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1 07:3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东西方文化系列之
交流的使者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古代,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往返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使者之一:阿拉伯的商人
阿拉伯的商人在商旅往来中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
伯商人
亚洲
欧洲
非洲
“阿拉伯数字”真的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吗?
古印度人(创制)
→阿拉伯人(传播)
→欧洲
想一想:
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 “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并传遍世界.
手工艺品
行走沙漠的工具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数学:
花剌子密是杰出的数学家。他的《积分和方程计算》,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教科书。代数学和用阿拉伯数字的计数法,都是通过这部书传入欧洲的。
医学:
拉齐斯,巴格达国家医院院长,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医学集成》外科串线法的发明者。阿维森纳(即伊本·西那)是杰出的医学权威,被誉为“医中之王”。《医典》
天文:
阿拉伯帝国在许多地方都设有专门的天文学研究机构。阿拉伯学者制造了不少比较精密的天文仪器,这些天文仪器直到16世纪还为欧洲所利用。阿拉伯的天文学者辈出,花剌子密、白塔尼、科尔多瓦的马吉里提等。
使者之二: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17岁时随其父前往中国。在中国得到忽必烈的赏识,为大汗效力。其职责主要是到各地视察。17年后从海路回国,留下了亘古名著《马可·波罗行纪》,为世人所称道。
中亚
里海
波斯湾
红海
亚历山大港
“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
1298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狱友鲁思梯谦笔录成书,名为《马可·波罗行纪》,成书之后广为流传,使得西方人得以了解东方之富庶,文化之发达,并对以后新航路开辟有所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马可故居
除了我们本节课学到的文明交流的和平方式,你还能再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吗?
张骞通使西域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