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透镜_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透镜_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5 16: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透镜~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必过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5cm
B.一定等于5cm
C.一定大于5cm
D.可能小于5cm,也可能大于5cm
3.在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
B.欣赏鱼缸中的鱼
C.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D.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4.如图所示,A、B、C、D在凸透镜主光轴上,F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哪个位置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6.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不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酒和凸透镜对光产生折射,出现放大的像
B.空杯时,“七仙女”的图片可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小,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
第6题图 第8题图
7.实验室备有序号为1、2、3的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20cm时,1、2、3三个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A.f2>f3>f1 B.f1>f2>f3
C.f2>f1>f 3 D.f3>f2>f1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8.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________透镜,乙透镜是_________透镜。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从12cm变化到18cm的过程中,调节光屏的位置,光屏上先后成放大和缩小的像,那么凸透镜焦距f的取值范围是 。
10.如图,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 立的,P位于A的_________侧。
11.现在许多手机都用上了双摄像头,即广角(焦距短)
+长焦镜头(焦距长)组合来实现光学变焦。当想要拍摄广角照片时,可以使用 (选填“左”或“右”)摄像头取景,此时如果不改变手机与景物的距离,想要拍长焦的照片,除要切换摄像头外,还需要 (选填“伸长”或“缩短”)镜头与感光板之间的距离,结果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甲所示,在白纸上画两个箭头。当将半杯水放在纸前从左向右移动时,会出现乙图的景象,则装有水的玻璃杯的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 镜。如果把乙图中的白纸向后移动,使它远离玻璃杯,则乙图中透过玻璃杯看到的下方的箭头 (填“会”或“不会”)改变方向。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3.根据凹透镜的性质完成光路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做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并画出光线a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每空3分,共36分)
15.如图甲所示,A、B(或C、D)两个凸透镜的制造材料不同,球形表面的弯曲程度相同;A、C两个凸透镜的制造材料相同,球形表面的弯曲程度不同。
(1)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制造材料的关系时,应选
取_________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目的是控制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相同,仅改变______。
(2)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时,应选取_____两个凸透镜;让与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两个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图乙),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时,光屏上可以看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如果只将蜡烛和光屏位置调换,也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_(选填字母)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相同。
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
(4)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
(5)随着蜡烛的燃烧,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出现偏移,此时可以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即可。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A A D B C C A
8.凸 凹
9.6cm<f<9cm
10.倒 右
11.左 伸长 变大
12.凸透 不会
13.
14.
15.(1)A、B(或C、D) 球形表面的弯曲程度 材料
(2)A、C 凸透镜表面弯曲程度越大,凸透镜的焦距越小
16.(1)点燃 (2)放大 光路可逆 (3)B 照相机 (4)虚 (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