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测练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掳去( ) 惊骇( ) 震悚( ) 惶急( ) 诘问( )
模样( ) 憎恶( ) 积攒( ) 田埂( ) 针灸(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 )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
3.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A.切切察察——
B.絮说——
②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顺顺流流——
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谋死——
④我惧惮她什么呢!
惧惮——
4.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 、 。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长江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7.下面有三个句子,原文共有五十多字,请把它改成只有三十多字的两句话,要使原意无损,语言更简明。
原文:①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②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③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改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用鲁迅的小说集名将悼念鲁迅的挽联补充完整。
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
二、同步解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10.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选文中“我”对阿长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3.结尾一句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美文赏析
三袋米
王恒绩
①这是个特困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便去世了,只给娘俩儿留下了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②那时,村里没有电,儿子每天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清清晰晰地将母爱密密地缝进儿子的衬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班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长高了。
③这年秋天,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此时,积劳成疾的母亲却因患病已干不了农活,家里有时连裹腹之粮都没有。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三十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的。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却固执地说:“不!”母子二人僵持着。母亲见说不通,便挥起粗糙的巴掌,结结实实地甩在了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④儿子终于回到学校上学去了。没多久,母亲来到学校,一瘸一拐地挪进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锁紧了眉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立刻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⑤又一个月初,母亲又背着一袋米一瘸一拐地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来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又红了脸不吱声了,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⑥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呵斥道:“哎,我说你怎么顽固不化呀!这杂色米你今天是怎样背来的,还怎样背回去!”
⑦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打湿了衣襟:“大师傅,我跟您实说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亲挽起裤脚,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回了学校……”她又解释说,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米,然后捱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摸地回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再送到学校……
⑧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泪流满面。他扶起母亲:“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米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心领了,求您一定为我保密,谢谢!”
⑨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⑩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⑾三年后,儿子化蛹为蝶,以627分的成绩翩翩飞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台上堆着三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台下鸦雀无声。最后,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⑿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瘸一拐地往台上挪。儿子惊呆了,随后,他猛扑上前,搂住母亲,号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14.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含辛茹苦 B.裹腹之粮 C.班驳陆离 D.书声朗朗
15.第②段中画线句化用了《游子吟》,其作者是___
A.唐代诗人韩愈 B.唐代诗人孟郊 C.宋代诗人苏轼 D.宋代诗人孟郊
16.第⑦段中母亲的叙述在记叙顺序上属于____,母亲叙述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从中看出母亲 的品质。
17.“一瘸一拐”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用意是 。
18.题目“三袋米”在文中的作用是⑴________;⑵________
四、创新作文
请给阿长或《三袋米》中伟大的母亲写一段颁奖词。
【链接】:颁奖词是授奖会上评价获奖者的成就、赞美他的精神的话语。颁奖词语言凝练,篇幅短小,既有概括性,又不失形象性。
示例: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谢延信是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1973年,他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人。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大会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78字)
【参考答案】
一、
1.lǔ hài sǒnɡ huánɡ jié
mǔ zēng wù zǎn gěng jiǔ
2.①姆 ②琐 ③哀 慕 ④模
3.①A.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B.絮絮叨叨地说。
②即“顺顺溜溜”,顺当。
③谋杀。
④害怕。
4.《朝花夕拾》,周树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5.(1)我一直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2)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3)常常对我讲“长毛”。
(4)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
(5)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6.B
7.①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
②把书打开,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8.彷徨
二、
9.“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
10.朴实,善良,关爱孩子。由鄙视到敬意。
11.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人。
12.列举省略。
13.抒情;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
三、
14.A
15.B
16.插叙。 母亲逼着儿子来读书,自己忍着腿病外出为儿子乞讨粮食。
吃苦耐劳 意志顽强 为了能让儿子上学而忍辱负重
17.强调了母亲腿疾严重,突出了母亲克服病痛而养育儿子的拳拳爱心
18.⑴“三袋米”为全文的线索。 (2)“三袋米”上凝聚着伟大的母爱
四、要求:能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语句通畅,层次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