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碳-氧平衡·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考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及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型广,综合性强,有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多种题型。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分与联系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主,常有实验探究题,涉及多个知识点。
2.主要是考核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意义。并且考查人类对于植被和生物圈的认识和做法,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知识比较简单,试题浅显,在综合题中偶有出现。
碳-氧平衡: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与区分
(一)碳-氧平衡
1.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碳—氧平衡的破坏主要原因是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
3.碳—氧平衡的维持(预防)措施
(1)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
(2)开展国际合作,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2.场所: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
3.公式
4.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另一部分转化成热能释放出去。
6.影响因素:
(1)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最大,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
(3)氧气: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增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呼吸作用减弱。
7.农业应用
(1)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根的吸收。
(2)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
(3)延长果实储藏时间:通过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来降低呼吸作用,延长保藏时间。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强弱是有差别的。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
1.实验一:种子萌发释放热量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内的温度升高。装有煮熟的种子的暖水瓶内温度不升高。
(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放出了能量。
2.实验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3.实验三: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燃烧的蜡烛放进乙瓶里,火焰没有立刻熄灭。
(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吸收了氧。
三: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植被的概念: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
荒漠
热带雨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四: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森林覆盖率低: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五: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保护植被
实践:绿化校园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
区别 部位 叶绿体 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
条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转变 能量储存 释放能量
联 系 ①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呼吸作用提供原料;
②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产物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供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包括光合作用的产物的运输;
③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示例1:(2020?张家界)如图是玉米植株置于一定条件下,测定其叶肉细胞内二氧化碳(用CO2表示)利用情况的示意图(①、②表示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表示细胞结构中的线粒体,②表示细胞结构中的叶绿体
B.甲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丙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光合作用
C.乙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D.丁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B
【解析】A、图中①表示细胞结构中的线粒体,②表示细胞结构中的叶绿体,A正确;
B、甲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丙图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表示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B错误;
C、乙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部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C正确;
D、丁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叶绿体不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还从大气中吸收部分二氧化碳,D正确。
一.选择题
1.(2020?威海)如图是在一个晴天中某植物两种生理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曲线a、b分别表示( )
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吸收作用、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吸收作用 D.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2.(2020?永州)以下措施不利于种子贮藏的是( )
A.减少种子的含水量 B.适当降低贮藏温度
C.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D.增加氧气的浓度
3.(2020?阜新)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交换作用
4.(2020?盐城)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C.呼吸作用对生物圈中氧气含量没有影响
D.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5.(2020?广州)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6.(2020?济宁)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达到增产目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白天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
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农作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增强光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7.(2020?广州)要提高农场温室大棚中蔬菜的产量,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夜间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调整蔬菜种植间距,合理密植
C.夜间开灯,延长光照时间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8.(2020?遵义)遵义各地区都有部分农户利用大棚种植草莓增加收入。以下是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温室大棚草莓产量的措施是( )
A.适时松土
B.防治病虫害
C.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D.定期除草
9.(2020?遵义)北方地区部分居民过冬,在自家修建的地窖中储存新鲜蔬菜。一个地窖密封较长时间后再次打开,进入前需先向地窖内通风,原因是( )
A.增加地窖内氧气含量
B.降低地窖内氧气含量
C.降低地窖内温度
D.增加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10.(2020?呼和浩特)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B.植物细胞核中的DN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C.绿色植物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
D.没有绿色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
11.(2020?孝感)孝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土壤板结,两者根的呼吸作用会受到影响
B.若施肥过多,两者会出现“烧苗”现象
C.两者一生中由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两者种子结构中的胚乳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分
12.(2020?乐山)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对粮食增产没有意义的是( )
A.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B.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
C.多通氧气勤灌溉,尽量让植物生长在氧、水充足的环境中
D.大棚种植的植物,在白天适当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13.(2020?潍坊)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间松土能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竞争,与呼吸作用无关
B.用透气性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存
C.风干后的小麦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D.零下低温有利于新鲜水果、蔬菜的保鲜
14.(2020?云南)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5.(2020?昆明)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的措施是( )
A.农田松土 B.合理密植 C.带土移栽 D.人工授粉
16.(2021·南充)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以下对绿色植物的认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B.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17.(2021·新疆)卧室不宜摆放过多绿植,其原因是( )
A.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B.植物会导致室温过高
C.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D.植物散发的香味太浓
18.(2021·眉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贮存能量到有机物
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有机物中能量
C.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白天仅由光合作用供能,夜晚仅由呼吸作用供能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19.(2021·黑龙江)蔬菜、水果低温冷藏的目的是( )
A.防止水分散失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 D.防止细菌侵入
20.(2021·河南)“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二.实验探究题
21.(2020?鄂尔多斯)实验探究。
清晨,不少市民喜欢到绿树成萌的公园散步,晨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小明对此产生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小明取同一植物大小相同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图1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环境条件下24小时,观察量筒中液面变化。
(1)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
(2)实验现象:A枝条量筒液面比B枝条量筒液面________。
(3)实验得出的结论腾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小明将图2密闭装置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测定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曲线图,图4表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和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
(4)图3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是________(填字母)。
(5)叶肉细胞在图3中c点进行的生理过程与图4中________(填序号)过程相对应。
(6)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7)据图3可知,一天中________时左右氧气浓度最高,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最佳时间。
三.综合题
22.(2020?阜新)图一表示叶芽结构,图二表示枝条,图三表示叶片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________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了图二所示的结构。图二中的④是由图一中的________(填序号)发育成的。
(2)图三中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________(填序号)组成。植物细胞内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3)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________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图三中的________(填序号)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23.(2020?湘西州)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相关气体,A、B为细胞内相关细胞结构;图乙为探究温度影响该植物合成有机物(葡萄糖)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若②可以引起温室效应,则②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结构B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作用。
(2)图乙中,该植物在温度约为30℃时,合成葡萄糖的量最高;超过该温度,随温度升高,合成葡萄糖的量________。
(3)A代表线粒体,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________作用,该生理活动能分解有机物, 释放________。
(2)种植大棚蔬菜可以弥补蔬菜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你认为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点)
24.(2020?赤峰)我市建成多个草莓生产基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如图1是草莓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甲、乙表示细胞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甲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绿色植物通过该结构的生理活动,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2哪一装置来检测物质②________。(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用2B铅笔涂黑)
(3)草莓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结构[乙]的呼吸作用,其实质是________,释放能量。
(4)草莓传粉不足会造成减产,为了增加产量,果农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5.(2021·云南)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范围越来越广。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大树等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4)图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______(填序号)。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在一天的24小时中只有白天有光的时候进行,大约6时至18时之间进行,而呼吸作用不受光的限制,在24小时中都能进行,所以图中的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曲线,b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曲线。故A正确。
2.【答案】D
【解析】我们知道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如果要保存种子,不让其萌发,需要减少种子的含水量、适当降低贮藏温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外界条件都可取,增加氧气的浓度利于种子呼吸,不利于种子贮藏不可取,
3.【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所以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呼吸作用。
4.【答案】C
【解析】A、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A正确;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
C、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吸收氧气,对生物圈中氧气含量有影响,C错误;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特征,只要有生命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
5.【答案】C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
6.【答案】D
【解析】A、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正确;
B、向温室中冲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环境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正确;
D、农作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错误。
7.【答案】A
【解析】A、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A错误。
B、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内蔬菜的产量,B正确;
C、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反之,则减产,C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D正确。
8.【答案】C
【解析】A、适时松土是促进根的呼吸,从而促进蔬菜的生长;
B、防治病虫害是为了减少能量的流失,从而提高产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产量;
D、定期除草可减少杂草与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养料等,提高农作物产量。
因此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可直接提高温室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是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9.【答案】A
【解析】地窖内储存的蔬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为增加地窖内氧气的浓度,进入前要通风。
10.【答案】B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A正确;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其中光合作用只生成葡萄糖,而DNA和蛋白质是通过其他方式合成的,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C正确;
D、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没有绿色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D正确。
11.【答案】C
【解析】A、若土壤板结不透气,将会影响根的呼吸作用,A正确;
B、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B正确;
C、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错误;
D、水稻和小麦都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所以两者种子结构中的胚乳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分,D正确。
12.【答案】C
【解析】A、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正确;
B、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呼吸作用减弱,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B正确;
C、要合理灌溉,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的呼吸作用,C错误;
D、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提高产量,D正确。
13.【答案】B
【解析】A、田间松土,保证土壤透气,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A错误;
B、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增殖,B正确;
C、风干后的小麦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过呼吸作用较弱,C错误;
D、低温有利于新鲜水果、蔬菜的保鲜,如冰箱冷藏2℃左右,D错误。
14.【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促进有机物的合成。
15.【答案】B
【解析】A、农田松土排涝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根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是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属于使农作物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的措施,B符合题意;
C、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C不符合题意。
D、人工授粉是为了使植物更好完成传粉和受精。与光合作用原理无关,D不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ACD.根据分析可知,ACD正确。
B.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过程。活的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都会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B错误。
17.【答案】C。
【解析】植物在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卧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人与植物争氧,使卧室内的氧气过少,二氧化碳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一般卧室里不宜摆放过多绿植,这是因为植物要呼吸,消耗氧气。
18.【答案】C。
【解析】A.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贮存能量到有机物中的过程,A正确。
B.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的过程,B正确。
C.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白天和夜晚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C错误。
D.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D正确。
19.【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
20.【答案】C。
【解析】综合分析选项: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C.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都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总量,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不有利于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21.【答案】(1)叶片的有无;(2)低;(3)叶是蒸腾作用是主要器官;(4)b、d;(5)①②⑤⑥;(6)光合作用;(7)18。
【解析】(1)图1中A的叶片多,B的叶片少,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片的有无;
(2)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慢。原因是,A枝条叶的数量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是来自量筒中的水;
(3)实验得出的结论:叶是蒸腾作用是主要器官;
(4)图3表示夏季晴朗的室外测定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当曲线上升时,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bd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5)c点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氧气全部都由光合作用吸收和释放,因此叶肉细胞在图3中c点进行的生理过程与图4中①②⑤⑥过程相对应;
(6)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7)据图3可知,一天中18时左右,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最佳时间。
22.【答案】(1)分生;①(2)⑦;叶绿体;生产(3)蒸腾;⑦
【解析】(1)图一中分生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了图二所示的结构。图二中的④是由图一中的 ①幼叶发育成的。
(2)图三中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植物细胞内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 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图三中的⑦叶脉中的导管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23.【答案】(1)二氧化碳;光合;(2)逐渐减少;(3)呼吸;释放;(4)增加或延长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夜间降低温度等。(答一点即可)
【解析】(1)燃烧煤和石油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它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②可以引起温室效应,则②表示二氧化碳,①表示氧气,A表示线粒体,B表示叶绿体。结构B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
(2)从图示中很明显地看出在30℃时,葡萄糖的合成量最高;当超过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合成的葡萄糖的量逐渐减少。说明温度影响植物合成葡萄糖量。
(3)该植物细胞通过B叶绿体合成有机物的同时,也通过A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部分有机物(葡萄糖等)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4)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或延长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24.【答案】(1)叶绿体;碳﹣氧相对平衡(2)B(3)有机物分解(4)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授粉
【解析】(1)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图1中表示的结构是叶绿体,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化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了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同时产生了氧气,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相对平衡。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如图2的B装置来检测物质②二氧化碳。
(3)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草莓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结构[乙]的呼吸作用,其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草莓传粉不足会造成减产,为了提高授粉率,增加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辅助授粉,通过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授粉可以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从而提高产量。
25.【答案】(1)非生物;分解者(2)树→木蚁→啄木鸟(3)光合(4)②③④ ;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故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树→木蚁→啄木鸟。
(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故大树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4)由题图可知:图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②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所以,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以下几点为可行的建议:①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②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手、洗菜、洗澡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浇花。③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
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④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⑤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⑥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