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 第2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端午粽 第2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5 08:29:55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0.端午粽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01
02
03
目 录
01.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听朗读,想一想,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理解
yí dào duān wǔ jié wài pó zǒng huì zhǔ hǎo yì guō zòng
一 到 端 午 节,外 婆 总 会 煮 好 一 锅 粽
zi pàn zhe wǒ men huí qù
子,盼 着 我 们 回 去。
“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由“盼着我们回去”可以看出端午节也是一个全家团聚的节日。
你从这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理解
zòng zi shì yòng qīng qīng de ruò zhú yè bāo de lǐ miàn
粽 子 是 用 青 青 的 箬 竹 叶 包 的,里 面
guǒ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zhōng jiān yǒu yì kē hóng hóng de zǎo
裹 着 白 白 的 糯 米,中 间 有 一 颗 红 红 的 枣。
这一句写了粽子的做法、原料。“青青的” “白白的”“红红的”写出了作者对粽子的喜欢。
从这一句你了解到了什么?
课文理解
阅读方法解密:巧用修饰词
概念:修饰词是用来说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如颜色、形状、性质等)的词语。
效果: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课文理解
wài pó yì xiān kāi guō gài zhǔ shú de zòng zi jiù piāo chū yì gǔ
外 婆 一 掀 开 锅 盖,煮 熟 的 粽 子 就 飘 出 一 股
qīng xiāng lái bāo kāi zòng yè yǎo yì kǒu zòng zi zhēn shì yòu nián yòu tián
清 香 来。剥 开 粽 叶,咬 一 口 粽 子,真 是 又 黏 又 甜。
“飘出一股清香”暗示了外婆煮的粽子很好吃。“又黏又甜”具体写出了粽子的味道。
从哪里可以看出粽子好吃呢?
课文理解
wài pó bāo de zòng zi shí fēn hǎo chī huā yàng yě duō
外 婆 包 的 粽 子 十 分 好 吃,花 样 也 多。
这一句是过渡句,过渡到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粽子花样多。
说说这一句的作用?
课文理解
chú le hóng zǎo zòng hái yǒu hóng dòu zòng hé xiān ròu zòng
除 了 红 枣 粽,还 有 红 豆 粽 和 鲜 肉 粽。
这句话具体写了粽子的花样多。
从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理解
wǒ men zài wài pó jiā měi zī zī de chī le zhī hòu wài
我 们 在 外 婆 家 美 滋 滋 地 吃 了 之 后,外
pó hái huì zhuāng yì xiǎo lán zòng zi yào wǒ men dài huí qù fēn
婆 还 会 装 一 小 篮 粽 子 要 我 们 带 回 去,分
gěi lín jū chī
给 邻 居 吃。
写了外婆让“我们”带粽子分给邻居吃,由此可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无私。
从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理解
zhǎng dà le wǒ cái zhī dào rén men duān wǔ jié chī zòng zi
长 大 了 我 才 知 道,人 们 端 午 节 吃 粽 子,
jù shuō shì wèi le jì niàn ài guó shī rén qū yuán
据 说 是 为 了 纪 念 爱 国 诗 人 屈 原。
这一句具体写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这一句写的是什么?
02.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延伸问题
端午节要吃什么 ?
端午节要吃粽子。
延伸问题
粽子是什么样的?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延伸问题
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课文结构
端午粽
原料
花样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纪念屈原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具体写了粽子的原料,外婆做的粽子花样多,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03.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包粽子
糯米白花花,粽叶儿手中拿,
小姐妹包粽子嘛,唱起那个歌呀,
乐呀乐哈哈,,七不隆冬采冬采,,
八不隆冬采呀,小姐妹包粽子嘛,
唱起那个歌呀,乐呀乐哈哈。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了我们爱国主义情怀。
同学们,下节课见!10.端午棕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做法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纪念屈原
端午粽 花样 红枣粽 红豆棕 鲜肉粽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不能现场让学生学习包粽子,成为了本课最大的遗憾。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