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东部灾害区是我国的重灾区,表现为:(1)这里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洪水、暴雨集中;(2)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影响较多,北部有旱灾和虫灾;(3)灾害种类多;(4)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
二、地震灾害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各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不同,各地区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及地质条件存在差异,造成各地质灾害的分布不同。
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乱砍滥伐等都可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三、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我国地域辽阔、海陆兼备,季风气候不稳定,气象灾害复杂多样。
四、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五、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害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因此生物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
【特别提醒】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六、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1.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环境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原因及危害分析如下所示:
3.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
【例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材料二 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1)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2)我国泥石流多发于哪一季节?其原因是什么?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
(1)我国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
(2)中国泥石流成因存在地域差异。
【思路点拨】第(1)题,结合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表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属于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结合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分析原因。第(2)题,川滇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和东北山地的泥石流是由降雨引起的,降雨较为集中的季节为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泥石流是由冰川融水引起的,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易引发泥石流。
【参考答案】(1)地表崎岖;夏季多暴雨;黄土广布,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
(2)夏季。夏季降水多,洪流大;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例2】根据持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干旱指标监测,2010年3月22日,亚洲多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见,除我国外,3月22日亚洲旱情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_____半岛,该半岛此季节的盛行风源地是_______________。
(2)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市)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旱,“土壤龟裂”的景象处处可见。除此之外,旱灾对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与阴天相比,晴朗少云的白天土壤更易失水,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C三地也是我国旱灾多发地区,其中A地旱灾多出现在______季,B地旱灾多见于______月,C地则常遭遇秋旱,上述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
(1)干旱分布的主要区域在我国、非洲东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
(2)土壤龟裂图显示干旱程度。
【思路点拨】第(1)题,亚洲地区旱情严重地区除我国、印度半岛,还有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3月(春季)盛行东北风,来源于中高纬度的亚洲大陆内部。第(2)题,从生产、生活、生物等方面分析危害。第(3)题,晴天太阳光热多,地温高,蒸发旺盛。第(4)题,结合图示知A地是华北地区,春旱严重;B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有伏旱;C地是华南地区,秋旱严重;都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有关。
【参考答案】(1)中南 中高纬度的亚洲大陆内部
(2)空气干燥、地表径流水位大幅下降、动植物死亡,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工业停产、经济损失惨重
(3)晴天大气透明度好,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地温较高,土壤水分易蒸发而失水
(4)春 7、8 受季风影响(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2月21日,新疆塔城地区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强的一次暴雪,最厚处达40厘米以上,风口风力达10级以上。
材料二 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说出冰雪大量融化后可能带来的危害。
【解析】根据图例可分析出该地的降雪量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地形分析降雪分布成因。冰雪融化可引发洪涝,诱发地质灾害。
答案:(1)山地多或盆地周围多于盆地内部。冷空气势力强,活动频繁;水汽较充足;遇山地地形抬升,易形成降雪。
(2)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大量雪水在山区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答出3点即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0年8月以来,我国甘肃舟曲、四川绵竹和汶川、云南贡山等地相继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而连续的暴雨给救灾又带来困难。
(1)上述几个泥石流发生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试分析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分析甘肃舟曲、四川绵竹和汶川、云南贡山几地共同的地理位置。第(2)题,结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分析,该地区处于地质活动带上,多地震,岩体破碎;处于横断山区,山体陡峭;属于季风气候区,多暴雨;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冲刷严重。
答案:(1)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形陡峭。
(2)位于地质活动带上,岩体破碎脆弱(多裂隙);山体陡峭;多暴雨;植被少。
3.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造成粮食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灾害是干旱与洪涝,主要原因是降水不稳定。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造成渭河流域洪水泛滥。
答案:(1)干旱与洪涝。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不稳定,降水不稳定,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2)理由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够,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地上“悬河”。
4.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旋涡,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是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读江苏省龙卷风发生次数(1951~2007年累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江苏省龙卷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2)龙卷风的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江苏省龙卷风发生次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从地形、天气分析。第(2)题,主要分析龙卷风造成的损失、危害。防御措施可以加强监测、预报,加固基础设施,大力加强宣传,人人积极参与。
答案:(1)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沿海多,内陆少(东南多西北少;东多西少;大型水体多;丘陵山地少)。
沿海地区(东南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加之夏季的高温闷热天气,龙卷风多发。
(2)危害:强风使庄稼果木瞬间被毁,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受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龙卷风的跟踪监测、预报;加固房屋等基础设施;大力加强宣传,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