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鲁教版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高中鲁教版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9-20 22: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知识与技能: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以黄土高原为例,通过自学、讨论、实验等过程,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1.位置
以西
以东
以南
以北
35°
40°
110°
太行山
日月山
长城
秦岭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峁
黄土梁
黄土塬
2.基本地貌
3.基本地貌特点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探究实验
1.自然原因
位置--过渡性
沿海
森林
湿润
平原
农业
草原
干旱
高原山地
牧业
内陆
生态环境脆弱
1.自然原因
位置--过渡性
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黄淮海平原
长 城
日月山
太行山
秦 岭
降水


400mm
400mm
地势


内陆
干旱
草原
山地
牧业
沿海
湿润
森林
农业
黄土高原
平原
1.自然原因
质地--特殊性
钙质胶结的粉砂质土状沉积物,干燥时坚实,直立性好,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流水侵蚀
1.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性
降水集中在夏季,强度大,多暴雨
读图感受
气候特点
1.自然原因
地质灾害--频发性
滑坡
塌陷
泥石流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轮荒制耕作方式
无计划建设
露天开矿
2.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
同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活动 :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
表明(1)水土流失与植被覆盖率有关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
人均耕地减少
破坏植被
土地退化
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
农业产量低
开垦荒地
需要劳动力
人口继续增加
燃料需求增加
思考?
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
那这是为什么?
小组讨论
2.环境恶化诱发自然灾害
1.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农作物单产下降
>7米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3.淤积河道,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
1.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市学案P48反馈易错题
A.土质疏松 B.垂直节理发育
C.人为破坏植被 D.夏季多暴雨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市学案P50
A.峰岭众多,地表呈波状起伏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很大
C.黄土覆盖,地表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3.关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正确的是( )市学案P50
A.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B.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C.是风力侵蚀而形成的 D.是风力堆积而形成的
4.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市学案P50
①地质地震灾害 ②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③酸雨 ④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D
B
D
反馈易错题
5、读黄河流域图(图3-1-3)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记载,数百年前,图示A区域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往日的优美环境现已面目全非。
材料二:黄河下游河段近几年来每到冬春季节常常出现断流现象,有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断流。
(1)近年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最主要原因是( )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截流、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中上游地区大量植树种草,大量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
D.黄河下游没有大的河流汇入
A
(2)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地上河”指的是黄河下游河段
C.黄河的水力资源集中在上中游河段
D.黄河泥沙堆积成为黄土高原
(3)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② ;
③ ;④ 。
人为原因① ;
② 。
(4)A地形区的名称是 ,
A区最主要的地貌特点是: 。
B
位置的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
黄土质地的特殊性,容易遭受侵蚀
降水的不稳定性多暴雨
地质灾害频发性
农业和建设上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破坏植被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课后作业
学唱一首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预习学案52
1、结合教材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和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2、了解小流域的含义,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措施和效益。
3、给黄土高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运用到自己的家乡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4、做好预习自测,并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