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3节同步练习(沪粤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小明身高1.76m,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如果小明远离平面镜1m,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教室内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人们在探索太阳光过程中,发现有些光是人眼无法直接觉察的,这些光称为不可见光,其中______能使被照物体发热明显,具有强的热效应;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______的缘故;小区汽车的出入口处经常立有一块______镜,可以让司机看到周围的情况。
3.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检测视力,视力表镜中的像是一个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是根据光的______原理形成的,图中人的眼睛与镜中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
4.在距离平面镜10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成_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距离平面镜_____cm;若将平面镜移到原来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了_____cm,此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小”或“ 不变” 或“变大”)。
5.身高1.75m的小松站在穿衣镜前1m处,像到穿衣镜的距离是______m,此时像高为______m。
6.伴着绿水青山的理念,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好,一群小鸟栖息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静的湖边,如图所示。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当我们看到小鸟倒影时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光到我们的眼睛。
7.小红站在平面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向着_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照射。
8.如图所示,是某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___________,镜中视力表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光的反射”或“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二、作图题
9.根据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在图甲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 AB;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画出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0)
10.如图所示,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三、单选题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四名同学在方格纸上记录了一对同样大小的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N为玻璃板,M为方格纸,黑点为记录下的蜡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医者仁心,逆行而上。下列一些医护工作者的做法和用到的器械中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牙科医生常常需要把小平面镜放到火上烧一烧才放入患者的口中,目的是为了消毒
B.耳科医生检查耳道时需要在头上戴一个凸透镜,目的是要将目光会聚到耳道
C.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因为听诊器能增大声源振动的幅度,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
D.在人群密集区域,医生用体温枪快速检测行人的体温,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强
13.人们照镜子时,总是面镜去看,其原因是走近时( )
A.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更清晰
B.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人看到的像也会变大
C.只有面镜时,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
D.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也不变
14.下图中,用光的反射解释的现象是( )
A. 日食B. 照镜子C. 射击瞄准D. 小孔成像
15.关于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
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
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6.如图是用墨水成像观看日食的情景。在容器中装上黑墨水放在太阳下,通过水面可看到太阳的像。关于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正确的是的( )
A.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是平面镜B.这个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这个像是实像D.这个像比太阳小
17.小阳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B.以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为参照物小阳是运动的
C.穿衣镜中小阳的像逐渐变大
D.2s后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与小阳的距离是2m
18.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A的像与蜡烛B不再重合
四、实验题
19.在图甲“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为了探究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选用两支___________的蜡烛。
(2)关于实验中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保持平面镜竖直,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个角度,像会逆时针转到另一个位置;
B.将平面镜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像的位置也将向左移动相等的距离;
C.从没有点燃的蜡烛这一侧看到点燃蜡烛的火焰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3)根据实验得出的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作出图乙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___________
2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记下E和F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应选在__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A. 几乎无光的实验室 B. 有阳光的实验室
(2)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___________;用两个相同的棋子E和F,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棋子E有两个像,为了让这两个像靠得更近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的角度,使像重合
(4)实验中小明看到的棋子E的像偏暗,可以用___________方法使看到的像亮些。
A.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E
B.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F
C.换用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5)实验中,小明改变___________,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分析数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6)小明放学乘地铁时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看到了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粗略测量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小明站在站台上,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___________(填“虚”或“实”)像落在___________上;
小明记录下自己的位置,然后用直尺量出___________的距离;
根据“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原理,上述步骤中量出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
(7)测量结束后,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小明在原地等候,此时小明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安全门之间的间距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3 不变 镜面反射
2.红外线 漫 凸面
3.虚 光的反射 4.6
4.虚 10 20 不变
5.1 1.75
6.虚 有
7.4 不变 衣领
8.5m 光的反射
9.
10.
11.B
12.D
13.A
14.B
15.D
16.A
17.C
18.C
19.相同 C
20.B 像的位置 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A A 棋子E的位置 虚 广告牌 该位置到门 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