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化学反应。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生认知过程分析:从开放体系到密闭体系、实验思维转换;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质量到微粒质量的理性思维转换。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班、摄像头
实验仪器:具支试管、试管、烧杯、托盘天平、镊子、锥形瓶、石棉网、坩埚钳、酒精灯、气球、试管夹
实验药品:红磷 、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镁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播放视频】神舟十一飞天 【讲述】化学变化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以将神舟十一送上太空。那么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 【观看】 【倾听】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述】一个问题的提出,我们首先要对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才能最终得到实验结论。 【探究活动】【讲述】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是我们对课本实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进行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更加简便,误差更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思考】 【观察】 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回顾天平的使用方法,从而为自己动手实验打下基础。
【提问】哪位同学能将实验现象与我们一同分享?红磷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不能用清晰的语言解释给大家听? 【探究活动】【实验二、实验三】老师做的实验得出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结论,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请同学们参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得到现象的原因。 实验注意事项: 1、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分工,做好记录。 2、汇报时要说:“我是某某,我代表第几小组汇报,我们做的实验是… …。我们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是… …;得到的结论是… …。 【回答】 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填写学案】 学生齐读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实验结论。 【思考】 【设计实验】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二】请某某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其他小组补充。 【讲述】请你们小组齐读一下你们的实验原理、现象与结论。 【实验三】请某某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 【讲述】请你们小组齐读一下你们的实验原理、现象与结论。 【汇报】【实验二】汇报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结论等。 【倾听】 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学案 【汇报】【实验三】汇报实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结论等。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补充实验4、镁带燃烧。 【交流讨论】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到底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出现像实验3与附加实验中这样质量不相等的情况、 【微课】补充实验5、碳酸钠与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思考】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 【交流讨论】 【回答】 进一步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验证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质量守恒
【结论一——定律】【板书】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个定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交流讨论】 1分析室温时20克食盐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得到120克食盐水.符合质量守恒吗 2请用符号和数字描述下列反应过程? 【结论二——解释】【板书】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2、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3、过量的反应物不能计入生成物质量。 【倾听】 【填写学案】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倾听】 【记录】 提出问题,突破“参加反应的物质”
【提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为什么是守恒的?我们能不能从微观角度深入分析一下呢? 【设计活动】水通电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请同学们根据桌面上的水分子模型,将这一过程体验一下,观察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提问】请同学们给我们讲解一下,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论三——微观解释】【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活动】 【汇报】倾听并补充 【整理】填写学案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当堂检测】请同学们完成学案当堂检测上的习题。 【讲述】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波义耳和拉瓦锡做过相似的实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总结】 【完成习题】完成并讲解习题 【倾听】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理解: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实验放在密闭容器中
过量的反应物不能计入生成物总质量
微观解释: 原子的种类不变
反应前后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不变
【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主要内容和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以及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探究和实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验技能。在课本原有基础上对红磷燃烧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得操作更加简便、误差更小,且无污染。设计微课,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全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模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微观认识质量守恒的实质,即“三不变”。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中的不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理解还仅限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转换、变式和应用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