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2 21:16:39

文档简介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50分
c9. c
3.D
4
C29.C
综合题(每空格2分

3)核糖体、内质网
⑧⑨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加神经和体液
降反馈
减少增加
内负变成外负

(2)膜

4)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胰岛素和抗
结合,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4h后,胰岛素分泌减少,大量的胰岛素和抗体分离,能」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生物试卷
【完卷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下列关于人体淋巴、血浆、组织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者本质上都是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
B.血浆中蛋白质、二氧化碳的含量均高于组织液
C.淋巴回流进入血浆不需要经过生物膜
D.胰岛素需经过组织液、血浆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4.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
A.HCO3-、Fe2+ B.SO42-、K+ C.Ca2+、Cl_ D.Na+、Cl_
5.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
A.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B.肝糖原的合成
C.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6.有关突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消耗ATP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
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B.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a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
D.电表①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1次偏转
8.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小脑和脑干 B.小脑和脊髓 C.脑干和脊髓 D.只有脊髓
9.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
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
10.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 离子通道
C.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11.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
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D.感受器受到抑制
12.有关促胰液素的发现和生理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促胰液素能促进胰液的分泌
D.斯他林和贝利斯能大胆质疑权威,并大胆提出假设,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13.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是( )
A.神经中枢 B. 效应器 C.突触 D.感受器
14.有关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原
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
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
15.给病人输氧时必须同时输入一定量CO2,以刺激病人的正常呼吸,此调节方式为()
A.体液调节 B.激素调节 C.神经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16.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后,若结核杆菌入侵,会出现( )
A.吞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 B.卡介苗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C.抗体进入宿主细胞消灭抗原 D.效应T细胞使结核杆菌裂解
17.增加神经细胞外的K+浓度,则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如何变化
18.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D.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说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19.下列有关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液中的盐酸杀灭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B.皮肤、黏膜等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C.消化道、呼吸道的内表面不属于第一道防线 D.第一道防线在免疫中意义不大
20.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
B.T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消除病毒
D.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1.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但体重却普遍增加。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有关结果如下图(图中“—”表示抑制)。高中学生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因此会改变靶细胞中的信号通路,不能抑制食欲,导致体重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瘦素作为激素所进行的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瘦素作用范围广
B.在反馈调节的作用下,正常条件下人体内瘦素含量会保持相对稳定
C.推测出现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
D.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瘦素受体基因只存在于靶细胞中
22.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 B.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
C.甲、乙、丙的核遗传物质相同,mRNA完全不同
D.丙可完成核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
23.右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能以此方式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组细胞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
B.甲状腺细胞与下丘脑细胞
C.反射弧中相邻的神经元
D.根尖成熟区相邻的细胞
24.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B.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有①②③
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25.CD/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是HIV攻击的对象。HIV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目前暂未研发出HIV的有效疫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上述传播途径,HIV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
B.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彻底清除病毒的抗体
C.HIV增殖会引起人体CD/T细胞数量下降
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
26.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B.C.D.
27.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
28.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B.甲的含义是汗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涉及的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29.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A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活动属于反射
C.刺激A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30.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迅速失活或被移走
C.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
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方式相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每空2分)
36.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免疫过程。
(2)图中c是____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________。
(3)与e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
(4)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填图中字母)
(5)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37.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__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5)人大量饮水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________,尿量会________。
38.科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该方法利用的是一种快速诊断免疫试纸,可根据检测结果是否呈“阳性”来进行初步诊断。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手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针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引起该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2)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乙图代表④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则兴奋的传递方向与___ (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电流表B发生____次偏转。
(3)若刺激丙图①时,⑥处没有出现图乙的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____递质。
(4)IAS是一种罕见的低血糖症,其致病机理是机体能产生胰岛素抗体,该抗体在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能和胰岛素结合,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在胰岛素分泌减少时,亲和力降低,抗体和胰岛素分离,胰岛素又能正常起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是 _____。IAS患者在饭后半小时的血糖浓度_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正常人,饭后4小时,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则会迅速下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