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教师用书配套课件:选修6.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教师用书配套课件:选修6.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图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9-20 22: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不合理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这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世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
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一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可能导致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携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造成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还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和防治措施
荒漠化是指主要产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在我国,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问题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四、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下面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分析森林破坏对世界环境的影响。
【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上羊绒品质最高的阿尔帕斯羊生长在我国的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羊绒产量受草场载畜量的限制。
草场退化及防治措施
(1)结合上图分析,假设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全球变暖对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羊绒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针对鄂尔多斯高原出现的环境问题,简述鄂尔多斯羊绒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
(1)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鄂尔多斯高原的煤矿资源。
(3)年降水量不变,全球变暖。
【思路点拨】第(1)题,假设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全球变暖会导致鄂尔多斯高原蒸发量增加,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导致草场退化,进而影响羊绒产量,影响羊绒产业的发展。第(2)题,鄂尔多斯高原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羊绒业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保护当地环境,避免在开矿、放牧等生产活动中的生态问题,另外要加强对草场和牧羊的科学管理。
【参考答案】(1)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羊绒产量减少,影响羊绒产业的发展。
(2)合理利用资源(放牧、樵采、开垦、采矿);培养良种羊;人工培育优质草场;退耕还草等。(答出其中的3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相关链接】解答有关环境问题题目的步骤
(1)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及分布。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分布等。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分析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例2】读我国南方某省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1)据图分析该省区土地利用方式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2)为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
(1)各类土地资源构成比例。
(2)各类土地利用结构比例。
【思路点拨】根据题中南方某省区域信息,对比土地资源构成比例和土地利用结构比例,耕地利用比重较大,林地、草地比重较少,说明耕地面积扩大是建立在宜林、宜牧土地比重减少的基础之上的,过度开垦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加剧(或森林破坏)。针对当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应当根据土地资源构成情况,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状况,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开发。
【参考答案】(1)问题: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或红色荒漠化等。(答出一点即可)
原因:大量宜林宜牧地变为耕地。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结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婆罗洲之心”计划是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三国政府为保护婆罗洲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共同推出的一项重大绿色环保计划。“婆罗洲之心”位于加里曼丹岛的中心地带,是文莱、印尼、马来西亚三国边界沿线一条狭长的热带雨林,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生物物种丰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两处同时拥有黑猩猩、大象和犀牛群落的林地之一。近年来,在利益的驱动下,该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了惊人破坏。一方面,砍伐森林,出口木材;另一方面,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
(1)“婆罗洲之心”计划所保护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具有怎样的影响?
(2)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植被?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作用,答题时要注意“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第(2)题,保护森林资源要从经济、技术、教育、法律等方面入手。
答案:(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等。
2.2010年6月17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其主题是“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结合中国荒漠或荒漠化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荒漠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成因。
(2)B所示地区出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多选)
A.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B.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
D.气候变暖,蒸发旺盛,已成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E.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
(3)A地是荒漠化较快的地区,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对地理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荒漠或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于北方。这是因为该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较少,且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天气。第(2)题,B地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其土地荒漠化类型为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这与该地区冬春多大风天气和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有关。第(3)题,A地荒漠化的快速发展主要与该地区对草原和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有关,因而该地区防治荒漠化方面应加强草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应加强区域合作,共同解决荒漠化问题。
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或西北与华北地区)。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天气。
(2)ABE
(3)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挖、滥牧和过度开垦;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用水;加强区域合作。
3.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生态功能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生态功能区中水质较好的是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甲生态功能区对乙生态功能区所起的作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
【解析】甲区位于河流的上游,为河流的发源地,水质好,要保护好生态植被和图中湖泊,因为其对河流下游水量、水质及生态环境都有影响。乙生态功能区为河口湿地,有利于保护河口生物和海岸线,降解河流污染。
答案:(1)甲 理由:甲区位于河流上游,远离城市;有湖泊调节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稳定径流;提供优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
(3)为河口生物提供栖息环境,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线,抵御海水对海岸线的侵蚀;降解河流污染,净化水质等。(答出两点即可)
4.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所示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乙类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大量砍伐导致森林资源锐减;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水土流失严重;新疆位于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荒漠化严重;广东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严重。
答案:(1)森林锐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酸雨危害
(2)土质疏松;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3)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回答其中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