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2 21:25:26

文档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同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大脑皮层
B.反射弧
感受器
D.神经中枢
2.吃过咸的食物时,会产生口渴的感觉,产生渴感的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
C.脑干
D.垂体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媒介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该媒介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该媒介的渗透压主要依靠Na和K+维持
D.该媒介的形成和维持需要细胞的参与
4.研究表明,晒太阳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这与其能促进脑内神经元合成和释放谷氨酸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谷氨酸可作为信息分子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都形成一个突触小体
C.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导致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D.突触功能的改变及新突触的建立可能有利于形成长期记忆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中的大部分ATP在线粒体基质产生B.突触前膜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不消耗ATP
C.兴奋可从一神经元树突传导至同一神经元的轴突D.神经元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不消耗ATP
6.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
使尿液排出。当尿液流经尿道,刺激尿道中感受器兴奋,导致逼尿肌进
脊髓的低髓段
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牵张感受器
A.不宜排尿时,逼尿肌和括约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引起牵张感受器兴奋
C.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人脊髓即可产生尿意
尿道括约肌
D.尿液排出时导致通尿肌进一步收缩属于正反馈调节
尿道感受器
7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从而保证体温不会下降B.下丘脑能感受环境温度变化,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索水平升高,细胞代谢增强D.大脑皮层支配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从而增加产热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息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135mmol/L,表现为恶心、嗜睡、表情淡漠、多尿等症状。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神经元兴奋性升高
持续性过量饮水易引发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C.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
可通过静脉补充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来缓解低钠血症
9抗利尿激素(ADH)也称为血管升压素该激素可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对水分的重吸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D)H能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B.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
C.H2O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时需要消耗ATP
D.ADH通过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促进水的重吸收
【高二生物试题·第1页(共4页)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D B C D C A D B B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B B C B D C D A C
1.B 解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B 解析:产生渴感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D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K 主要
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4.B 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不断分支,每个分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所以每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5.C 解析:神经细胞中的大部分 ATP 在线粒体内膜产生;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需
要消耗 ATP;神经元受刺激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钠钾泵会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
度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需要消耗 ATP。
6.D 解析:不宜排尿时,尿道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使尿量减少,
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不会引起牵张感受器兴奋;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7.C 解析:寒冷环境,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结果;促甲状腺激素是
垂体分泌的,下丘脑能感受环境温度变化,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寒冷环境中,通过
神经和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细胞的产热
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不受大脑皮层的支配。
8.A 解析: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使神经元兴奋,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
度偏低,因此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持续性过量饮水会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易引发高
容量性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因此血液中抗
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要低;静脉补充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补充钠离子,因此可以缓解
低钠血症。
9.D 解析:ADH 因能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引起血压升高;ADH 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垂体后
叶释放;水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 ATP;据图分析可知,ADH 通过增
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促进水的重吸收。
10.B 解析: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所以敲击髌骨下韧带,在 a、b、c 处均
能检测到神经递质;由于 c 处表示抑制,b 处表示兴奋,所以敲击髌骨下韧带,在 1、2 处
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3 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由于反射弧中突触的存在,所以膝跳反射过
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11.B 解析: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两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
糖含量的稳定。
12.A 解析:由题意可知,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对病毒减毒;痘苗进入人体激发的免疫途
径有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种痘不一定会成功,因此种痘后人体不一定会产
生记忆细胞;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天花病毒感染,不能预防水痘病毒感染。
13.D 解析:白细胞介素 2 是一种淋巴因子,不能识别并清除入侵的新型冠状病毒,其作用
是促进效应 T 细胞的生成。
14.D 解析:细胞甲为 B 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其中甲和丙能接受抗
原刺激,但浆细胞不能接受抗原刺激;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浆细胞分泌抗体,因此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更发达,而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更发达。
15.C 解析: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从而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6.B 解析:预实验应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为自变量,处理时
间为无关变量。
17.B 解析:胚芽鞘有尖端就可以产生生长素,与光照无关;生长素在根尖中只能进行极性
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高浓度生长素会促进豌豆黄化幼苗切段合成
乙烯。
18.B 解析:仅胚芽鞘尖端及琼脂块转动时,相当于胚芽鞘的每一侧都均匀受光,所以琼脂
块甲、乙中生长素的含量相同,图 2 中胚芽鞘直立生长;整个装置同时转动时,始终是靠开
口的一侧受到光照,所以甲中生长素含量高于乙,图 2 中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19.C 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不受光照方向,重力等因素的影响。
20.B 解析:由于根对生长素很敏感,Ⅱ处浓度高,生长素在Ⅱ处表现为抑制作用;乙图中
由于重力作用,Ⅳ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Ⅲ处;生长素对Ⅰ、Ⅲ、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
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21.D 解析: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肽键没有断裂,依然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细胞
凋亡过程中既有蛋白质的分解又有蛋白质的合成。
22.C 解析: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生物膜的流
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3.D 解析:黑藻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在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的渗
透压逐渐增大;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可能是影响了膜的流动性也可能是影响了呼吸酶
的活性,进而影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胰岛素通过胞吐作用进入内环境,不需要载体蛋白协
助;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24.A 解析: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是指一个基因可突变为不同的等位基因;由于密码子具有
简并性,因此碱基对替换所引发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进行有性生殖
的生物,子代之间的性状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
25.C 解析:三倍体植株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减数分裂是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几乎不
能产生可育配子;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26.(10 分,每空 2 分)
(1)细胞呼吸将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分解 高氧处理 高氧处理组呼吸速率更低
(2)温度、湿度以及 CO2浓度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果实腐烂
27.(10 分,每空 2 分)
(1)非糯性紫色籽粒(或非糯性黄色籽粒)和糯性紫色籽粒 取花粉用碘液染色 蓝色
花粉∶棕色花粉
(2)非糯性黄色籽粒和糯性紫色籽粒 非糯性紫色籽粒∶非糯性黄色籽粒∶糯性紫色籽
粒∶糯性黄色籽粒=9∶3∶3∶1
28.(10 分,除注明外,每空 2 分)
(1)脊髓(1 分)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1 分) 突触前膜(1分) 神经
递质(1 分)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兴奋部位与两侧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的局部电流可向两侧传导
(3)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29.(10 分,除注明外,每空 2 分)
(1)分级(1 分) 正反馈(1分)
(2)GnRH、性激素 只有卵巢细胞存在能与 LH 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垂体细胞存在两种不同的受体,从而引发垂体细胞中发生不同的生理活动
(4)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是一种动态平衡(或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
异)
30.(10 分,除注明外,每空 2 分)
(1)显著生理作用
(2)能(1分) 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
的生长
(3)在 50~200mg/L 之间配制多组浓度梯度更小的生长素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直至找
到最适浓度(3分)
(4)与单子叶植物相比,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类似物的反应更敏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