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2 18:44:59

文档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
木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A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利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
规定的位置上。
2.笫I卷毎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宇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
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晕”现象是太阳光通过高空薄薄的云层时,受到云层中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较为罕见的大气光
学现象,往往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民间有“日晕三更而”的谚语,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山东烟台市是“日举”现
象多发区,春夏之交出现率最高。2019年4月16日11时,山东烟台市上空出现“日晕”奇观,16日20时烟台市
偏北风开始增强,22时天空中飘起了小

导致烟台该日“三更雨”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2.有利于日晕出现的天气条件是
①对流运动强烈
②锋面活动强烈
③充足的水
微风或无风
B.②③
C.③④
西伯利亚地区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其上覆盖着季节性冻土层。这里大多数河流河床较浅,极易泛滥和游
移改道,每年河水都能快速改变河岸形状,形成奇异的河曲。在多数河流岸边分布着因冻土部分融化、地面娟
陷形成的热融湖。图示为西伯利亚地区主要河流和地形分布,完成3-5题
3.西伯利亚地区大多数河流河床较浅的主
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
B.河流含沙量大,沉积作用明显
地势平坦,冻土广
D.气温低,河流封冻期较长
河我中时们快司少威的亡的
4.西伯利亚地区河流极易泛滥的原因有
西伯利业飞原河
A.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
A八山地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C.河床浅,易泛滥,且春秋有凌汛
国界
D.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干预性
5.每年西伯利亚地区河流游移改道,河岸形状快速改变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因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
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6~7題
6.实现“碳中和”的“形式”可行的是
A.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B.缩小工业规模
C.开发清洁技术
D.加快城市化速度
7.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B.森林总面积在不断缩小
C.公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
D.生产技术进步比较缓慢
【高二地理试题·第1页(共4页)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A C C C B C A C A A C D A

题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B D B D A A B B D D D B

1.A 解析:根据材料,位于山东半岛的烟台在春季 4 月 16 日 11 时出现“日晕”,20 时偏北
风开始增强,气温将下降,22 时开始下雨,根据冷锋天气过境时的特征,再结合高空大量
冰晶漂浮产生“日晕”,判断其为冷锋天气。准静止锋天气特征为连绵阴雨。反气旋过境一
般形成晴朗少雨的天气状况。
2.C 解析:“日晕”作为一种比较罕见的天文现象,所需的气象条件比较苛刻。一是有适量
的高云。(云太少,“日晕”形成不了;云太多,光直接被云吸收掉,日光照射不到地面上
来;云太低,云的主要含量是水滴而不是冰晶,形成的将是彩虹而不是“日晕”。)二是空
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汽。(通常情况下,六棱体的冰晶存在才能产生光的折射。)三是大气
层比较稳定,风较小,否则有规则的冰晶就会被打乱,形成不了有规律的光的折射现象。
3.C 解析:该地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下切侵蚀作用弱;纬度高,冻土广布,
河流不易向下深切,因此河床较浅。
4.C 解析:该地区河流有结冰期,大部分河流自南向北流,春秋季有凌汛现象发生;河床较
浅,大量积雪融化汇入,河流水位上涨泛滥;地广人稀,人工干预少。
5.B 解析:夏季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融化,河岸坍塌,河流侧蚀严重;夏季河水补给增多,
径流量大,凹岸冲刷,凸岸泥沙堆积,河道弯曲程度增大,极易游移改道。
6.C 解析:开发清洁技术可减少碳排放,植树造林可加强碳吸收,实现“碳中和”。提高化
石能源价格会加大企业成本,缩小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不合理,不是
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
7.A 解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碳排放较大,
这是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我国森林保护的法律较严格,且即便森林面积缩
小,也不是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环保意识增强;我
国生产技术进步速度较快,所以才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
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
8.C 解析:2000~2009 年热岛质心向西南转移;城区绿地和水体比重提高会减轻热岛效应,
而长沙热岛效应严重;2009~2016 年热岛质心先向西南移动,再向东北移动,2016 年逐渐移
动到经开区、开福区边界,经开区发展变化明显。
9.A 解析: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影像信息,
①正确;GIS 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城市规划等,同时具有反馈信
息处理结果的功能,②正确;GNSS 主要用于提供空间定位信息;数字地球是把整个地球信
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主要用于大范围场景,因此③④不适用。故选 A。
10.A 解析: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其方便的交通。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 7 万
千米,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被称为“黄金水道”。
11.C 解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主要是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
污染等。凌汛出现在有结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第 1 页 共 3 页
12.D 解析:5G 基站选址难度较高,需要通过勘察设计和系统仿真,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GIS。
13.A 解析:5G 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更高的宽带速率、更低更可靠的时
延和更大容量的网络连接,故影响 5G 基站布局密度的主导因素是人口分布。
14.B 解析:水土流失发生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且坡度大、降水多的地区,图示该生态环境
问题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降水少,加之过度的经济活动,地表植被大量减
少,荒漠化严重;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制冷工业排放的氟氯烃消耗了臭氧形成的,主要发生在
南极上空及青藏高原上空;新疆并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最多的区域。
15.D 解析:结合上题,该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问题,为避免其加剧,应科学合理安排产
业活动。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会导致过度放牧,加剧荒漠化;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
扩大绿洲农业面积不仅会导致过度农垦,还会加剧用水紧张;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会加剧
环境问题;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可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减缓荒
漠化。
16.B 解析: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森林覆盖率的上升,弃耕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
复,围栏放牧与森林覆盖率上升关系不大。
17.D 解析:森林的存在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日照条件,气候变化会影响森林分布。随
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积温增加,有利于森林覆盖率的提升;随着全球气候
变暖,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蒸发加剧,气候更干旱,不利于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全球气候变
暖对亚热带季风区的热量和水分影响不大,对该地区森林覆盖率影响不大。
18.A 解析: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导致热带雨林被破坏,
热带雨林面积减小,而其他地区植树造林面积可能增加,但由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优于其
他森林,所以有些专家认为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
19.A 解析:作为新材料产业基地,包头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20.B 解析: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可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等,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其唯
一出路。
21.B 解析: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为我国珠江上游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
水多,且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因此大力开发水电,水电站广布;地处我国
广西省境内,经济、科技均不发达。
22.D 解析:据图可知,该区域锡矿、锰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且水电站多,动力充足;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水运廉价便利,因此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
业。该地区科技不发达。
23.D 解析:三江并流地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流水侵蚀、切割作用是三江并流形成的外
力作用,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是其形成的内力作用。
24.D 解析:澜沧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水
量大,不适合大坝截流。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
施工,所以冬季适宜大坝截流。
25.B 解析:梯级开发会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但不会增加径流量;修建水库可能导致库区
地质灾害增加;开发水电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梯级开发可减少洪涝灾害威
胁,但不能根治洪涝问题;库区水流变缓、水位上升,改善航行条件,但不会促进澜沧江流
域的航运高速发展,航运高速发展还受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
26.(1)南部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适宜;有河流经过,
灌溉水源充足。(每点 1分,答出四点可得 4 分)
(2)种植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降水量不稳定,严重影响向日葵的产量和
第 2 页 共 3 页
质量;(2分)春秋季节多寒潮灾害,影响向日葵的生长发育。(2 分)
(3)发展观赏型向日葵花卉种植,促进农业多样化发展;带动当地相关产业(旅游业)发展,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靠近欧洲,花卉市场广阔,实现经营多元化(有利于解决传统向日葵产
业产量不稳定的问题)。(每点 2 分,答 3 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1)东湖(2 分) 水闸修建后,西湖面积明显萎缩,而东湖变化不大,说明水闸修建前
东湖水流向西湖。(2 分)
(2)湖区年实际蒸发总量减少;流域年降水量减少。(2 分)
理由: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西湖面积萎缩,湖区蒸发总量减少;(西湖干涸)说明汇入
的地表径流锐减(流域降水量减少)。(4 分)
(3)当地冬春季多大风;西湖盐度高,湖泊萎缩后裸露的湖盆上积聚大量干燥盐碱粉尘。
(4 分)
(4)碱蓬促进沙土堆积,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局地气候;减少盐碱
尘暴;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每点 1 分,共 4 分)
28.(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郑州市及其东北、西南地区;河南省东部也有分布。(每
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
(2)城市化进程快,市场需求大;人才充足,技术力量强;省会城市,资金充足;工业基
础好,协作条件优,生产能力强;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每点 1 分,答出四点即可得 4
分)
(3)促进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降低运输成本;共用基础设施、设备;扩大生产规
模,取得规模效益。(每点 1分,共 4分)
(4)运输方式:公路运输。(2 分)
理由:主要服务于本地市场,运输距离短;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能做到门对门的运输;形状
不规则,转运不便。(每点 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4分)
第 3 页 共 3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