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8 17:28:18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14课 同 仇 敌 忾 抗 战 到 底
主备人:邓永凯 常君峰 课型:预习+展示+反馈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中共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掌 握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列表复述战役 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拟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学得论从史出方法
重现情景体验情感 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讨论探索 多角度分析国共合作抗日的战线,战场及不同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
思想意识 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及人民武装是抗日中流砥柱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七大的内容、七大的意义
三.学法指导
1.列表归纳法。本课中涉及三个重要战役,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加以对比归纳
从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战绩、意义等详细比较 。
2.读图学习法。 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学习台儿庄战役时,根据图例观察日军进攻的方向,推断日军下一步行动计划,从而了解台儿庄战役的背景。其次是运用地图,如把台儿庄战役放在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后这一历史背景下,不仅看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南下、打通津浦线的进程,而且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抗日还是比较积极的。
四、自学导航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指挥者_______________
台儿庄战役 战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
百团大战 战绩: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
中共七大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投降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五.问题探究
1、 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2.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3、 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结局如何?对中国有何影响?
六、目标检测
1. 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2. 70 年前,国民党爱国将领李宗仁领导指挥的是:( )
A.西安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3.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 辽沈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4. 下列属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战役有:( )
①平型关战役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辽沈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 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6. 下列对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7. 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
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写出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和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
(2)结合材料二写出抗战中两例著名战役及抗战胜利的标志。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本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回眸八年抗战》,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
同仇敌忾 抗战到底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12课 民 族 危 机 空 前 严 重
主备人:邓永凯 常君峰 课型:预习+展示+反馈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
掌 握 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课文复述史实 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注意捋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
研究资料理解原因 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处心积虑、蓄谋策划,蒋介石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
讨论探索辩证分析 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化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主义民族情感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对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必须进行历史清算
思想意识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
二、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 http: / / www.xkb1.com )
三、学法指导
1.通过指导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四、自学导航
时间:
地点:
一、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政策:
结果:
影响: 开始了。
1、日军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
背景 2、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3、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而蒋介石不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时间:
人物: 、
经过: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二、西安事变
(双十二事变)
中共出发点: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
中共主张 争取一切力量抵抗 。
2、中共代表: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 ,西安事变得到 。
影响: 中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五、问题探究
1. 日本侵略者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2. 西安事变最后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并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六、目标检测
1、参考右图,你知道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
A.四一二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重要原因是: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 D、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
3、中共制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矛盾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多数国民党将领要求与共产党合作
C、国共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D、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解决
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5.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6、西安事变之所以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C.中共方面作出的巨大的努力 D.蒋介石先生作出了重大让步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
(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3)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
(4)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5)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谈谈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吗?
七、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本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全民族抗战开始》,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13课 全 民 族 抗 战 开 始
主备人:邓永凯 常君峰 课型:预习+展示+反馈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中共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八一三事变的概况。
掌 握 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的史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南京大屠杀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教材 从课文和插图中认识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体验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民族情怀,控诉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收集资料鉴别整理 归纳抗日前期日军的侵略过程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继承先烈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思想意识 仇恨法西斯,愿为人类的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
二.学习难点与重点
学习重点 “卢沟桥事变”
学习难点 通过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险恶用心
三、学法指导
1.整合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理清线索,形成认知历史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直接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状态,教师则起促进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四、自学导航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七事变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大屠杀 遇害人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题探究
1. 看一看“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2. 说说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相比,它们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通过以上所学并结合以前知识,概括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4. 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事件?
六、目标检测
1、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2.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3.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为国捐躯的将领是(  )
A.吉星文、金振中 B.吉星文、佟麟阁C.金振中、赵登禹 D.佟麟阁、赵登禹
4.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北京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6、参考右图: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
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
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7. 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以为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和后退。
——第二十九路军司令部命令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军队什么样的精神?
(3)在二十九路军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哪两位?
(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什么国民政府的态度前后有如此大的变化?
2、材料一: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为掩盖罪行,日军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在上面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
材料二:某日,中国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后反绑,排列成行,用枪扫射后,弃尸江,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请回答:(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史上日军制造的哪两起屠杀事件?
(2)它们是分别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3)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想法?
七、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本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同仇敌忾抗战到底》,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