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2 22: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活动,创建同盟会和提出三民主义学说的史实;
2、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
3、通过学习孙中山先生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历史,从而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本课重点
1、同盟会的成立;
2、三民主义内容及作用。
三、情景导入
材料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
1、国家领导人对孙中山的评价为什么如此之高?孙中山早年从事了哪些革命活动?
通过学习本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
四、新课讲授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人物知识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2、阅读教材
材料一:吾国人读书,非骤能从政;即从政矣,未必骤秉国钧。倘殚心力以求作相,久不可期,然后为医,无论良医不易为,即努力为之,晚矣!我意一方致力政治,一方致力医术,悬其鹄以求之,庶有获也。
——孙中山
想一想:结合材料阅读教材,说说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后来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
总结:孙中山早年的规划是行医和政治并行。后来因为民族危机的刺激,同时受到西方教育、国外生活求学经历影响,弃医从政。从此走向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3、阅读材料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节选自孙中山《上李傅相书》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4、整理归纳
通过阅读教材,请归纳。当孙中山认识到自上而下的改革行不通后又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总结: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3)1895年10月,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革命思想传播与革命团体的建立
通过阅读教材,讲述《辛丑条约》签订后,出现了哪些资产阶级革命著作和革命团体?有哪些影响?
总结:
著作 革命团体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光复会 华兴会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2、同盟会
材料一:近得孙文自美洲来书,不久将游日本,孙文于革命名已大震,脚迹不能履中国一步,盍缓时日以俟其来,以设会之名奉之孙文,而吾辈得以归国,相机起义,事在必成。
总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于是以他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的呼声出现了,中国同盟会也由此应运而生。
(1)阅读教材,请总结中国同盟会的基本情况。
时间 1905年8月
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 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刊物 《民报》
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三民主义
(1)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名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想一想:这三大主义各有什么内涵?
总结:
内容 民族 民权 民生
对应内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思想内涵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地位 前提 核心 发展补充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先行者。他一生努力,“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无人怀疑,他的名声和威信也正是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起来的。孙中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真诚的爱国者,他的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革命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六、随堂练习
1.(2020 河北秦皇岛期中)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不包括(  )
A. 1894年上书李鸿章请求变法自强
B.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C. 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
D. 1895年筹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2.下列属于中国同盟会创立的机关报是( )
A.《新青年》
B.《万国图志》
C.《新人民》
D.《民报》
3.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该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中国同盟会
4.(2019山东潍坊)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还倡言“推翻旧政府”
“立党救国”。这反映了 (  )
A. 维新变法影响深远 
B. 中国同盟会力量壮大
C. 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D. 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
5.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 )
A. 西方列强
B. 满清政府
C. 少数民族
D. 北洋军阀
七、巩固练习
1.(2020河北邯郸)某校拟办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展览,以下内容中能够体现他为实现民主共和所做的重大贡献的是 (  )
①创建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领导武昌起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21 河北定州期末)孙中山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同情农民。在联络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他开始感觉到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初步意识到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和农民“分头合作”,才能实现革命目的。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提出了(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
D. 土地私有
3.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
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4.(2021 河北张家口期中)“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 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 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 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5.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 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 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 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
随堂练习:
1.A
2.D
3.D
4.C
5.B
巩固练习
1.C
2.C
3.A
4.B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