
四、自然界里的液化现象
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降水。
1.雨
2.露
白天温度较高,地球表面的水大量蒸发,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木、石块等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3.雾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浮尘上,就形成了雾。
一、液化:
二、液化的方法
三、物质液化时要_______热量。
物质由汽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放 出
固态
液化(放热)
汽化(吸热)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物态变化
液态
气态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