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2 18:40:59

文档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木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倡导、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发起下,“科学与艺术委员会”成立了。
这一委员会以科学与艺术融合、推动科学与艺术繁荣发展为使命,得到了科学家、艺术家的大力支
持和响应。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总是在山顶重逄。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子艺术
品比例上美的和谐。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
其体现为光影、焦点透视、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
就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 STEAM(科学、技术、工程、
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都是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
与融合的可能性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与尝试。尤其在自然科学类博物
馆,积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
如上海科技馆联合多家博物馆、高校科研院,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
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该展览不仅呈现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艺术鉴赏等,同
时关注了青花瓷制瓷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又如,中
国科技大学梁琰老师拍摄了《美丽化学》系列视频,从艺术角度阐释了科学之美,让更多孩子在科
学启蒙阶段就爱上化学。还有一些艺术家与科学家、音乐家合作,把气象数据改编成乐谱进行表
演,用数据可视化的艺术方法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
要融合普及,更要加大投入支持。近几年,国家对各类博物馆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博物馆的
教育服务和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步伐。当前博物馆教育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最大瓶颈就是缺
少一批既能准确传邐知识,又能跨界融合、引导公众去动手、理解和休悟的教育人员。因此,相关
部门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展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帮助他们打破科学与艺术之间
恩維惯性的屏障;其次,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各种跨界合作,打开博物馆教育的
新视野;最后,博物馆应积极发展覆盖高端人才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弥补现有人才队伍的短板。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D D B C A C D C B B D A C
1. D 解析:D.“必须让科学家与艺术家进行合作,从而参与到博物馆教育服务工作中”错,原文为自然类博物
馆“尝试与艺术家、科学家和优质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
2. D 解析:D.“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题——博物馆中的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错,文章的中心论题是“让科学与
艺术跨界融合”,后三段只是借用博物馆作为具体例子来进行论述。
3. B 解析:A.“是因为他们无法打破思维惯性的屏障”错,由原文可知,原因是“缺少一批既能准确传递知识,
又能跨界融合、引导公众去动手、理解和体悟的教育人员”。C.“国家为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加大了对各类博
物馆的社会资源投入、人才培养”张冠李戴,不合文意。D.“科学是基础,艺术是锦上添花”分析错误。
4. C 解析:C.由材料二第二段可知,“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做法都是延迟退休年龄”过于绝对;“发达
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 65 岁以上”不合文意。
5. A 解析:B.“递进式”错,应为“渐进式”。C.“国家决定实行‘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
顾’的十六字措施”错,材料三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并不是具体的
做法。D.“我国允许每个人根据自己职业特性、工作强度、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年
龄”错,材料三为“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6. ①老龄化规模较大、速度较快,劳动力缺乏,以往实行的退休政策不适用于当前国情。②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
的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③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有很大的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
延长等致使国家对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作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每点 2 分)
7. C 解析:C.“以此教育儿子只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曲解文意,主要是为了儿子的
中考冲刺,能吃苦,更专注,考重点。
8. ①焦虑,紧张。为了儿子能考上重点,她放弃原来舒适的家,租房住,严格推行“禁声”政策。②功利,现实。
一直希望儿子考上重点中学,认为只要考不上,那就一步落,步步落,一辈子完了。③爱子,坚忍,勤劳。为了儿
子,她辞了钟点工,不懈怠儿子的课程,陪儿子跑补习班。④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高于一切。租房、日常生活、
陪补,一切都以儿子的学习为中心。(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9. ①租屋条件简陋,房间拥挤、杂乱,家具破旧,就像流放地。②家人间正常的情感交流缺失,穆先生失去了家
的归属感,感到很孤独,有被流放的感受。③家庭气氛的紧张、压抑,让穆先生承受了流放般的巨大压力。(每点
2分)
10. D 解析:加上标点符号为: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
谏诤,何所辅弼?
11. C 解析:C.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并不是三公九卿制,
三公并不常置;且“太尉、司徒、司空,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之事”错。
12. B 解析:B.“重大案件”错,大辟罪指“死刑”;且“贞观四年”错,原文为“由是至四年”,共四年。
13. (1)相州人李好德一向有疯癫病,讲了些荒谬狂妄的话,唐太宗诏令张蕴古审讯。
(译出大意 2 分,关键词“风疾”“妖妄”“鞫……狱”各 1分)
(2)而且国家起兵太原,一开始参加的和作战的人很多,如果高甑生得以免罪,谁不会有非分之想?
(译出大意 2 分,关键词“建义”“元”“觊觎”各 1 分)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人死了不能复生,所以执法务必要宽大简约。古人说,卖棺木的人希
望年年发生瘟疫,并不是对人仇恨,而是利于棺木出售的缘故。如今,执法部门审理每一件狱案,总是力求严苛,
想用来博得好的考核成绩。现在该用什么办法,才可以做到公平允当呢?”谏议大夫王珪进言道:“只要选拔正直
善良的人,他们判断狱案准确,就增加他们的俸禄,赏赐金帛,那么奸伪邪恶自然会止息。”太宗于是下令按这个
办法实行。太宗又说:“古时候判断狱案,一定要向三槐、九棘之官询问,当今的三公、九卿就是这样的职责。从
今以后,遇有死刑,都叫中书、门下两省四品以上高官以及尚书、九卿来议处。这样做,才有可能避免冤狱滥刑。”
由于这样,到贞观四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几乎做到刑法搁置不用。贞观五年,张蕴古任大理寺丞。
相州人李好德一向有疯癫病,讲了些荒谬狂妄的话,唐太宗诏令张蕴古审讯。张蕴古说:“李好德患疯癫病证据确
凿,按照法律不应判罪。”太宗答应准备予以从宽处理。张蕴古私下把太宗的旨意告诉李好德,并和他一起博戏。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张蕴古。太宗十分愤怒,下令把张蕴古在东市斩首。不久后悔,对房玄龄说:“你们吃了君
主的俸禄,就要替君主分忧,事无大小,都得留心。如今不问到就不说,看到事情都不谏诤,这怎么能称作辅弼呢?
如张蕴古身为法官,和狱囚一起博戏,还泄露我的话,这也应说罪状严重。但如果按正常的法律量罪,不至于判处
死刑。我当时盛怒,立即下令处死,你们竟然不说一句话,主管部门又不复奏,就把他处决,这难道合乎道理吗?”
于是下诏说:“凡有死刑,虽下令立即处决,都还得五次复奏。”五复奏的规定,就是从张蕴古这件事情开始的。
诏令中又说:“遵照律文定罪,也可能有冤。从今以后,由门下省复审,有按照法令应当处死而情有可原的,应将
案情抄录奏报。”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由于违抗李靖的节制调度,还诬告李靖谋反,减免
死罪流放到边远地方。当时有人上书为他求情说:“高甑生是当年秦王府的功臣,请求陛下宽免他的过错。”唐太
宗说:“他是在秦王府出过力的人,确实不应该忘记。但是治国守法,必须统一,今天如果赦免他,就开了侥幸之
路。而且国家起兵太原,一开始参加的和作战的人很多,如果高甑生得以免罪,谁不会有非分之想?那么有功的人,
都会犯法。我之所以决定不予赦免,正是为了这个缘故。”
14. B 解析:B.“‘澄江’和‘幽树’为远景,‘岸’和‘花’为近景”错,“澄江平少岸”是写远景,“幽
树晚多花”则写近景。
15.“细”写出雨的飘逸,“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微”写出风的轻柔,“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
逼肖生动。(2分)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寓情于景,其意在托物寄兴,表达了诗人热爱
春天的喜悦心情。(4 分)
16.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
(2)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2 分)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2 分)
17. D 解析: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意犹未尽:还没有尽兴。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
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波谲云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
变幻莫测。身先士卒: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现身说法:本为佛
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形,向人讲解佛法。现比喻用自己的经历、经验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攻坚克难:攻占坚固的堡垒,克服层层的困难。现在常常用来形容或鼓励人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的完成任务。
坚贞不屈:坚守节操,不向恶势力屈服。
18. A 解析:B.成分残缺,与前面“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不连贯。C.“把纪录片《人民的
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定格”不合逻辑。D.与前面“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不连贯。
19. C 解析:A.不合逻辑,应是先“扶贫”再“脱贫”。B.语序不当,应是先“‘输血式’扶贫”再“‘造血
式’脱贫”。D.搭配不当,“连通”指接连而又相通,多指道路等。“珍珠”与“连缀”更搭配。
20. ①不同季节应喝不同的茶 ②早餐喝杯红茶 ③怕影响睡眠(每处 2 分)
21. 喝什么茶首先看个人喜好和体质,其次要分季节和每天的时间点。(5分)
22. 写作指导:阅读材料可梳理出关键词“青春”“奋斗”“坚持”“理想”“爱国”等,对这些词语进行分析、
组合,从而提出在青春时代,广大青年要敢于面对生活,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有奋斗的情怀。可从以下角度立
意:青春需要奋斗;奋斗成就人生;后浪奔涌出中国力量;青春力量,中国姿态;青春的力量,让世界认识中国;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向更好的自己进击;青年之我,无愧时代等。
附: 安康市期中联考语文作文评分操作细则
1. 等级要求。阅卷中先按评分标准划等级,之后再酌情加减分。
(1)一类作文(48 以上):切合题意,字数、文体符合要求;
(2)二类作文(40-47):符合题意,字数、文体符合要求;
(3)三类作文(30-39):偏离题意,字数、文体符合要求;
(4)四类作文(29 分以下):跑题作文,字数、文体符合要求,但原则上不超过 20 分。
2. 字数要求。
(1)每少 50 字扣 1分。
(2)600 字左右的文章,结构完整,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但原则上不超过 43 分(归为二类下)。
(3)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左右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只写标题的,给 2 分。不写标题扣 2 分;只写几句话的,给 1-2 分。
3. 错别字及标点。
(1)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
(2)标点符号错误多的酌情扣 1-2 分。
4. 不能过宽或过严,均分区间为 42-45 分。
同课章节目录