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实验6-4】CO2可以溶于水吗?
现象
分析
软塑料瓶变扁了。
部分的CO2溶于水后,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了。
现象
分析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1.CO2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验6-3】二氧化碳的倾倒实验(课本P117)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到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友情提示:
灯火试验 !
方法:将一支燃着的蜡烛放入地窖中,如果蜡烛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人不能进去。
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不供给呼吸。
你喝过这些饮料以后,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第1课时)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习目标
初三化学
1、通过自主学习,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学会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2、通过自主学习,明白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1. 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
②密度:
③溶解性: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体积比约为1:1)
2. 化学性质
①不可以燃烧,不支持燃烧;
next
小组合作学习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法指导:边观察演示实验边完成课本P117的表格
不供给呼吸。
【实验6-5】紫花变成了红花(课本P118)
注意: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会变成红色;作指示剂。
二 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在溶于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会不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
此实验过程用了____实验方法.
对比
现象 分析或结论
1
2
3
4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CO2 + H2O === H2CO3
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纸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石蕊变色。
纸花不变色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了碳酸,碳酸使石蕊变成红色。
将第四朵花取出小心加热烘干,什么现象?
现象
分析或结论
H2CO3 === H2O + CO2 ↑
红色的小花变成了紫花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 CO2的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
②密度:
③水溶性: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1:1)
2、CO2的化学性质:
⑵能与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H2CO3 === H2O + CO2 ↑
碳酸很不稳定
⑴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往试管中加入适量可乐汽水,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摇荡锥形瓶,观察现象并分析。
操作
现象
分析
注意: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和Ca(O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碳酸钙沉淀。
CO2 + Ca(OH)2 CaCO3 ↓+ H2O
你会吗:如何验证可乐中含有CO2
一、CO2的性质
1、CO2的物理性质:
2、CO2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⑴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不供给呼吸。
⑵CO2能与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⑶CO2能与Ca(OH)2反应。
CO2 + Ca(OH)2 CaCO3↓+ H2O
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我会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二: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P119——P121的内容,两分钟后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何种现象?这
种现象的产生还与哪些气体有关?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止?
小组合作学习三: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
这些是冰吗?
(课本P119)
CO2气体
无色液体
雪花状固体
干 冰
加压
降温
降温
压缩
101kPa
-78.5 0C
升华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
干冰的妙用
人造云雾
贮 存 食 品
人 工 降 雨
大 型 冷 库
P119: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性质
用途
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汽水、碳酸饮料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灭火
能够参与光合作用
温室气体肥料
干冰升华吸热
致冷剂、贮藏食物、人工降雨
化工原料(如:苏打、尿素)
能与别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性、化性)
(化性)
(物性)
(化性)
温室效应
定义
定义:
由于大气压中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气体含量的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成因
防治
原因:
1、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2、森林被大面积的破坏
防治: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2、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补充: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原料:石灰石(石灰石是混合物,主要成分:CaCO3)
反应原理:
CaCO3 CaO + CO2↑
高温
1、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 破坏臭氧层 B、 产生温室效应
C、 产生酸雨 D、 毒害农作物
2、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浓度是否太大的正确方法是( )
A、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带入一杯水
C、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带入一个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B
D
跳过
课堂检测
3、 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大,产生“温室
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为了减少
CO2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B、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B
跳过
4、 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止病虫害
B、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C、CO2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D、施用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
跳过
用装置A来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若要用装置B检验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室按右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验证实验CO2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Ca(OH)2+CO2=CaCO3↓+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取出少量反应后的C中溶液加热,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4) 烧杯D中放在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是 ,证明CO2具有 的性质 。
石蕊试液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H2O+CO2=H2CO3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不能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溶液由红色变回紫色
H2CO3 = H2O+CO2
为什么刚开始生木炭火盆时,墙壁会变得更潮湿,而后才变得洁白呢?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解释。
6.盖房子的时候,通常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然后在房子里生一个木炭火盆,刚开始生木炭火盆时,墙壁会变得湿漉漉,而后才变得洁白。
Ca(OH)2+CO2=CaCO3↓+H2O
C+O2 = CO2
点燃
拓展提升(共18张PPT)
(第2课时)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习目标
初三化学
1、通过自主学习,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学会归纳一氧化碳的性质。
2、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理解碳和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CO2 CO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无色
无色
气态
气态
无味
无味
密度比空气大
能(或可)溶于水
(1体积水溶解约1体积CO2 )
密度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1体积水 溶解约0.02体积CO )
小组合作学习一:一氧化碳的性质
学法指导:边观察演示实验边归纳一氧化碳的性质
( 不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 + O2 == CO2
点燃
1、CO具有可燃性
2
2
燃烧现象:
CO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CO的化学性质
C+CO2 2CO
高温
C+O2 CO2
点燃
CO + O2 == CO2
点燃
2
2
2C+O2 2CO
点燃
炉底:
炉中:
炉口:
2、 CO有毒性
想一想:CO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如何?
(1)中毒的反应原理:
(2)防止CO中毒措施:
(3) CO中毒如何施救: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血红蛋白失去输氧气功能),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气而死亡。
保持室内通风排气
轻度的应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
严重的要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思考:
1、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
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
3、完成课本P122的讨论
目的:泄漏时,可被人及时察觉,避免人中毒或发生其他危险。发现煤气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注意不要立即打开排气扇等电器,防止电器元件引起的火花引燃煤气,发生爆炸。
3、CO具有还原性
CO +CuO = Cu + CO2
现象
玻璃管内的黑色物质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等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气体。
(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操作注意事项:
1、先通CO,后加热。
(让CO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发生爆炸 )
3、实验过程中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在c处加一盏燃着的酒精灯或加装一个气球)。
(因CO有毒,防止其污染空气)
1、能有效避免有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2、充分利用了能源,节约资源;
3、能证明具有CO还原性;
4、能证明有CO2的生成。
思考:右边装置会具有哪些优点?
动动手: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高温条件下,CO与氧化铁反应。
CO+
Fe2O3 =
Fe +
CO2
3
2
3
用途:工业上冶金金属。
高温
CO+金属氧化物 = 金属 + CO2
△
一、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二、CO的用途:
1、CO具有 可燃性
2、CO具有 毒性
3、CO具有 还原性
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冶炼金属
1、燃料
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二:
1、 CO和CO2的相互转化
CO +CuO = Cu + CO2
C +CO2 = 2CO
高温
CO2
CO
C
CO2
CO
CuO
小组合作学习三:知识拓展
CO + O2 == CO2
点燃
2
2
CO
CO2
CO
石灰水
1、怎样除去CO中的CO2
2、怎样除去CO2 中的CO
2、除去CO2 (或CO)
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2
CuO
CO
CO2
(A)
(B)
(C)
1、上图是用H2、C、CO还原CuO的装置 图,其中使用氢气的是( ),使用CO的是( ),使用碳的是( )
2、一种无色气体X和红热的碳反应,得到另一种气体Y,Y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到气体X和红色的物质。试推知: X是( ),Y是( )
3、性质与用途径关系密切,例如,CO可以冶炼金属是利用CO的( ),可以作 燃料是利用CO的( )。
C
B
A
CO2
CO
还原性
可 燃性
小组合作学习四:学以致用
4.有关CO2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溶于水,有毒,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无毒
C. 可溶于水,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
D.因为它有毒,所以不能供呼吸
C
5.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
A.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B.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C.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D.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6、CO和CO2相同的是 ( )
A、分子结构相同 B、化学性质相同
C、组成元素相同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
7、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碳氢 化合物,CO,CO2,和氮的氧化物(如NO)等物质,因而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
(1)尾气中的_________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2)治理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作用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 + 2NO === N2 + 2CO2
催化剂
CO
你能不能将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一方面能避免CO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能源。
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