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14 09:11:19

文档简介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练习
一、单选题
(2021八下·南昌期中)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诗句中,对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②—登高瞭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
C.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昆仑山脉位于①和②两区域分界线上
B.划分①和④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C.划分②区域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D.划分③和④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
B.②地区气候寒冷,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
C.③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民居屋顶坡度较大
D.④地区海拔高,冬寒夏凉,地广人稀
(2021八下·南昌期中) 2021年3月1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北方地区多地遭沙尘暴侵袭,这是今春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生大范围沙尘暴天气,也是京津冀地区首次遭受严重沙尘影响。读北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北方地区各地共同具有的自然特征是(  )
A.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D.植被类型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黄土地”,②地是“黑土地”
B.①地以平原为主,②地以高原为主
C.①地盛产大豆,②地盛产花生
D.①地耕地以旱地为主,②地耕地以水田为主
6.当遇到沙尘暴天气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避免在广告牌和树底下逗留
B.必要出行时戴上口罩,注意安全
C.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
D.在灰尘较大的公路上骑车应快速行驶
7.(2016·阳东模拟)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2)下列数据中,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  )
A.5℃ B.8℃ C.﹣4℃ D.16℃
(2021八下·南昌期中)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特征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自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不包括(  )
A.农业 B.人种 C.地形 D.气候
9.英雄城南昌地处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10.①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①线两侧(  )
A.东南部牧业为主 B.西北部种植业为主
C.东南部人口稠密 D.西北部人口稠密
11.②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②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大致是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D.大致是800mm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12.下面描述反映黑河冬季环境特点的是(  )
A.黄土广布,千沟万壑 B.山清水秀,河湖稠密
C.草原辽阔,大漠雄浑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021八下·宜兴期中) “游学地理”项目策划了四条路线游学中国。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当沿路线Ⅰ走到甲时,最后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大漠孤烟直 B.水村山郭酒旗风
C.林深不知处 D.风吹草低见牛羊
14.当沿路线Ⅲ经过乙山脉时,发现其两侧的差异有(  )
①农耕区和畜牧区②香蕉和柑橘
③陆运和水运④屋顶坡度大和屋顶坡度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15.(2021八下·南昌期中)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图∶在图中恰当位置填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和秦岭、准河。
(2)下面生产、生活景象常见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3)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华北地区的春阜对生产生活影响大。请你列举缓解华北春旱的具体措施。(最少两条)
16.(2021八下·运城月考)[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探究资料:青藏地区示意图。
探究思考:
(1)说出该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
(2)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得益于哪些自然条件    。
(3)说出该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   。
(4)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请列举一例并分析形成原因   。
17.(2021八下·林州月考)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位置的地形区名称。A   平原,D   盆地。
(2)图中处于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山和   山,为   走向。
(3)南方地区属于   气候。
(4)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   属   地区(干湿地区);农作物的熟制是   ,主要粮食作物为    。
18.我国南方的房屋顶多为尖顶,能否改为平顶,为什么?
19.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地州(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区或自治州)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具有地域特色的富民产业,聚力南疆脱贫攻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两个地形区:   、   。
(2)图中P所在地的温度带是   (中温或暖温)带,干湿地区是   (干旱或半干旱)区。
(3)列举四地州中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并作简要介绍。
(4)假如你是“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P地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5)在产业扶贫中,图中③所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人口和城镇稠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浓厚。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提供了生活用水,但丰水期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危害生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①是西北地区,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南方地区景观,故A错误。②是青藏地区,有冰川广布、雪山连绵的景观,登高瞭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是指西北地区,故B错误。③是南方地区,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观,故C正确。④是北方地区,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观,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昆仑山脉位于①西北地区和②青藏地区两区域分界线上,故A正确。划分①西北地区和④北方地区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故B错误。划分②青藏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C正确。划分③南方地区和④北方地区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故D正确。故答案为:B。
3.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故A错误。②青藏地区海拔高,冬寒夏凉,地广人稀,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故B错误。③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民居屋顶坡度较大,故C正确。④北方地区纬度较高、但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4.A
5.C
6.D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4.我国北方地区最冷月均在0℃以下,故A正确。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故B错误。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故C错误。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南方地区代表植被,故D错误。故答案为:A。
5.①东北平原是“黑土地”,②华北平原是“黄土地”,故A错误。①、②都是以平原为主,故B错误。①东北平原盛产大豆,②华北平原盛产花生,故C正确。①东北平原和②华北平原都以旱地为主,故D错误。故答案为:C。
6.当沙尘天气来临时,要避免在广告牌和树底下逗留、必要出行时戴上口罩,注意安全和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在灰尘较大的公路上骑车不能快速行驶,故D正确。故答案为:D。
7.【答案】(1)B
(2)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2)图中甲位于秦岭以北,其1月气温低于0℃,故C正确。
故选:(1)B(2)C
【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等杂粮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等杂粮的分界线。
【答案】8.B
9.D
10.C
11.B
12.D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为依据,如农业、地形、气候都是划分依据,与人种无关,故答案为:B。
9.根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是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故答案为:D。
10.图中①黑河一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由图可知,②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南方与北方地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黑河位于我国黑龙江北部,纬度低、冬季气温低,冬季寒冷而漫长,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特点,黄土广布是黄土高原,河湖稠密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草原辽阔是指西北地区,故答案为:D。
【答案】13.A
14.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13.读图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新疆,这里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所以在甲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是大漠孤烟直。故答案为:A。
14.读图可知,乙是秦岭,该山脉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以水运为主,北方地区以陆运为主,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北方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小。南方地区的水果是柑橘,北方地区水果有苹果、梨。南方是是水田北方是旱地。所以根据题意正确的是③④。故答案为:D。
15.【答案】(1)
(2)南方
(3)跨区域调水(南水北调) 开采地下水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修建水库)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依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西北地区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线,青藏高原边缘线以北,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据此标注即可。
(2)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南方地区的运动项目是赛龙舟。图中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南方地区。
(3)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是:春季锋面雨带还没有到达,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季农业用水增加。社会原因: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农业用水增加;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点评】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人口和城镇稠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浓厚。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提供了生活用水,但丰水期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危害生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6.【答案】(1)高寒;地形(海拔高)
(2)光照强,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3)河谷农业;热量
(4)太阳能;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强烈,太阳能丰富。或水能;青藏高原海拔高,河流流经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时,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地热能;青藏高原处于板块交界的断层处,地热能丰富。风能;青藏高原海拔高,风大且地势平坦宽阔,风能资源丰富。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征是高寒。
(2)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是因为该地晴天多,光照强,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3)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 ,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成为本地区的农业区,因此河谷农业是本地区的特色农业。
(4)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强烈,太阳总辐射量在我国最多,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河流流经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时,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青藏高原处于板块交界的断层处,地热能丰富;青藏高原海拔高,风大且地势平坦宽阔,风能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1) 高寒;地形(海拔高);(2) 光照强,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3)河谷农业;热量;(4) 太阳能;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强烈,太阳能丰富。(水能;青藏高原海拔高,河流流经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时,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地热能;青藏高原处于板块交界的断层处,地热能丰富。风能;青藏高原海拔高,风大且地势平坦宽阔,风能资源丰富。 )
【点评】(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有利自然条件,理解解答即可。
(3)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4)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清洁能源及原因,根据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1)长江中下游;四川
(2)巫;雪峰;东北-西南
(3)亚热带和热带季风
(4)800毫米以上;湿润;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字母所在的位置和轮廓可知,A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D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紫色盆地——四川盆地。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共分为三级阶梯,其中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都呈东北——西南走向。
(3)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30℃,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4)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由于这里水热充足,农作物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或者三次。
【点评】南方地区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该区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主要河流有长江、西江、淮河、钱塘江等,其主要特点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湿润区。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油菜、棉花、茶叶、水稻等。长江沿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18.【答案】不能;因为南方雨水较丰沛,建成平顶房不利于雨水的排泄;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南方雨水较丰沛,建成平顶房不利于雨水的排泄;为了方便尽快的排水,所以要建成尖顶的房子。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南方雨水较丰沛,建成平顶房不利于雨水的排泄;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南方的房屋顶多为尖顶的原因,了解南方地区降水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1)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
(2)暖温;干旱
(3)维吾尔族。 最常吃的食物有馕、抓饭,民族节日有古尔邦节
(4)种植有利于当地环境的植物,如耐旱的灌木和草,建设草方格沙障,发展旅游业。 
(5)赞同,原因: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棉花质量高,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支持。不赞同,原因:气候干旱,肥沃的耕地资源有限,棉花耗费的养分较多,容易加剧土地荒漠化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两个地形区是天山山脉和塔里木盆地。
(2)读图,结合我国纬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可知, 图中P所在地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干湿地区是干旱地区。
(3)图中四地州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最常吃的食物有馕、抓饭,民族节日有古尔邦节。
(4)读图可知, P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应该种植有利于当地环境的植物,如耐旱的灌木和草,另外可以建设草方格沙障,发展旅游业。 
(5)读图可知,图中③所在地区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棉花质量高,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支持,因此在产业扶贫中,该地区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故答案为:(1)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2)暖温;干旱;(3) 维吾尔族;最常吃的食物有馕、抓饭,民族节日有古尔邦节;(4) 种植有利于当地环境的植物,如耐旱的灌木和草,建设草方格沙障,发展旅游业;(5) 赞同,原因: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棉花质量高,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支持。不赞同,原因:气候干旱,肥沃的耕地资源有限,棉花耗费的养分较多,容易加剧土地荒漠化 。
【点评】(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被誉为“三山夹两盆”,最北的是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中部为天山山脉,两盆是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
(2)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
(4)本题考查对塔里木盆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理解解答即可。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5)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1 / 1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练习
一、单选题
(2021八下·南昌期中)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诗句中,对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②—登高瞭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
C.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昆仑山脉位于①和②两区域分界线上
B.划分①和④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C.划分②区域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D.划分③和④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
B.②地区气候寒冷,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
C.③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民居屋顶坡度较大
D.④地区海拔高,冬寒夏凉,地广人稀
【答案】1.C
2.B
3.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人口和城镇稠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浓厚。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提供了生活用水,但丰水期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危害生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①是西北地区,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南方地区景观,故A错误。②是青藏地区,有冰川广布、雪山连绵的景观,登高瞭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是指西北地区,故B错误。③是南方地区,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观,故C正确。④是北方地区,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观,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昆仑山脉位于①西北地区和②青藏地区两区域分界线上,故A正确。划分①西北地区和④北方地区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故B错误。划分②青藏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C正确。划分③南方地区和④北方地区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故D正确。故答案为:B。
3.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故A错误。②青藏地区海拔高,冬寒夏凉,地广人稀,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故B错误。③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民居屋顶坡度较大,故C正确。④北方地区纬度较高、但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八下·南昌期中) 2021年3月1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北方地区多地遭沙尘暴侵袭,这是今春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生大范围沙尘暴天气,也是京津冀地区首次遭受严重沙尘影响。读北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北方地区各地共同具有的自然特征是(  )
A.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D.植被类型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黄土地”,②地是“黑土地”
B.①地以平原为主,②地以高原为主
C.①地盛产大豆,②地盛产花生
D.①地耕地以旱地为主,②地耕地以水田为主
6.当遇到沙尘暴天气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避免在广告牌和树底下逗留
B.必要出行时戴上口罩,注意安全
C.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
D.在灰尘较大的公路上骑车应快速行驶
【答案】4.A
5.C
6.D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4.我国北方地区最冷月均在0℃以下,故A正确。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故B错误。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故C错误。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南方地区代表植被,故D错误。故答案为:A。
5.①东北平原是“黑土地”,②华北平原是“黄土地”,故A错误。①、②都是以平原为主,故B错误。①东北平原盛产大豆,②华北平原盛产花生,故C正确。①东北平原和②华北平原都以旱地为主,故D错误。故答案为:C。
6.当沙尘天气来临时,要避免在广告牌和树底下逗留、必要出行时戴上口罩,注意安全和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在灰尘较大的公路上骑车不能快速行驶,故D正确。故答案为:D。
7.(2016·阳东模拟)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2)下列数据中,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  )
A.5℃ B.8℃ C.﹣4℃ D.16℃
【答案】(1)B
(2)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2)图中甲位于秦岭以北,其1月气温低于0℃,故C正确。
故选:(1)B(2)C
【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等杂粮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等杂粮的分界线。
(2021八下·南昌期中)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特征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自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不包括(  )
A.农业 B.人种 C.地形 D.气候
9.英雄城南昌地处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10.①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①线两侧(  )
A.东南部牧业为主 B.西北部种植业为主
C.东南部人口稠密 D.西北部人口稠密
11.②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②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大致是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D.大致是800mm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12.下面描述反映黑河冬季环境特点的是(  )
A.黄土广布,千沟万壑 B.山清水秀,河湖稠密
C.草原辽阔,大漠雄浑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答案】8.B
9.D
10.C
11.B
12.D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为依据,如农业、地形、气候都是划分依据,与人种无关,故答案为:B。
9.根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是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故答案为:D。
10.图中①黑河一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由图可知,②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南方与北方地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黑河位于我国黑龙江北部,纬度低、冬季气温低,冬季寒冷而漫长,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特点,黄土广布是黄土高原,河湖稠密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草原辽阔是指西北地区,故答案为:D。
(2021八下·宜兴期中) “游学地理”项目策划了四条路线游学中国。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当沿路线Ⅰ走到甲时,最后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大漠孤烟直 B.水村山郭酒旗风
C.林深不知处 D.风吹草低见牛羊
14.当沿路线Ⅲ经过乙山脉时,发现其两侧的差异有(  )
①农耕区和畜牧区②香蕉和柑橘
③陆运和水运④屋顶坡度大和屋顶坡度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3.A
14.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13.读图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新疆,这里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所以在甲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是大漠孤烟直。故答案为:A。
14.读图可知,乙是秦岭,该山脉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以水运为主,北方地区以陆运为主,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北方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小。南方地区的水果是柑橘,北方地区水果有苹果、梨。南方是是水田北方是旱地。所以根据题意正确的是③④。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5.(2021八下·南昌期中)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图∶在图中恰当位置填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和秦岭、准河。
(2)下面生产、生活景象常见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3)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华北地区的春阜对生产生活影响大。请你列举缓解华北春旱的具体措施。(最少两条)
【答案】(1)
(2)南方
(3)跨区域调水(南水北调) 开采地下水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修建水库)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依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西北地区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线,青藏高原边缘线以北,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据此标注即可。
(2)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南方地区的运动项目是赛龙舟。图中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南方地区。
(3)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是:春季锋面雨带还没有到达,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季农业用水增加。社会原因: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农业用水增加;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点评】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人口和城镇稠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浓厚。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提供了生活用水,但丰水期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危害生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6.(2021八下·运城月考)[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探究资料:青藏地区示意图。
探究思考:
(1)说出该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
(2)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得益于哪些自然条件    。
(3)说出该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   。
(4)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请列举一例并分析形成原因   。
【答案】(1)高寒;地形(海拔高)
(2)光照强,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3)河谷农业;热量
(4)太阳能;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强烈,太阳能丰富。或水能;青藏高原海拔高,河流流经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时,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地热能;青藏高原处于板块交界的断层处,地热能丰富。风能;青藏高原海拔高,风大且地势平坦宽阔,风能资源丰富。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征是高寒。
(2)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是因为该地晴天多,光照强,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3)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 ,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成为本地区的农业区,因此河谷农业是本地区的特色农业。
(4)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强烈,太阳总辐射量在我国最多,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河流流经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时,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青藏高原处于板块交界的断层处,地热能丰富;青藏高原海拔高,风大且地势平坦宽阔,风能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1) 高寒;地形(海拔高);(2) 光照强,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3)河谷农业;热量;(4) 太阳能;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强烈,太阳能丰富。(水能;青藏高原海拔高,河流流经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时,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地热能;青藏高原处于板块交界的断层处,地热能丰富。风能;青藏高原海拔高,风大且地势平坦宽阔,风能资源丰富。 )
【点评】(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有利自然条件,理解解答即可。
(3)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4)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清洁能源及原因,根据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理解解答即可。
17.(2021八下·林州月考)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位置的地形区名称。A   平原,D   盆地。
(2)图中处于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山和   山,为   走向。
(3)南方地区属于   气候。
(4)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   属   地区(干湿地区);农作物的熟制是   ,主要粮食作物为    。
【答案】(1)长江中下游;四川
(2)巫;雪峰;东北-西南
(3)亚热带和热带季风
(4)800毫米以上;湿润;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字母所在的位置和轮廓可知,A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D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紫色盆地——四川盆地。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共分为三级阶梯,其中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都呈东北——西南走向。
(3)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30℃,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4)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由于这里水热充足,农作物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或者三次。
【点评】南方地区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该区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主要河流有长江、西江、淮河、钱塘江等,其主要特点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湿润区。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油菜、棉花、茶叶、水稻等。长江沿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18.我国南方的房屋顶多为尖顶,能否改为平顶,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南方雨水较丰沛,建成平顶房不利于雨水的排泄;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南方雨水较丰沛,建成平顶房不利于雨水的排泄;为了方便尽快的排水,所以要建成尖顶的房子。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南方雨水较丰沛,建成平顶房不利于雨水的排泄;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南方的房屋顶多为尖顶的原因,了解南方地区降水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地州(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区或自治州)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具有地域特色的富民产业,聚力南疆脱贫攻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两个地形区:   、   。
(2)图中P所在地的温度带是   (中温或暖温)带,干湿地区是   (干旱或半干旱)区。
(3)列举四地州中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并作简要介绍。
(4)假如你是“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P地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5)在产业扶贫中,图中③所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答案】(1)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
(2)暖温;干旱
(3)维吾尔族。 最常吃的食物有馕、抓饭,民族节日有古尔邦节
(4)种植有利于当地环境的植物,如耐旱的灌木和草,建设草方格沙障,发展旅游业。 
(5)赞同,原因: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棉花质量高,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支持。不赞同,原因:气候干旱,肥沃的耕地资源有限,棉花耗费的养分较多,容易加剧土地荒漠化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两个地形区是天山山脉和塔里木盆地。
(2)读图,结合我国纬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可知, 图中P所在地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干湿地区是干旱地区。
(3)图中四地州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最常吃的食物有馕、抓饭,民族节日有古尔邦节。
(4)读图可知, P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应该种植有利于当地环境的植物,如耐旱的灌木和草,另外可以建设草方格沙障,发展旅游业。 
(5)读图可知,图中③所在地区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棉花质量高,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支持,因此在产业扶贫中,该地区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故答案为:(1)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2)暖温;干旱;(3) 维吾尔族;最常吃的食物有馕、抓饭,民族节日有古尔邦节;(4) 种植有利于当地环境的植物,如耐旱的灌木和草,建设草方格沙障,发展旅游业;(5) 赞同,原因: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棉花质量高,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支持。不赞同,原因:气候干旱,肥沃的耕地资源有限,棉花耗费的养分较多,容易加剧土地荒漠化 。
【点评】(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被誉为“三山夹两盆”,最北的是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中部为天山山脉,两盆是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
(2)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
(4)本题考查对塔里木盆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理解解答即可。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5)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