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7.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聊城模拟)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沿着下列哪条食物链正常流动( )
A.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B.草→食虫鸟→鼠→青蛙
C.草→兔→食草昆虫→猫头鹰 D.狐→兔→蜘蛛→草食物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能量可以沿着该食物链正常流动,A符合题意。
B.鼠是植食性动物吃植物不吃食虫鸟,能量无法正常流动,B不符合题意。
C.食草昆虫吃草不吃兔,能量无法正常流动,C不符合题意。
D.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流动: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2.(2021八上·朔城期末)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面( )
A.动物作为消费者,不起什么作用
B.只有生产者——植物起作用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释放能量
D.动物作为消费者,参加了物质循环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2021七上·会宁期末)秋天农民收割的秸秆可以燃烧,释放的热量,可以让水沸腾。植物中能量最终来源是( )
A.水 B.阳光 C.细胞 D.叶绿体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下来,以化学能的方式储存在有机物中,进入到生态系统,植物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燃烧时,就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都是阳光。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4.(2020七上·宜兴期中)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
A.植物 B.有机物 C.光能 D.分解者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是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
2、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5.(2019八上·西城期中)下列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作为生产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细菌作为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D.蚯蚓等腐食动物也可发挥分解者的功能,但对物质循环并无促进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植物作为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动物作为消费者,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细菌作为分解者,分解出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C正确,蚯蚓等腐食动物也可发挥分解者的功能,对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错误。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6.(2019·龙东)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以植物等绿色植物为主,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消耗大量的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保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同时也净化了环境,因此,“森林是地球之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被誉为“绿色水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难度一般,需要熟记: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几种类型,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
7.(2020·成都)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B.生产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
C.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D.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所以,A、C、D三项都正确。生产者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释放能量,因此生产者的的能量能够流向分解者,B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8.(2020·岳阳)生物圈中如果缺少动物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一般不包括( )
A.促进水循环 B.影响生态平衡
C.影响物质循环 D.影响植物传粉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动物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但不能促进水循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9.(2020·开封)太阳的能量最先进入该食物网的哪一生物体内?( )
A.小麦 B.鼠 C.鼬 D.鹰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随着植食性动物的捕食活动,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当植食性动物被其它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太阳光的光能要参与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通过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图中小麦是生产者。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10.(2020·苏州)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
A.逐级递增 B.逐级递减 C.基本不变 D.随机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由于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的散失等原因,能量沿食物链(网)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的。
故答案为:B。
【分析】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11.(2020七下·雅安期末)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的过度增长 B.常年的水旱灾害
C.臭氧层空洞 D.野生动植物死亡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随着人口的过渡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遵循生态平衡的原理,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
12.(2020八下·重庆期末)民间俗语与文学诗句中都蕴含许多科学道理,下列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苔藓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
D.“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苔藓植物
【解析】【解答】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山不容二虎”,虎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A正确。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的是春天温度适宜,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的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B错误。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黄雀、螳螂和蝉的关系是捕食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的地方都能萌发长成一个植物体。
13.(2020八下·揭西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所在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
A.昆虫 B.鸟 C.青蛙 D.农作物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图中的食物网包含了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可见昆虫以农作物为食物,所以,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即图中的农作物,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4.(2020·台安模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所含能量总和最多的是( )
A.乌贼、牡蛎等软体动物 B.虾、蟹等甲壳动物
C.蓝鲸等大型哺乳动物 D.海洋中的浮游生物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逐级递减的传递。乌贼、牡蛎等软体动物、虾、蟹等甲壳动物、蓝鲸等大型哺乳动物等都是动物;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在海洋生物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数量最多,其体内所含能量总和最多。因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所含能量总和最多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
15.(2020八下·简阳期中)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那么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应是( )(每个图的最下一层表示为树的能量)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由树、昆虫和鸟所构成的食物链是:树→昆虫→鸟。而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树、昆虫、鸟。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16.(2020八下·简阳期中)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有机物中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土壤中的碳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食物中的碳究表面上看是来自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那有机物中的碳其实来源于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17.(2019七上·定远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
B.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时单向的
C.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增的
D.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18.(2018七上·施秉月考)下列哪一个图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鹰、兔子和草类的数量关系(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即草→兔→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靠近食物链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越靠近末端的生物数量越少。因此,草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兔的数量少于草的数量,最少的是鹰的数量。故图中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鹰、兔和草类的数量关系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19.(2018八下·新乡期末)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微生物是( )
A.腐生性微生物 B.寄生性微生物
C.微生物中的生产者 D.固氮菌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A符合题意;
B、寄生是指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不能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微生物中的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但不能对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固氮菌属于异养生物,不能对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循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分解者,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部分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0.(2018八下·新乡期末)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 )
A.光能→化学能→热能 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三种去路,一个是被植物体自身利用,用来进行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产生没有作用的热量;第二个是储存在自己体内的有机物中;第三个是被其它动物等消费者消耗。当绿色植物被植食性动物(牛、马等)取食后,那么这些有机物转变成这些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被这些动物的生命活动所消耗,同时也产生热量。当然这些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中的能量也分被分解者分解。植食性的动物又会被肉食性的动物所捕食,那么有机物又转变成这些动物的体内的有机物,又会被消耗。这样由原来的太阳所获的光能,在一级一级的营养级中,能量就变成有机物的形式、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消耗能量和没用作用的热能三种形式存在。因此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部分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1.(2018八下·市中区期末)在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逐级传递时,能量流动是( )
A.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越快
B.越向食物链的后端,储存的能量越少,也容易循环
C.每一环节都将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向下一环节传递能量大约为10%~20%
D.每一环节都将大部分能量向下传递,自己只将10%~20%的能量用于呼吸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食物链越长,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与传递速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越向食物链的后端,储存的能量越少。能量不能循环流动。B不符合题意。
C.能量传递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将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如生物体呼吸作用消耗,也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故向下一环节传递能量大约为10%~20%。C符合题意。
D.每一环节都将大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生命活动,向下传递的能量只有10%~2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在流动过程中部分能量被生物体呼吸作用消耗,向下传递的能量只有10%~20%。故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物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故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个体数目也会越少。
22.(2018八下·市中区期末)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动物饲养麻烦,花功夫多,投资大
B.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C.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物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家禽家畜的营养级高于植物性食物,能量流失多,食品成本高。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在流动过程中部分能量被生物体呼吸作用消耗,向下传递的能量只有10%~20%。故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物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故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个体数目也会越少。
23.(2019八上·成都期末)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植物体内能量流向动物 B.③表示植物的吸收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①表示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是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A不符合题意;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B符合题意;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动物进行生理活动,C不符合题意;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①表示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是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中.
2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 )
A.虽然二者是各自独立的过程,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
B.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贮存、转移和释放
C.先有物质循环,然后才有能量流动
D.由于有了能量流动,所以才有了物质循环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又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
25.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A.①④⑦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⑤⑥⑦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 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⑦表示分解 者的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故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①④⑦.
故选:A.
【分析】此题是识图选择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的能力,二是考查对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用.据此解答.
二、判断题
26.(2021八上·会宁期末)当动物以植物为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当植食性动物被其他动物捕食 后,能量再次被传递.在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如下:
27.(2020·郴州)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使得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物质的流动是反复循环的,而只有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们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信息流,在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员之间及各个成员的内部都存在着信息交流,彼此间进行着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又称为信息流。
物质流是指物质之间的互相转化、转换、传递的过程.最普遍的就是食物链。
能量流就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伴随着物质(有机物中储存着能量)的传递也发生了能量的传递。
28.(2019八上·禅城期末)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没有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无法进行。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此题说错误。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29.(2019七上·全州期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源于生产者。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太阳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
30.(2018七上·宜兴期中)生物圈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物圈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生物圈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阳光,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1.(2018八下·太和期中)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据此答题。
32.(2018八上·肇庆期末)在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增的(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33.(2016七上·哈密期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随着吃与被吃物质和能量随之一起流动.
34.(2015七上·简阳期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5.(2016八上·阜宁期末)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光能通过食物链会全部流入到消费者体内。(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不循环(只能由 上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②逐级递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命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能量的流动: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 级减少.
三、综合题
36.(2020八上·土默特左旗期中)下图是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的示意图(A、 B、 C、 D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 (填字母)可代表生产者。
(2)从功能上分析,D所代表的生物类群是生态系统中的 。
(3)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4)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 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这些物质又可被生产者利用。
【答案】(1)A
(2)分解者
(3)光合作用
(4)有机物;无机盐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A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图中A表示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2)图中D代表的生物类群是腐生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环境中,被A(生产者)利用。(3)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进入生物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完成,①表示光合作用。(4)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可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分析】据图可知:A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A是生产者;B和C直接或间接捕食A,B和C是动物(消费者);D能够将A、B和C的遗体分解,D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是分解者分解有机物的过程,④是煤和石油燃烧释放二氧化碳过程。
37.(2020八上·万全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气体循环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号码所代表的含义 ① 、② 、③ 、④ 、⑤ 。
(2)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3)由图可以看出, 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
【答案】(1)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动物
(2)④
(3)绿色植物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而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所以,图中号码所代表的含义: ①分解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绿色植物、⑤动物。
(2)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绿色植物细胞中含有线粒体,也含有叶绿体,所以,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④绿色植物。
(3)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即: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出氧气。所以,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部分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8.(2020八上·奇台期末)如图是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过程代表 作用。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 参加物质循环。
(3)干草堆放很久了,会逐渐被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会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 (“促进”或“抑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 中起到重要作用。
(5)我市某精准扶贫对象割草养羊,自力更生。羊本身并不能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但其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可以帮助羊消化纤维素,羊则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看,说明细菌能和动物 。
【答案】(1)呼吸
(2)分解者
(3)促进
(4)生态平衡
(5)共生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使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图中,①过程都能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代表呼吸作用;②过程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图中的①过程代表呼吸作用,②过程代表光合作用;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
(3)羊作为消费者,直接以草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或该动物原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而失去生态平衡。
(5)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因此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也为这些细菌提供共生的场所和食物,细菌和草食动物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关系。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39.(2016八上·盐都月考)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
(1)碳循环是以 的形成进行的。
(2)二氧化碳是通过 作用流向B的。
(3)二氧化碳从A,B,C流向大气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4)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B,C分别属于 、 。
【答案】(1)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
(4)生产者;分解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碳从大气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又通过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流向大气,完成碳循环.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碳从大气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又通过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流向大气,完成碳循环.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
(4)由图可知,B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B为生产者;而B和A都被C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判断C为分解者;A直接或间接地以B(植物)为食,又被C(分解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A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A为消费者。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0.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由 通过 所固定的太阳能.
(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鸡和玉米之间是 关系.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
(4)此生态系统一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答案】(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2)生产者;捕食
(3)分解者
(4)3;玉米→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没有了生产者,也就没有了能量,消费者、分解者就不能获得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鸡吃玉米,因此鸡和玉米之间是捕食关系.(3)一些杆菌和甲烷菌,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在沼气池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甲烷,因此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4)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玉米→人;玉米→猪→人;玉米→鸡→人,一共有3条食物链.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即:玉米→人.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2)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3)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4)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据此解答:
1 / 1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7.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聊城模拟)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沿着下列哪条食物链正常流动( )
A.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B.草→食虫鸟→鼠→青蛙
C.草→兔→食草昆虫→猫头鹰 D.狐→兔→蜘蛛→草食物
2.(2021八上·朔城期末)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面( )
A.动物作为消费者,不起什么作用
B.只有生产者——植物起作用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释放能量
D.动物作为消费者,参加了物质循环
3.(2021七上·会宁期末)秋天农民收割的秸秆可以燃烧,释放的热量,可以让水沸腾。植物中能量最终来源是( )
A.水 B.阳光 C.细胞 D.叶绿体
4.(2020七上·宜兴期中)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
A.植物 B.有机物 C.光能 D.分解者
5.(2019八上·西城期中)下列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作为生产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细菌作为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D.蚯蚓等腐食动物也可发挥分解者的功能,但对物质循环并无促进作用
6.(2019·龙东)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7.(2020·成都)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B.生产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
C.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D.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
8.(2020·岳阳)生物圈中如果缺少动物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一般不包括( )
A.促进水循环 B.影响生态平衡
C.影响物质循环 D.影响植物传粉
9.(2020·开封)太阳的能量最先进入该食物网的哪一生物体内?( )
A.小麦 B.鼠 C.鼬 D.鹰
10.(2020·苏州)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
A.逐级递增 B.逐级递减 C.基本不变 D.随机变化
11.(2020七下·雅安期末)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的过度增长 B.常年的水旱灾害
C.臭氧层空洞 D.野生动植物死亡
12.(2020八下·重庆期末)民间俗语与文学诗句中都蕴含许多科学道理,下列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苔藓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
D.“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3.(2020八下·揭西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所在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
A.昆虫 B.鸟 C.青蛙 D.农作物
14.(2020·台安模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所含能量总和最多的是( )
A.乌贼、牡蛎等软体动物 B.虾、蟹等甲壳动物
C.蓝鲸等大型哺乳动物 D.海洋中的浮游生物
15.(2020八下·简阳期中)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那么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应是( )(每个图的最下一层表示为树的能量)
A. B.
C. D.
16.(2020八下·简阳期中)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有机物中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土壤中的碳
17.(2019七上·定远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
B.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时单向的
C.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增的
D.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18.(2018七上·施秉月考)下列哪一个图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鹰、兔子和草类的数量关系( )
A. B.
C. D.
19.(2018八下·新乡期末)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微生物是( )
A.腐生性微生物 B.寄生性微生物
C.微生物中的生产者 D.固氮菌
20.(2018八下·新乡期末)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 )
A.光能→化学能→热能 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
21.(2018八下·市中区期末)在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逐级传递时,能量流动是( )
A.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越快
B.越向食物链的后端,储存的能量越少,也容易循环
C.每一环节都将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向下一环节传递能量大约为10%~20%
D.每一环节都将大部分能量向下传递,自己只将10%~20%的能量用于呼吸
22.(2018八下·市中区期末)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动物饲养麻烦,花功夫多,投资大
B.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C.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23.(2019八上·成都期末)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植物体内能量流向动物 B.③表示植物的吸收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 )
A.虽然二者是各自独立的过程,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
B.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贮存、转移和释放
C.先有物质循环,然后才有能量流动
D.由于有了能量流动,所以才有了物质循环
25.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A.①④⑦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⑤⑥⑦
二、判断题
26.(2021八上·会宁期末)当动物以植物为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
27.(2020·郴州)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使得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28.(2019八上·禅城期末)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没有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无法进行。
29.(2019七上·全州期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源于生产者。
30.(2018七上·宜兴期中)生物圈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判断对错)
31.(2018八下·太和期中)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判断对错)
32.(2018八上·肇庆期末)在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增的(判断对错)
33.(2016七上·哈密期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判断对错)
34.(2015七上·简阳期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5.(2016八上·阜宁期末)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光能通过食物链会全部流入到消费者体内。(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36.(2020八上·土默特左旗期中)下图是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的示意图(A、 B、 C、 D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 (填字母)可代表生产者。
(2)从功能上分析,D所代表的生物类群是生态系统中的 。
(3)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4)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 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这些物质又可被生产者利用。
37.(2020八上·万全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气体循环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号码所代表的含义 ① 、② 、③ 、④ 、⑤ 。
(2)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3)由图可以看出, 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
38.(2020八上·奇台期末)如图是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过程代表 作用。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 参加物质循环。
(3)干草堆放很久了,会逐渐被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会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 (“促进”或“抑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 中起到重要作用。
(5)我市某精准扶贫对象割草养羊,自力更生。羊本身并不能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但其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可以帮助羊消化纤维素,羊则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看,说明细菌能和动物 。
39.(2016八上·盐都月考)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
(1)碳循环是以 的形成进行的。
(2)二氧化碳是通过 作用流向B的。
(3)二氧化碳从A,B,C流向大气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4)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B,C分别属于 、 。
40.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由 通过 所固定的太阳能.
(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鸡和玉米之间是 关系.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
(4)此生态系统一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能量可以沿着该食物链正常流动,A符合题意。
B.鼠是植食性动物吃植物不吃食虫鸟,能量无法正常流动,B不符合题意。
C.食草昆虫吃草不吃兔,能量无法正常流动,C不符合题意。
D.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流动: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2.【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下来,以化学能的方式储存在有机物中,进入到生态系统,植物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燃烧时,就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都是阳光。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是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
2、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5.【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植物作为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动物作为消费者,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细菌作为分解者,分解出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C正确,蚯蚓等腐食动物也可发挥分解者的功能,对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错误。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6.【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以植物等绿色植物为主,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消耗大量的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保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同时也净化了环境,因此,“森林是地球之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被誉为“绿色水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难度一般,需要熟记: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几种类型,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
7.【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所以,A、C、D三项都正确。生产者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释放能量,因此生产者的的能量能够流向分解者,B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动物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但不能促进水循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9.【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随着植食性动物的捕食活动,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当植食性动物被其它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太阳光的光能要参与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通过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图中小麦是生产者。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10.【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由于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的散失等原因,能量沿食物链(网)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的。
故答案为:B。
【分析】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11.【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随着人口的过渡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遵循生态平衡的原理,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
12.【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苔藓植物
【解析】【解答】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山不容二虎”,虎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A正确。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的是春天温度适宜,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的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B错误。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黄雀、螳螂和蝉的关系是捕食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的地方都能萌发长成一个植物体。
13.【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图中的食物网包含了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可见昆虫以农作物为食物,所以,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即图中的农作物,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逐级递减的传递。乌贼、牡蛎等软体动物、虾、蟹等甲壳动物、蓝鲸等大型哺乳动物等都是动物;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在海洋生物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数量最多,其体内所含能量总和最多。因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所含能量总和最多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
1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由树、昆虫和鸟所构成的食物链是:树→昆虫→鸟。而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树、昆虫、鸟。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16.【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食物中的碳究表面上看是来自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那有机物中的碳其实来源于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17.【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1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即草→兔→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靠近食物链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越靠近末端的生物数量越少。因此,草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兔的数量少于草的数量,最少的是鹰的数量。故图中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鹰、兔和草类的数量关系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19.【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A符合题意;
B、寄生是指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不能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微生物中的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但不能对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固氮菌属于异养生物,不能对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循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分解者,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部分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0.【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三种去路,一个是被植物体自身利用,用来进行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产生没有作用的热量;第二个是储存在自己体内的有机物中;第三个是被其它动物等消费者消耗。当绿色植物被植食性动物(牛、马等)取食后,那么这些有机物转变成这些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被这些动物的生命活动所消耗,同时也产生热量。当然这些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中的能量也分被分解者分解。植食性的动物又会被肉食性的动物所捕食,那么有机物又转变成这些动物的体内的有机物,又会被消耗。这样由原来的太阳所获的光能,在一级一级的营养级中,能量就变成有机物的形式、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消耗能量和没用作用的热能三种形式存在。因此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部分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1.【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食物链越长,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与传递速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越向食物链的后端,储存的能量越少。能量不能循环流动。B不符合题意。
C.能量传递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将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如生物体呼吸作用消耗,也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故向下一环节传递能量大约为10%~20%。C符合题意。
D.每一环节都将大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生命活动,向下传递的能量只有10%~2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在流动过程中部分能量被生物体呼吸作用消耗,向下传递的能量只有10%~20%。故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物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故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个体数目也会越少。
2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物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家禽家畜的营养级高于植物性食物,能量流失多,食品成本高。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在流动过程中部分能量被生物体呼吸作用消耗,向下传递的能量只有10%~20%。故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物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故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个体数目也会越少。
2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①表示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是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A不符合题意;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B符合题意;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动物进行生理活动,C不符合题意;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①表示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是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中.
24.【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又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
2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 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⑦表示分解 者的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故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①④⑦.
故选:A.
【分析】此题是识图选择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的能力,二是考查对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用.据此解答.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当植食性动物被其他动物捕食 后,能量再次被传递.在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如下: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物质的流动是反复循环的,而只有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们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信息流,在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员之间及各个成员的内部都存在着信息交流,彼此间进行着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又称为信息流。
物质流是指物质之间的互相转化、转换、传递的过程.最普遍的就是食物链。
能量流就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伴随着物质(有机物中储存着能量)的传递也发生了能量的传递。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此题说错误。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太阳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物圈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生物圈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阳光,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1.【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据此答题。
32.【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33.【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随着吃与被吃物质和能量随之一起流动.
34.【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5.【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不循环(只能由 上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②逐级递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命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能量的流动: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 级减少.
36.【答案】(1)A
(2)分解者
(3)光合作用
(4)有机物;无机盐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A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图中A表示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2)图中D代表的生物类群是腐生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环境中,被A(生产者)利用。(3)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进入生物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完成,①表示光合作用。(4)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可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分析】据图可知:A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A是生产者;B和C直接或间接捕食A,B和C是动物(消费者);D能够将A、B和C的遗体分解,D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是分解者分解有机物的过程,④是煤和石油燃烧释放二氧化碳过程。
37.【答案】(1)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动物
(2)④
(3)绿色植物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而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所以,图中号码所代表的含义: ①分解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绿色植物、⑤动物。
(2)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绿色植物细胞中含有线粒体,也含有叶绿体,所以,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④绿色植物。
(3)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即: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出氧气。所以,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部分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8.【答案】(1)呼吸
(2)分解者
(3)促进
(4)生态平衡
(5)共生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使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图中,①过程都能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代表呼吸作用;②过程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图中的①过程代表呼吸作用,②过程代表光合作用;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
(3)羊作为消费者,直接以草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或该动物原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而失去生态平衡。
(5)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因此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也为这些细菌提供共生的场所和食物,细菌和草食动物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关系。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39.【答案】(1)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
(4)生产者;分解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碳从大气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又通过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流向大气,完成碳循环.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碳从大气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又通过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流向大气,完成碳循环.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
(4)由图可知,B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B为生产者;而B和A都被C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判断C为分解者;A直接或间接地以B(植物)为食,又被C(分解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A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A为消费者。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0.【答案】(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2)生产者;捕食
(3)分解者
(4)3;玉米→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没有了生产者,也就没有了能量,消费者、分解者就不能获得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鸡吃玉米,因此鸡和玉米之间是捕食关系.(3)一些杆菌和甲烷菌,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在沼气池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甲烷,因此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4)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玉米→人;玉米→猪→人;玉米→鸡→人,一共有3条食物链.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即:玉米→人.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2)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3)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4)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据此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