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初中历史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内容是:
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以及刘邦,项羽的楚汉战争。所以这堂课的内容对于前一课《秦王扫六合》中有关秦始皇这个人物来说是一个补充,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秦始皇。同时从另一方面看,本课对于以后的内容来说,又是一个转折。因为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吸取前代的历史教训,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所以本节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知识能力目标:掌握秦暴政的表现及陈胜、吴广起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 。通过对对联拓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同时通过对湘西里耶出土的秦简知识的补充有助于人们对湮没已久的秦朝历史的了解,尤其是人们对湘西的重新认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陈胜、
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领导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学法:
角色扮演法
引导讨论法
比较分析法
小活动:
材料一、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
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二、秦朝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
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农民收获物三分之二。
材料三、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
长城,征调30万,南守五岭,又征调50余万,
修阿房宫、骊山陵墓,又征调70余万,加上修
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材料四、秦二世即位,下令将秦始皇无子嫔妃全部陪葬、
活埋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诛杀兄弟,
姊妹22人,杀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
秦的暴政: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法残酷
秦二世统治更加黑暗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五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意义
三步曲
原因
经过
结果
角色扮演
请学生表演历史剧———《大泽乡起义》
(五位学生,一名讲述以过,两名演陈胜、吴广,两名演群众)
大泽乡
陈
陈
陈
陈
(张楚)
秦末农民起义后期:
项羽、刘邦起义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破釜沉舟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
翻阅秦末农民战争这一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我们不仅产生这样疑问:“为什么手拿铁锄、木棒的农民起义军能将拥有庞大军队的秦帝国推翻 ”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认为,秦朝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它却是中国政治体制发生重大转变的一个时期,因为这种体制从秦朝开始,就一直沿袭到了辛亥革命以前。但是目前关于秦王朝的文献资料和文物遗存极少,号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西安兵马俑坑虽然规模宏大,但令人遗憾的是没有相关文字记录。这次里耶秦简的出土,其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他同时强调,这次里耶秦简的出土也必将在世界汉学研究中书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湘西里耶——秦简
考古队员在简牍出土现场
考古专家在对简牍进行清洗
仍保持墨迹清晰的简牍
楚汉之争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广纳人才,势力
壮大。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项羽
刘邦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在巨鹿之战上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与刘邦争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以致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结合书上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秦末农
民战争
楚汉
战争
战争性质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农民战争
顺口溜:
始皇修建阿房宫,
骊山陵墓万人动。
徭役兵役极繁重,
死刑车裂十多种。
陈胜吴广起义中,
推翻秦朝立大功。
项羽巨鹿战强秦,
刘邦建汉歌大风。
看谁找的多 (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族诛连坐
党的十七大提出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 结合本课所学的内容,联系当前实际情况,谈谈我国政府所实行的惠民政策.
议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