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 )
①燃料燃烧②光合作用③动植物呼吸④微生物分解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B. C. D.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炉子上只要放一壶水就能防止煤气中毒
B.无铅汽油的使用可以提高城乡空气质量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D.低碳生活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4.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A.氦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5.下列有关CO2的实验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6.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 )
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7.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纸张要双面使用 B.坐公交车代替开私家车出行
C.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D.利用生活垃圾发电
8.“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举措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以步行、单车形式代替燃油车辆进行日常出行
B.冬季取暖以电、天然气代替燃煤,有效防治酸雨
C.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电和每一张纸
D.促进农村秸秆还田和启动各种粪污资源化利用
9.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 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10.俗称“干冰”的物质是( )
A.二氧化锰 B.固体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
12.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13.将CO2通入下列液体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水 B.稀硫酸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14.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二、填空题。
15.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 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 结合,致使人体缺 。
16.请你根据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寓示的含义是 。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
(3)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
(4)请你再举两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例1: 例2: 。
17.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 .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 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18.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化学功不可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材料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其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
(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 (填名称),请选出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填序号)。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露天焚烧秸秆 ③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 ⑤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长征五号B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使推进剂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9.在用石灰浆刚粉刷过墙壁的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 ,② ,因为有 生成,墙壁表面有一层水珠,过一段时间由于炭火的烘烤,墙壁不但干燥得快,而且由于生成有 ,变得又白又坚硬.
20.对物质进行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
(1)物质①的化学式是 ;
(2)物质②的组成元素有 种;
(3)物质③中的阳离子符号是 ;
(4)写出CO2转化为物质④的化学方程式 ;
(5)物质⑤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三、实验探究题。
21.“化学多米诺”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可使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F中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注: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
(3)D中看到的现象是 ;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E中看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用G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
22.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常温下,CO2 难溶于饱和 NaHCO3溶液。
(1)仪器 X 的名称是 ,仪器 Y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 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常温下,下列收集 CO2 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 NaHCO3 溶液法
(4)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下列关 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A.a 接 cB.a 接 dC.b 接 cD.b 接 d
(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①F 烧杯中 (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②D 处紫色的石蕊试液 ,E 处的澄清的石灰水 。写出 E 处发生 反应的方程式
(6)小明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
(填一种厨房调味品)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 利用矿泉水瓶、橡胶塞等组装了如图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
请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四、解答题。
23.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
(2)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 ,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三亿个家庭计算,每天向大气中排放 kg二氧化碳(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
③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填“增加”“减少”“不影响”):方法一 ;方法二 。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训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D; 6.C; 7.C; 8.C; 9.A; 10.B; 11.C; 12.B; 13.D; 14.C;
二、填空题。
15.血红蛋白;氧;氧; 16.全球变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排放出的CO2和汽车排放的尾气;节约纸张,就是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17.冶炼金属或炼铁或做燃料;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H2O+CO2=H2CO3; 18.二氧化碳;①③⑤;2H2+O22H2O;1:8; 19.C+O2CO2;CO2+Ca(OH)2═CaCO3↓+H2O;H2O;CaCO3; 20.C2H5OH;三;Na+;CO2+H2O═H2CO3;+4;
三、实验探究题。
21.分液漏斗;集气瓶;没有达到白磷燃烧的着火点;D中有液体进入且产生气泡;CaCO3+2HCl=CaCl2+H2O+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CO2+H2O═H2CO3;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2.长颈漏斗;锥形瓶;A;CaCO3+2HCl=CaCl2+H2O+CO2↑;b;A;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变红色;有白色沉淀生成;CO2+Ca(OH)2═CaCO3↓+H2O;醋;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四、解答题。
23.不同;前者指碳元素,后者指二氧化碳;不正确;C+O2CO2;2.64亿;沼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循环,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