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要下雨了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一、教材简说
《要下雨了》 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全文共9个自然段,3幅标图,主要从“ 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虽然文字浅显,但是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 系,教给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行为变化来预测天气的方法,有机地渗透身边的 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 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天气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 习用“要下雨了,(谁×怎么样)”说话。
3.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
4,指导学生用“看、读、议、读”的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在朗读中理解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之情。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 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叉会有什么变化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 要下雨了》 。
3.板书“ 下雨了” ,引导学生发现“ 下雨了” 与“ 要下雨了”的不同。
温塬:要下雨了,是说现在还没有下雨。下雨了,是说现在已经在下了。
温塬的陈述很清楚,语言也很简练。让我感到很欣喜。
二、充分读书,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边听边特别留心生字的读音 ,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听后简单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4.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5.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板书:小 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
6.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2自然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 (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问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的问号。
(引导学生加上动作读出问的语气。)
(5)先指名读第3自然段,然后教师逐句引读。
师:因为要下雨了,所以—— 生:空气很潮湿。
师: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 生: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
师 :因为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 以——
生:燕子低飞捉虫。
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注意句末感叹号。
朗读指导:读出燕子边飞边说的着急。
(6)说话训练 :
小燕子正忙着( )!
( )正忙着( )!
1——3段出现了对话,这里可以训练孩子们说话的方位感,小白兔是抬头喊燕子的,燕子是低头跟小白兔说话的。请两个孩子面对面演一演,读好对好。
2.学习第4-6自 然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 ,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 出示“是要下雨了吗 ”请学生读。
学生对“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相信是要下雨了吗?”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答案,一些人说相信,一些说不相信。然后我请大家在书上找找句子,讨论得出小白兔不肯定是不是要下雨,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先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 ,然后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第4-6自然段。
过渡: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 大家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第7-9自然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 可以换成什么词 (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他怎么做了 自 主学习第7-9自 然段
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4)“消息” 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5)内化语言:小兔是怎样把消息告诉蚂蚁的,你 能学着小兔说说吗
孩子们对演一演,想象说话很感兴趣,纷纷要当小白兔,一个孩子说“小蚂蚁,要下雨了,你快回家吧,你这么小,会被雨淹死的。”我表扬说:“真是一只善良的小白兔。”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别人,用关心的语气说话。
四、学生分角色朗读1—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1-8自然段,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内化语言
1.口头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 )。
(2)要下雨了,小 鱼( )。
(3)要下雨了,蚂蚁( )。
(4)要下雨了,天气( )。
2.练习朗读第9自然段。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 ,哗 ,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从哪些地方看出雨真的下起来了 (“哗,哗 ,哗” 、 “真的” 。)
朗读指导 ,读 出雨下得很大。
3.看 图复述课文。
给插图配音 :根据插图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学生最喜欢哪个部分就先试
着复述那一部分,等一会儿,举行配音比赛 ,看看谁是最佳配音演员。
大部分孩子还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都是在背诵,我觉得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以后的课堂中还要注重。
二、课后延伸
1.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
2.同学们 ,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天要晴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课中,教师还向孩子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烟树等一些自然界地神奇现象,告诉孩子人类通过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总结了很多规律,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
三、练习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指导识字、写字。
1.指导识字。
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
先同桌互相说说 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2.指导写字。
“吗”、“吧”都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3、完成课后练习。 先让生观察这些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 临写
双人旁的字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花了比较多的时间。
4、用 “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共20张PPT)
14.要下雨了
第一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2
字词学习
3
课文浅析
1
课前导入
目录
1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我们一看到乌云、闪电就预料要下雨了。文中有几位小动物居然也能神奇地预料要下雨,让我们一起认识这几位小“气象员”吧!
助读资料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又慢又快。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2
字词学习
易读错字
pō
chén
坡
沉
潮
伸
kòng
xiāo
mèn
xī
空
闷
呢
消
息
shēn
cháo
ne
yāo
腰
湿
shī
bān
搬
xiǎng
响
学习生字
直
zhí
书写指导:框内是三横。
组词:直起腰 直哆嗦
造句:他直起腰来,看了看远处。
音序:Z
结构:上下
部首:
学习生字
呀
yɑ
书写指导:“牙”的第二笔为横折。
部首:口
组词:哎呀 好呀
造句:哎呀,小明摔倒了!
音序:Y
结构:左右
学习生字
边
biān
书写指导:“辶”的捺要长一些。
部首:辶
组词:旁边 一边
造句:课堂上,老师边写边讲这道难题。
音序:B
结构:半包围
学习生字
呢
ne
书写指导:左边“口”写得小一些。
部首:口
组词:下着雪呢 下着雨呢
造句:外面下着雨呢。
音序:N
结构:左右
学习生字
吗
mɑ
书写指导:“马”竖折折钩的竖要稍斜一下。
部首:口
组词:好吗 美吗
造句:妈妈,您现在过得好吗?
音序:M
结构:左右
学习生字
吧
bɑ
书写指导:“巴”里面有一竖。
部首:口
组词:来吧 前进吧
造句:孩子,到妈妈这儿来吧!
音序:B
结构:左右
学习生字
加
jiā
书写指导:横折钩下边要偏左些。
部首:力
组词:加快 加油
造句:运动员们加快了脚步。
音序:J
结构:左右
多音字
哗
mēn(闷热)
mèn(烦闷)
huā(哗啦)
huá(喧哗)
闷
理解词语
潮 湿:
透 透 气:
连 忙:
消 息:
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造句:老爷爷的褥子是潮湿的,怎么睡觉呢?
指呼吸新鲜空气。
造句:太闷了,我要出去透透气。
赶紧,急忙。
造句:妞妞见一位老爷爷上车了,连忙站起来让座。
指人或事物的动向或变化的情况。
造句:爸爸说要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xiāo xi
cháo shī
tòu tou qì
lián mánɡ
3
课文浅析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感觉天阴沉沉的。
第二部分(第 2-8 自然段):
小白兔遇到小燕子、小鱼、蚂蚁,他们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赶忙往家跑。
第三部分(第 9 自然段):
形象地描写了下雨的情景,从而证实了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预测。
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文中感受到了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